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玩偶目不轉睛盯著你的時候,你會覺得詭異嗎?
有人偶恐懼癥的老鐵捂眼表示:這不是詭異,這是窒息。
害怕玩偶的人,對人偶的恐懼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睡前抱著娃娃,這個場景對他們而言絕對不是一個溫馨的場景,
走進一個房間后,如果有一只娃娃面對著大門,那沖擊力絕對是30度的夏天都不需要開空調的程度。
對這波老鐵來說,恐怖電影中的玩偶,比七竅流血的NPC還要讓他們毛骨悚然,
電影《惡魔娃娃》
綜藝節目也無法逃脫人偶恐懼的籠罩。作為綜藝經典案件的《恐怖童謠》,布景就是布滿人偶的公館,這個場景當時送走了無數觀眾。
癥狀嚴重一些的人,就連CG動畫中的建模,也會引起他們的強烈不適,
對此有網友提出疑問,害怕娃娃究竟是自己太矯情了,還是有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恐懼?
提出疑問的網友想得沒錯,害怕人偶娃娃的現象,確實是一種恐懼癥的表現,
而且,患有人偶恐懼癥的人群其實還挺龐大的,
人偶恐懼癥(Pediophobia),指看到人偶后會產生焦躁、緊張、恐懼等情緒,
這種對人偶的消極情緒,被不少科學家稱作觸發了「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理論,是一位機器人專家關于人類對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推演與假設。
1906年,德國精神病醫師恩斯特·詹池在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提出了「恐怖谷」一詞,而他的觀點被佛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
后來,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理論,并繪制了一張曲線圖。
恐怖谷理論認為,隨著非人類物體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它的情感反應呈現增-減-增的曲線。
「恐怖谷」就是隨著機器人到達「接近人類」的相似度時,人類好感度突然下降至反感的范圍,
恐怖谷效應出現的原因現有2種論點,且均有各自的實驗數據支持。:
一是認為「似人非人」引起了人類的認知混亂;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人類進化淘汰所致。
支持認知混亂這一觀點的研究者,讓實驗對象觀察普通機器人、擬人機器人以及真人。
根據結果顯示,觀察者在看到擬人機器人的動作時,人腦的紅色區域面積最大,反應也是最不適的。
而支持人類進化這一觀點的學者,無法從人類身上獲得實驗數據,于是,科學家們以猴子為觀察對象進行實驗。
他們讓猴子觀察普通3D建模、高仿3D建模和真實照片,然后通過猴子在每組照片停留視線的時長來判斷喜惡,結論顯示猴子最不愿看的照片就是高仿3D建模,
由此推論出,人類并不是唯一會產生恐怖谷效應的種族,這種恐懼可能是在漫長的進化中,被保留下來的。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恐怖谷效應」這個理論本來就是偽科學,對此持反對意見,
通過對人偶恐懼癥的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還發現,當一個生物長相不是人、卻有人類行為時,患者的大腦同樣會發出危險信號。
比如,早期的迪士尼樂園,裝扮成米老鼠的工作人員絕對稱不上可愛,小孩被這些玩偶簇擁的時候,還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長相是人,動作并不是正常人類的行為,大腦會發出更加激烈的求救信號。由此衍生出的除了人偶恐懼癥,還有小丑恐懼癥。
人們對小丑的恐懼產生原因會更復雜一些,除了恐怖谷效應,還有生活與文化中的沖擊。
上世紀有一位喪心病狂的連環殺手以小丑的形象作案,被指控33次謀殺,一時之間,小丑與殺人狂就這樣被畫上了等號,
小丑殺手John Wayne Gacy
如今,回溯人們對人偶與小丑的恐懼,除了生理上來自大腦深處的本能抗拒,還有新聞、影視等文化的影響。
面對這些「似人非人」的畫面沖擊,沖浪的網友們倒是解釋明白了多年來的一個疑惑——原來看整容蛇精臉難受,也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