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大神曬最新研究:單身族遭一萬點傷害

獨居一時爽,但長時間獨居,真的會爽到《天上飛》嗎?

不見得,

最近,來自洛克菲勒大學部(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生物學家們發現:

獨居久了,竟然會導致暴飲暴食、睡眠不足!

除此之外,他們還通過實驗發現了疑似“孤獨感開關”的神經元,

能手動激活,人為創造“孤獨感”的那種!

孤獨的果蠅也吃得多,睡得少

實驗發生在生物學家的祖傳好友,果蠅身上,

和人類一樣,果蠅也是一種群居性動物,平均每天睡眠16個小時,

團隊里的Wanhe Li設計了一種分組對照實驗,來驗證果蠅存在與人類相似的行為。

她在如下的幾只容器里從左到右依次飼養1只、2只、5只、25只、100只果蠅:

最左邊那只獨享單間的果蠅,就是一只處在社會孤立狀態下的群居生物。

7天之后,在24小時內擁有連續30分鐘以上睡眠的比例上,“獨居”的果蠅明顯低于過著群體生活的果蠅:


△紅色的Iso為隔離狀態的果蠅

總睡眠時間也一樣:

這就是“睡眠不足”行為產生的來源了。

而當對比群體生活和獨居一天的果蠅時,獨居七天的果蠅總是擁有更明顯的基因表達差異變化:

具體來說,主要是代謝基因在表達上發生了差異,

在基因的作用下,即使生物不間斷地獲取食物,大腦還是會處在一種“饑餓”的狀態之中,

吃了還餓,餓了再吃,可不就體重增加了嗎。

那么,這種慢性的社會孤立具體又是以怎樣的病理學機制,來影響身體的睡眠和新陳代謝的呢?

“孤獨癥開關”——P2神經元

孤獨感能夠產生病理學上的后果,這很可能與一小群神經元的變化有關,

團隊的領導者Michael W. Young表示,

在實驗中,團隊觀察到了大腦中的P2神經元參與了睡眠和飲食行為的變化:

當抑制這些神經元的活性時,即使是孤身一蠅也能泰然自若,絲毫沒有“吃多睡少”的癥狀,

但如果手動激活這一“開關”,即使只是脫離了大部隊一天,這只果蠅也會孤獨感加倍,仿佛已經獨居了一周……

這就讓Wanhe Li博士對P2神經元的功能做出了猜測:

它(P2神經元)就像是一種計時器,持續計算社交孤立的時長或者孤獨的程度,

當然,這并不是控制孤獨感的決定性開關。

——只要果蠅每天都與小伙伴們混在一起,即使激活了這些P2神經元,果蠅也不會出現那些孤獨癥狀。

就仿佛社交行為能夠將這個“孤獨計時器”不斷清零一樣。

那么這種慢性社會孤立、新陳代謝和睡眠之間的具體機制是否也能推及到人類身上呢?

Michael W. Young表示:

雖然這項研究很難證實長期獨居的人類吃得更多、睡得更少也是出自相同的生物機制,

但長期脫離群體會如何影響果蠅的基因表達、神經活動以及行為,這已經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生物模型。

在群居性動物對孤獨感的生物反應這項研究上,研究人員可以通過這一模型繼續尋找實驗室動物與人體之間的聯系。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