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過最早的幾代智能行動電話,一定會對當年藍牙的盛行有很深的印象,在那個沒有微信、QQ還是3G版的年代,我們通過藍牙傳文件、傳照片,只需短短幾秒鐘,那種感覺真是很酷炫。
結果到了現在,藍牙逐漸成為了那個“基本不主動用,但如果沒有還挺不適應”的功能,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藍牙耳機和各類體積較小的智能家居以及智能穿戴設備,都是基于藍牙來進行資訊傳輸的,藍牙這個技術,憑啥堅挺到現在?
藍牙是最先由易立信提出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1998,易立信與諾基亞、IBM、東芝和英特爾聯合成立了藍牙技術聯盟的前身以推動該技術,這讓藍牙一度成為眾多廠商概念產品以及終端設備的新寵,身為藍牙技術聯盟的成員,易立信在2001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藍牙行動電話t36,之后摩托羅拉、三星等廠商迅速跟進,藍牙也因此得以在各種行動電話設備、藍牙耳機、藍牙網關、藍牙USB接口適配器等小型產品中普及,
但網路建設的速度顯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寬頻逐漸走向了萬千尋常百姓家,截至2021年4月,大陸光纖寬頻用戶占比達94%,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超過1.2億戶,固定寬頻端到端用戶體驗速度達到51.2Mbps,這使得以Wi-Fi和NFC為代表的兩大技術相較于藍牙技術更加為人所熟知,但這兩種技術都沒有把藍牙“斬于馬下”,這是為什么呢?
作為平日里最常使用到的功能之一,Wi-Fi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Wi-Fi的很多特性都和藍牙相似,正如我們都熟悉的那樣,Wi-Fi直連功能已經被很多設備所應用,如新力QX系列無線鏡頭、Sonos音箱等,涉及列印、游戲、視訊、音樂、顯示等多種領域。另外,相比藍牙的24Mbps傳輸率,Wi-Fi最高可以實現250Mbps的速度,并且在未來有望實現每秒2GB的數據傳輸速度,這是藍牙無法企及的優勢之一。
但Wi-Fi的使用場景十分有限,主要還是由于功耗過高,所以不適合可穿戴、健身等需要低功耗傳輸的設備,但對于家用領域,比如無線音箱、視訊同步傳輸等領域,Wi-Fi顯然更具優勢,類似智能手環這樣的設備,使用藍牙是最為穩妥的方案。
而NFC(近場通信技術)近年來的普及率也開始大幅度增加,某種意義上構成了對藍牙的威脅,它特別適合在短距離實現點對點連接的場景,同時功耗也更低。不過它的不足也在于距離,需要4厘米左右的接觸才能夠實現傳輸。因此目前NFC通常是扮演一個“橋接者”的角色,Android設備往往利用NFC作為藍牙驗證的方式,讓用戶免去配對的繁瑣,直接通過接觸實現藍牙連接,
而藍牙在出生到現在的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了若干次標準的變化和技術更新,進入4.0時代以后,藍牙傳輸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BLE低功耗功能,提出了低功耗藍牙、傳統藍牙和高速藍牙三種模式,
而5.0則徹底打開了物聯網時代的大門,在低功耗模式下具備更快更遠的傳輸能力,傳輸速率是藍牙4.2的兩倍(速度上限為2Mbps),有效傳輸距離是藍牙4.2的四倍(理論上300米),數據包容量是藍牙4.2的八倍。支持室內定位導航功能,結合WiFi可以實現精度小于1米的室內定位。同時針對IoT物聯網進行底層優化,力求以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為智能家居服務。
說到底,Wi-Fi也好,NFC也好,Zigbee也罷,這些技術本質上是與藍牙技術的互補,而非替代關系,而借助智能家居的這股新風,藍牙也出現了新的轉機,隨著技術發展,藍牙將成為智能家居領域里不可或缺的技術,另外藍牙技術聯盟還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mesh操作增強功能,讓mesh在智能照明、智能樓宇等工業場景中得到更多應用,
藍牙所具備的超低功耗、高速率、較遠距離、抗干擾能力強、網路安全性高、智能化控制功能等特點,讓它在物聯網時代站穩了腳跟,根據研究機構預計,到2021年,全球藍牙設備有望突破60億臺,
屏幕前的你,最經常用的藍牙設備是什么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