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就想吐的奇葩海鮮:味道美得封神

如果要評選海洋中最能引起密集恐懼癥的生物,那恐怕非藤壺莫屬,

是不是已經開始感覺不適了(有沒有差點把你送走)?

除了扎堆生活引發密恐,藤壺還有不少有趣的特點,比如它有多嚇人就有多美味。

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藤壺的神奇之處。

和蝦蟹更接近從外觀上來看,藤壺似乎和貝類(貝類是軟體動物)有些相似,但它們其實并不屬于軟體動物,而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生物,也就是說比起貝類,它們和蝦蟹的親緣關系更近一些。

成年藤壺往往被堅硬的石灰質外殼包圍著,這種外殼由4-8塊殼板組成,有能夠閉合的開口,這樣藤壺就可以在漲潮時從殼口伸出胸肢(藤壺一般有6對胸肢)捕食,在落潮時閉合殼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藤壺是濾食動物,它們幾乎會吃下任何能抓到的東西,其中以浮游生物居多,

它們的胸肢發達,呈蔓狀分枝,可以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成年藤壺的觸角退化,胸肢上的剛毛特別敏感,這讓它們的觸覺非常靈敏。藤壺的生活范圍很廣,世界各地的海岸線上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常粘附在海邊的石崖上,這種粘附能力比多數強力膠更厲害,以至于洶涌的海浪也很難將它們沖走,

說到這兒你也看出來了,藤壺營固著生活,不能隨意移動

,不過這是成年后的藤壺,幼年的藤壺并不是這么宅,越長大越宅藤壺是雌雄同體的生物,不過通常并不會進行自體受精,而是任意選擇一個性別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務,在成年之前,藤壺需要經過幾個不同的幼蟲階段,

剛剛孵化出來的藤壺處于無節幼體階段(甲殼動物最為典型的幼體),這個階段的藤壺身體不分節,有頭部和尾部,長著3對附肢,一只中眼,營浮游生活,

藤壺在無節幼體階段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不過它們的體型太小了(1毫米左右),雖然能用附肢劃水,但主要是隨著水流移動。這一階段的幼蟲經過幾次蛻皮,會進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個幼蟲階段——腺介幼體,這也是藤壺開始轉變生活方式的階段。

腺介幼體的目標就是挑選一個合適的位置,作為日后長期生活的場所,這個選擇可不容易,畢竟關系到未來的生活品質。腺介幼體會不斷探測潛在的居住地,一旦覺得位置合適,就會安定下來,依靠觸角分泌的膠質,頭朝下固著在基質表面。

這個固著的過程是不可逆的,藤壺將從此進入“宅居”模式。

通常,腺介幼體在選址時會綜合考慮基質表面結構、化學性質、濕度、溫度、鹽度等各種因素,以確定居住地是否宜居。不過,腺介幼體并不能一直選下去,藤壺在這個階段可以維持數天到數周的時間,當腺介幼體儲存的能量快要耗盡時,它們對固著地點的選擇性就會降低,

藤壺破壞力可不小

因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習性,藤壺給其他都動物以及人類制造的麻煩可不在少數,在靠近海岸的地帶,藤壺會附著在任何它們能找到的堅固表面,包括船只、巖石、浮木甚至其他動物。據估計,船只上的藤壺會增加將近60%的重量和阻力,這可能增加高達40%的燃料消耗。由于破壞力強,藤壺甚至被歸于對船舶運輸有害的海洋污損生物。

一項研究調查了世界各地船舶污損生物的危害情況,發現由藤壺制造的麻煩占了70%以上,它們附生于船舶,不僅增加了航行阻力,導致燃料消耗激增,還會破壞船只表面的涂層,從而加速船體腐蝕生銹的過程。

除了對船舶的影響,藤壺還會危害各種海中或沿海建筑,比如石油平臺、海底光纜等,一旦沒有人及時維護,這些建筑就會被藤壺寄生,抗侵蝕和風暴的能力大大削弱,

藤壺還會給海水養殖業造成麻煩,尤其是珍珠貝的養殖,藤壺會爭奪珍珠貝的生存空間,造成珍珠貝死忙率增加。

其實,海洋中的很多生物都會成為藤壺寄生的受害者,比如說鯨魚。藤壺寄生在鯨魚的頭部、腹部等位置,它們的存在會影響鯨魚的運動速度,給鯨魚造成額外的負擔,尤其是當藤壺寄生于鯨魚皮膚薄弱部分,會給鯨魚造成痛苦,


寄生于鯨魚喉頭的藤壺

對海龜來說,藤壺同樣是個非常討厭的寄生者,海龜游速相對較慢,龜殼相對粗糙,于是就有一些藤壺選擇在這里安家,一旦藤壺數量增多,海龜的行動就會大受限制,最終因為難以獲取食物而死亡,

藤壺作為寄生物是有些嚇人,但它們也不是沒有對手,海螺就有能力磨碎藤壺鈣質的外骨骼,享用藤壺大餐。海星也有能力捕食藤壺,所以藤壺在定居時會盡量避開這些天敵。

最后,還是要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藤壺“能好怎”。藤壺能吃,而且味道還不錯,比蟶子更鮮,有“來自地獄的佳肴”之稱。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鵝頸藤壺是一道名菜,在智利菜肴中,藤壺是海鮮燉菜的原料之一。

鵝頸藤壺可用于做菜,圖片來源wikipedia藤壺的烹飪方法也不復雜,水煮、清炒、曬干、腌制……各種做法都很美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品嘗一下哦,

在藤壺還沒有找到更合理的用途前,或許成為人類的美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說的好像大家吃得起似的)

審核專家:李維陽,知名科普原PO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