35歲危機 我學會了“認慫”

摘要:一位十年產品經理的創業自白,

因為被印象筆記「像素級」模仿,一款名叫 flomo 最近在互聯網產品圈引發了不少關注,

用這款產品聯合創始人劉少楠的話來說,flomo 就像用戶的個人版微博,或是做卡片筆記的工具,它的功能設計簡單,產品理念來自于德國學者盧曼的卡片筆記法。

做 flomo,也是劉少楠 35 歲之后的再創業。

他做了十多年產品經理,2010 年入行,在百姓網、丁香醫生等公司待過。目前,flomo 團隊只有兩名全職員工,少楠說:「不是高舉高打,只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他也是個連續創業者,2014 年,趕上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做過幾個項目,都不算成功。35 歲再創業,他意識到,「認慫很關鍵。明確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也很關鍵,」

近期,少楠來到極客公園的視訊號直播欄目「創業真人秀」。我們聊了聊 flomo 的產品設計,一款筆記工具的產品理念,以及 35 歲互聯網從業者該如何面對人生危機。


flomo產品頁面|flomo

以下是少楠的口述,由極客公園整理:

我的職業一直是產品經理,2010 年入行,做了十幾年,在百姓網、丁香醫生等公司待過,2014 年趕上移動互聯網熱潮也創過業,現在三十多歲,又辭職出來,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做產品的人都會有點閑不住。我目前在做的一款產品叫 flomo,團隊全職員工只有兩人,不是高舉高打在做,只算是小嘗試。

對用戶來說,flomo 像是個人版微博,或者說是做卡片筆記的工具。

做 flomo 的原因很簡單。我一直有做筆記的習慣,很早就在用 notion。notion 是款功能很多的筆記應用,我算是它的「狂熱粉絲」,2018 年成為付費用戶,會看很多資料學習 notion 的使用方法。

用 notion 做記錄這些年,有點像一個架構知識庫的過程,

慢慢地,我在 notion 上已經存了幾十 G 文件。這里面的內容被我擺弄得很整齊系統,有些臨時性的想法,我可能就不好意思往 notion 里放。于是,我重新在 notion 里開了一個頁面,叫做「memory cache」(緩存),專門記錄這類內容,

只是,這個方法并不方便,我就去跟現在 flomo 的合伙人 lightory 聊。他說,不如我給你寫個 notion 插件吧,發現 notion 沒有 API 接口,又說,那就寫個網頁湊活用,大概不到一天時間就寫完了,

這算是 flomo 產品的雛形。

重要的是「積累」,以及由積累知識帶來的復利

flomo 的主要功能是做筆記。我們說到筆記,第一反應可能是上課記的筆記,或是讀書筆記,

其實,應該把「筆記」這個概念延展開,我們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很多記錄,都算是筆記,

日常做筆記,我們總會陷入到一些的誤區里,比如,過分看重字體、排版,做記錄時要正經危坐。又或者,會大段大段把某些文本復制到一個文檔里,有種「我收藏了,我就學到了」的感覺。

很多人都在收藏,但是做知識的搬運工,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消化不了,有個概念叫「必要難度」,意思是,如果我們往大腦里輸入的越慢,越困難,提取這個知識的效率可能會越高。

我現在很少記錄一大片內容,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我的習慣是,一邊看,一邊把對自己真正有啟發的內容記在紙上,

這就積累了一張張卡片,我可能會把它們攤在桌上,挑選出最重要的點放進 flomo 里,

很多事情如果不寫下來,可能記不住,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事情你自認為想清楚了,可坐下來一寫,就會發現自己不是很了解。

像我就不擅長寫非常長的文章,以前要寫一篇七八千字的稿子,感覺特別痛苦,

一是你寫兩句就要去查資料,這說明你的積累不夠。二是寫三小時會很累,體力不支,想去睡覺,看到那個空白的文檔還會覺得壓力很大。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一些事情,第一,你不可能僅僅依靠自己的記憶和查資料,來快速填充一篇成體系的文章。

第二,我們任何人都沒辦法從零開始創作,很多想法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的,積累很重要。某個東西對你有啟發,應該先記錄下來,

我看過一篇講思維工具的論文,大概兩萬字,盡管認真讀了三遍,但這幾萬字的內容,最終落到我身上有用的點,可能是十幾句話,八九百字,現在能讓我講出來的,可能就那么一兩百字,這剛好是一張卡片記錄的體量,

這種方法來自于德國學者盧曼的卡片筆記法。

一張卡片只能記幾百字,這是一種標準化的限制,意味著你不能寫很多內容。盧曼給我的啟發就是利用卡片將知識原子化,以原子化的方式來做筆記,

flomo 就是按照這種思路來設計的,其中最核心的點是「積累」,以及積累知識帶來的復利。

所以,我們希望用戶把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話記錄在 flomo,做日積月累的沉淀,而不是在這里面收藏很多內容。


詳細介紹卡片筆記法的書籍|豆瓣讀書

我們認為很科幻的事情,往往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實現

flomo 鼓勵用戶記錄,但不強調用戶分享。

有人問過我,flomo 為什么不做打卡簽到。其實,我特別不喜歡這個功能,

第一,它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第二,我們不希望用戶是為了炫耀,才使用 flomo 做記錄,打卡對 flomo 來說,就會徹底扭曲用戶的行為,

分享會帶來社交壓力。我們在朋友圈發的內容,其實會大量暗示,想表達一些內容,然后獲得回應。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去表演,

只有我們和自己相處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但在互聯網上,很少有地方允許你跟自己對話。flomo 更希望你為自己記錄一些內容。這些內容在將來可能會回饋你自己。

所以,我們會盡量避免去做扭曲用戶行為的設計。實際上,flomo 產品的整體設計是比較簡單的,主界面是你記錄的資訊流,打開就能直接做筆記。

我們的思路有點像原研哉說的,「無設計的設計」,也就是幾乎不做什么設計,

因為用戶無時無刻不處在一種環境里,身處在環境里,用戶很容易被干擾。有的產品交互很華麗,動效特別多。但如果我在等汽車,使用這款產品的時候,我就會很著急。

產品只是用戶眾多生活體驗中很小的環節,在這些環境里,我們沒必要去拼命表現自己,

如果說到現在的 flomo 還有什么是我不太滿意的地方,是有個功能叫「隨機漫步」還沒做好。

我們原本的想法是,如果用戶記了一百條、兩百條之后,可以通過算法等技術幫助用戶找到它忽略的結構。

實話說,這個功能給我帶來的啟發還是很少的,但做完「隨機漫步」后,改變了我做產品的一些思路,

剛開始做「隨機漫步」,我會覺得自己是個極客,可以用 AI 算法、自動化的方式發現知識的關聯性。但做著做著就會發現,這個功能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用不到,

所以,我現在做產品腦子里始終有個詞是「老百姓」,開發一個功能,不是為科研人員做的,不是為極客設計的,更希望是為普通人設計的。這樣能避免一些過度設計。

另外,還有一個思路是,我們認為很科幻的事情,往往都是以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實現的。

我們以前會幻想,按一個按鈕,一個物件就會出現在眼前。但這不就是外賣么,行動電話下單,再通過外賣小哥配送。

對老百姓來說,大家還是更需要樸素的東西,

認慫很關鍵,明確自己的能力邊界也很關鍵

市面上有很多記錄型工具,包括石墨、印象筆記、word、notion 等等,flomo 跟這些產品的區別是什么?

有個很重要的差異是處理對象不同了,石墨、印象筆記的處理對象是文檔,notion 將文本分塊,處理的內容是一個個區塊(block),flomo 處理的是卡片資訊。

處理對象的顆粒度越來越細了,原子化程度越來越高了。當你的處理對象更進一步之后,整個產品的工作理念可能就更先進了。

實際上,在 flomo 的介紹里,我們還會把 flomo 不擅長什么告訴用戶,比如,flomo 不擅長文檔撰寫,推薦石墨文檔;flomo 不擅長做思維導圖,推薦 Xmind 等等。


flomo產品介紹|flomo

為什么寫這些?其實也算是我跟自己人生的一種和解吧。不管是做產品工作,還是生活,「認慫」是一個很關鍵的能力。它可以讓你過得不那么痛苦。

有些人創業會說要做 all in one 的產品,要改變世界,不能丟面子,但很多時候,我們會不好意思認慫,或者不敢認慫,他可能就在那撐著。這其實是很難受的,

當我們把自己不擅長的這些點寫出來之后,我們自己也輕松了。

flomo 現在不會去做成一個 all in one 的產品,我們想幫助用戶能更好地做記錄,并且這些記錄在電腦上行動電話上都能很方便地同步,要做好這么一件小事已經很難了,

另外,從做 flomo 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這肯定不是一個能發財的項目,

這個市場的日活可能就是二十萬、三十萬的量。唯一可能的變化是在全球化的時候。這個產品走向海外或許會有一些超出預期的情況,

整體的市場規模我們明白,所以我們不著急融資,也不著急擴充團隊,

認慫很關鍵。還有就是,明確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在哪里也很關鍵,

35 歲危機,什么是不安?什么是無畏?

我從 2020 年開始做 flomo 的。

這一年,我也正好 35 歲,這兩年討論比較多,說 35 歲是互聯網從業者的一道坎。其實,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來理解 35 歲危機。

客觀層面,一個人到了 35 歲,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是技能老化、知識結構老化,他每天需要輸出大量內容,工作壓力一大,就忽略了輸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動手能力慢慢都不行了,

主觀層面,有 35 歲危機的人,可能沒有找到它們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也就是,我這輩子用來干嘛?他們沒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哲學。

我選擇做 flomo,一是因為我明白自己在一家公司做管理,管理十人、百人的團隊,我并不開心,二是我知道,跟一些很聰明的朋友,創造一些純互聯網的東西,會讓我快樂,

我觀察過我自己,2020 年,周末一閑下來,我就會去收拾我的 notion,會寫寫文字,會去研究 notion 背后,一些計算機先鋒的發展歷史等等,我就在想,這可能是我想干的事情,

保羅·格雷厄姆(最早的 Web 應用 Viaweb 創辦者之一)不是說過,你自己默認狀態下想做,并且是沒有任何利益誘惑你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真心喜歡的。

當然,35 歲的確會有一些現實的問題。我從公司辭職,全職創業,直接面臨的是收入少一大半。要說不慌是不可能的,

慌完我妻子就安慰我,你不要嚇唬自己,沒有缺胳膊少腿,在家待不到一個禮拜,你就會四處搗鼓了,你能餓死嗎?

其實,學者聞中先生辨析過兩個概念,什么是不安,什么是無畏。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安來自于有欲望。比如我想要一個大房子,那我就會有貸款,進而我需要更高的收入,但我現在的能力似乎沒辦法做到。所以我會不安。

什么是無畏呢?就是有些東西,我想清楚了,我就是不要,我要放棄,我也能坦然面對,

就像我做 flomo 的合伙人 Lightory 所說,快樂是等于欲望被滿足。而幸福等于你的能力比你的欲望大一分,人生哲學的終極問題是如何找到幸福,

最近,我在 flomo 里記了一句話,說的是「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而是那條取經的路」,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觸。

我做 flomo 也是這樣,我不是說馬上要拿融資,或者瞄準上市去,而是說,做這件事,一天天去解決這些問題,把產品做好,本身就是修煉我自己的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