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年輪的疏密確實和緯度有一定關聯,由于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存在,導致了四季交替,而四季交替最明顯的就在中緯度地區,這里樹木形成的年輪就比較明顯,而且會出現兩側疏密不等的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下樹木的相關結構(沒記錯的話,屬于國中生物知識)
橫向切開主干,由內向外大致分為:髓、木質部、形成層、樹皮,其中樹皮還分為韌皮部和木栓層。
而我們現在要關注的部分是形成層,這是形成年輪以及相關現象的關鍵部分。形成層屬于分生組織,那里的細胞在經過分裂生長之后,向內形成次生木質部,向外形成次生韌皮部,長此以往,一個很顯然的結果就是樹木的腰圍逐漸增粗。
而在增粗的同時,受到四季交替的影響,形成層的分裂活動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氣候的變化,比如在春夏季節時,溫度高、養料足,那么形成層就賣力工作,產生的木質部細胞體格就比較大;而到了秋冬季節,溫度低、養料也不充足,那么產生的木質部細胞就比較瘦小,而這些過程就導致了年輪的產生,一圈寬度較大的淡色帶,一圈寬度較低的深色帶(淡色帶與深色帶的交替是漸變的)。
四季交替越明顯的地方,年輪的形成也更加鮮明,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陽光照射的角度,出于向陽性,同一株樹木,不同方向上的形成層活動的程度也不一,面向陽光的一側相比于另一側來說,形成層形成的木質部就比較寬大,長此以往,年輪就有了疏密之分
比如北半球的溫帶,樹木的年輪總是在南側比較疏松,北側比較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