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陸投資界的傳奇人物,龔虹嘉絕對排得上號,
20年前,他出資245萬,投資“平平無奇”的海康威視,如今斬獲超3萬倍的回報率,不僅讓龔虹嘉一戰封神,也給大陸創投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畢竟,放眼全球,這一案例也足以載入史冊。
龔虹嘉也因此被冠以“最優秀天使投資人”、“大陸版孫正義”美譽。
但龔虹嘉的傳奇遠不止如此。
他無論是做人還是投資都有“熱心腸”特性,但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大多發生在一個狹窄的同學圈,
他不喜熱鬧,不追風口,投資毫無章法,被稱為“土八路”;他投資的團隊,大多出身草根,鮮見海歸、名校MBA;他所投的項目在當時看來大多為偏門、冷門,外界看來“荒唐”,但他自己卻“每一筆投資,都不介意等上10年”。
就是這樣一個低調,投資理念幾乎都是反主流的人,收獲多個IPO,成就百億身家。
近幾年,龔虹嘉頻繁減持海康,逐漸淡出安防產業,轉而關注生命科學,
據媒體統計,龔虹嘉累計減持海康超20次、累計套現約300億元,也因此收獲“A股套現王”的稱號,
海康威視的國有股東對海康威視經營層,尤其是對于胡揚忠、陳宗年和我本人組成的華中大同班同學“三劍客”予以充分信任,使這個組合能維持超過20年,這也是在我們當今的國有企業,或者說以國企、央企為首的控股股東企業里難以再現的,
龔虹嘉曾給予海康華科“三劍客”極高的評價,如今這“三劍客”或成往事,
海康2021年年中報顯示,在海康最新的換屆選舉中,龔虹嘉卸任海康威視副董事長、董事。
20年間,龔虹嘉一路目送海康從籍籍無名到全球冠軍,而這次退出,也給龔虹嘉的海康告別之路畫上階段性句號。
打小不走尋常路
誰能想到,大陸版孫正義、大陸最牛天使投資人、傳奇大佬龔虹嘉,有過與今天截然不同的一面,
人文理想、運動健將、優秀班干部。
中學時代的龔虹嘉酷愛文字,擅長寫作,
有多擅長?湖北省當年聯考唯一一篇滿分作文,就來自龔虹嘉,那時候,他的理想是記者、律師,再不然是其他人文相關工作。(大陸文壇痛失一名潛力新星,但收獲一個投資大佬?)
但是,龔虹嘉還是在一位器重他的老師影響下,報考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部)計算機專業,
龔虹嘉還曾是國家標槍三級運動員,學生時期就成為國家級運動員,這在那個年代本就不常見,連標槍這種運動也并非大眾喜聞樂見的熱門運動。(看來龔虹嘉從小就有與冷門結緣的潛質)
中學時期的管理能力,延伸大學部,就是組織了校級足球俱樂部聯賽。龔虹嘉曾表示,他在華中工學院求學的4年時間里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將學校業余、基礎差的足球隊,打造成可以與專業球隊抗衡的足球隊。
畢業后的龔虹嘉南下珠三角,在電子產品貿易領域賺到第一桶金。
1990年代,在人人為房地產瘋狂時,龔虹嘉卻打起了夕陽產業收音機的主意,
當時大陸不少廠商破產、瀕臨破產,或在低端市場靠價格戰茍延殘喘,有利可圖的高端市場被日本品牌壟斷,但龔虹嘉發現,雖然后者價格昂貴,但只是品牌和外形上更勝一籌。
1994年,龔虹嘉將目標對準空白的中端市場,創立收音機品牌德生,憑借精準的產品定位和品牌推廣,龔虹嘉在小小收音機里搞出了大名堂,市占率一度超70%,成為大陸收音機第一品牌。
這次創業,讓龔虹嘉的腰包多了1000萬,
1995年,龔虹嘉看上了做移動計費的德康,這個原班底由一群超過60歲的退休技術專家組成的、缺乏公司管理經驗的公司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他們還是在冷眼中開發出了行動電話即時計費系統,后被亞信合并,成為第一家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大陸概念股。
龔虹嘉更是在握奇瀕臨倒閉之時帶著資金進入,目前,握奇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2002年,行動電話還處于2.5G、市場不知流媒體是何物時,龔虹嘉出資成立的富年科技搶占行業先機,成為流媒體中的佼佼者。
當然,龔虹嘉最為人稱道的投資還是海康威視。
不講武德的安防教父
龔虹嘉算得上大陸安防產業投資的教父級人物。
與龔虹嘉畢業后在市場熔爐里幾番摸爬滾打不同,他的同班同學陳宗年和胡揚忠畢業后就進入國企,在大陸電子科技集團第52研究所任職,
20世紀90年代,恐怖主義頻頻成為國際社會焦點,911事件的爆發,更是讓國際社會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反恐之路,國際安防潮起潮涌,安防市場熱浪襲來,
研究機構和事業單位興起了創收潮。雖然沒在公司干過,但陳宗年、胡揚忠不僅看到數字視訊壓縮板塊的未來市場,也對數字音視訊監控系統充滿激情,更期望打破當時海外品牌壟斷局面。
2001年,陳宗年和胡揚忠組成的28位工程師團隊,離開中電科,在杭州西湖區馬塍路的一層簡易辦公樓里,創立了海康威視。
成立之初的海康,從事視訊壓縮板卡的研制及生產,在外界看來,平平無奇,
要實現市場化經營,他們的第一道關卡是資金。
大家都知道,為了幫助老同學陳宗年、胡揚忠實現夢想,龔虹嘉為剛成立的海康威視投資了245萬,占股49%,成為海康的第二大股東。
由華科男組成的海康創始團隊“三劍客”成立,開始了長達20年的相互陪伴。
這期間有兩件非常戲劇性的故事。
其一,一開始龔虹嘉并非海康首選,當初海康最先將橄欖枝投向了龔虹嘉的好友兼老鄉李竹,
但當時,海康作為國資控股企業,創始人并不占股,這樣的企業會出現后續發展動力不足,李竹思慮再三,拒絕了海康,
龔虹嘉與海康也并非一拍即合,很大程度得益于龔虹嘉的“洗腦”成功。
90年代雖然興起了創業潮、國企改革潮,但股份制處于探索階段,國家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政策指向,企業實行股份制,更多是從籌資目的出發,較少從企業治理結構考慮,
因此,當時的海康沒有股東概念,他們認為早期投資人更多是出資人,“出些管理費”,不應該按照股權分享利潤,
為了普及分紅、股權的理念,龔虹嘉每個月有10天呆在杭州,跟海康強調股東的作用,灌輸“孩子18歲之后也應該養父母,股東就是父母”的理念,并最終“洗腦”成功。
其二,是龔虹嘉參與創立海康不久后,當時在IDG任職的章蘇陽找到龔,表示看好海康。但是當時龔虹嘉手上籌劃另一家公司,他將其極力推薦給章蘇陽,最終,章蘇陽莫名其妙地錯過了海康。
所以后來章蘇陽離開IDG創立火山石資本,龔虹嘉立馬成為首期基金的LP。
龔虹嘉曾對此表示:既是對章投資能力的信任,也是希望為其當年錯失海康進行一點補償。
海康“出圈”的第二道關卡,是技術,
除了在關鍵時刻出錢,龔虹嘉更是當時最新的視訊編解碼H.264技術的關鍵人物,
什么是視訊編解碼技術?
視訊是由一張張圖片連接起來形成的動態圖像序列,若直接將每張圖片的每一個像素點數據都加以存儲,未經壓縮的視訊碼流所占用的帶寬將不可估量,
視訊編解碼的作用,是在攝像頭采集畫面前后,將圖像進行壓縮和數字編碼,獲取更加優化、抗干擾能力強的碼流,以用于傳輸,本質上,就是用盡可能小的帶寬傳送高質量的視音頻數據,
從MPEG-1到MPEG-2,從H.263、H.264到H.265(HEVC),以及現在的H.266等一系列標準,都是為了讓碼流更優化、壓縮效率更高、穩定性更強。
龔虹嘉投資富年科技時,正值H.264標準發布,盡管只是草案,但龔虹嘉基于對安防行業的了解,以及逐漸呈現的巨大需求,對技術異常靈敏的龔虹嘉判定,視訊編解碼技術,或將能成就一番廣闊的天地。
憑著對H.264的押注,龔虹嘉看中技術潛力股王剛,想拉對方入伙。
王剛原本想要做能夠比肩微軟的操作系統,視訊編解碼研究只是業務愛好。
面對龔虹嘉的邀約,提出三個“過分”的條件:不坐班;先給一筆讓下半輩子衣食無憂的錢,以沖減掉風險;只簽一年合同,
龔虹嘉照單全收,因為憑直覺“這家伙‘有兩下子’”,“那我就要跟他做‘有兩下子’的事”。
龔虹嘉對其提出的條件給予充分地滿足,更給予充分地信任:對王剛研究的編解碼技術,居然不用源程式備份。
“對待固執而自認為有本事的合作伙伴,如果采取簡單的方法肯定會有大的震蕩,”
他告訴王剛:“至少在今天,我比你偉大,如果我們沒合作好,你去說我的壞話肯定不會有人聽,我說你的壞話就肯定有人聽,以后你就很難做事了。反過來,如果我們做成了一點點事,那你整個人生就改寫了,”
面對龔虹嘉的誠意與激勵,王剛埋頭家中半年,接下了H.264編解碼技術研發的擔子,不僅在富年科技工作多年,更是將H.264 編碼技術做到了世界前沿。
而H.264編碼技術也為日后海康威視的安防帝國助力頗多,
2004年,海康率先全球將H.264算法引入視訊監控行業,推出基于H.264算法的嵌入式硬碟錄像機(EDVR)。
H.264技術的高壓縮性能、碼流與穩定性,讓海康的產品一經推出就成為革命性產品,一把抓住了安防行業數字化的脈搏。
僅一年的時間(2005年),海康硬碟錄像機的市場份額全國第一。此后,海康逐漸將安防產品從偏存儲的后端向前端的攝像機延伸,2009年,ISP技術全面突破,海康發布了大陸第一款網路化高清攝像機,開啟了網路高清監控的序幕,
在海康自身創新與堅守下,他們在安防行業經歷的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三個重要的節點都屹立船頭,成就今日安防帝國。
龔虹嘉常自謙地表示,投資海康是運氣使然,是幫助老同學的熱心腸使然,但事實僅僅如此嗎?
無論是與國企并肩早期投資,創世團隊不占股,還是個人占股比例高達49%,亦或在沒有任何成果的情況下,給予員工財富自由,哪一條都標新立異,常規投資人都避之不及,
其實無論是王剛,還是海康創始團隊,都在龔虹嘉的投資邏輯內:出身草根,受到的誘惑少,能夠專注在當下的事情,沒有路徑依賴,不受常規束縛,容易走出新的路。
投資海康,絕不僅僅只是運氣與熱心腸,
龔虹嘉也曾表示,他是一個“比較喜歡定勢分析的人”,當初堅定地選擇海康威視,與其生活經歷有關。
1995年-2005年,大陸經濟發展坐上高速列車,尤其是廣、深等地,經濟騰飛的同時,大量人口流入、社會治安混亂,居民安全感缺乏,
來往于廣深兩地龔虹嘉對此深有感觸,曾詢問過公安廳的朋友為何不多裝一些攝像頭,得到的回答是:太貴了,裝不起,
當時一臺最頂級的360度攝像頭需要20萬元,低端的也要超5萬元。這高昂的價格,即使在現在也難以普及,更何況在90年代。
從那時起,龔虹嘉心里就埋下過一顆種子:要做一個質量好、便宜、使用方便的監控產品,
再往后看,龔虹嘉對安防的布局遠不止如此。安防的崛起,不能止步于攝像頭,于是,龔虹嘉基于H.264,在這條產業鏈上成立、投資了五家企業,
安防芯片上,投資了富瀚微,在光學鏡頭上,投資了聯合光電,這兩家企業也先后上市。
2021年,聯合光電在高倍率變焦產品及高清產品占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在安防高端變焦領域的巨頭,
洗腳上田的引路人
當年“幫幫老同學創業”投資的海康威視,成為龔虹嘉此后數十年財富的關鍵來源。
從2010年海康上市起,龔虹嘉的名字就是各類富豪榜的常客,其個人財產也隨著排名肉眼可見得增長。
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發布,龔虹嘉及家族以144億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44名,
龔虹嘉,這位極其佛系、極為低調的投資人,近幾年開始從海康的榮光中抽身,鐵了心般連續套現減倉。
龔虹嘉在“大陸版孫正義”、“最牛天使投資人”外,還收獲了“A股套現王”的別稱。
據媒體統計,龔虹嘉累計減持海康超20次、累計套現超300億元。
龔虹嘉為什么頻頻減持?
“我運氣夠好了,應該洗腳上田,做個快樂的人,”
從2015年起,龔虹嘉就表達了“洗腳上田”的意愿。
“一旦當一個公司做到被外界看得懂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來爭著做,那就放開。而別人覺得沒什么做頭的,或者出了問題,我就上,”
后來,對于視訊編解碼技術,有人問龔虹嘉:“你怎么在2001年就敢做這個事情?”
龔虹嘉說:“等你們覺得可以做的時候,還輪得到我嗎?”
龔虹嘉習慣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在其創辦的十幾個公司里,一旦公司走上正軌,讓位他人,另尋新坑,
“A股套現王”背后,鮮少有人提及,在海康威視他曾低價“送股”,
一開始龔虹嘉持有海康將近一半的股份,在海康準備上市前的2007年,龔虹嘉以2000多萬的白菜價轉送了自己將近一半的股份,讓胡揚忠等一眾核心高管從“職業經理人”變成了海康的“主人”。
你很難在A股找到這種二股東代替大股東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的行為,龔虹嘉的魄力令人欽佩,
投資帝國:清醒的長期主義
在“2018 大陸天使投資人大會”上,徐小平問龔虹嘉投資獲得1萬倍回報的感受。
龔虹嘉回答,似好似壞、誠惶誠恐、不知所措、自問我是誰。
在龔虹嘉看來,賬戶突然多出的一大筆錢,他產生一系列疑問,錢真的會停留、是否會有人拿走,該拿錢干什么等一系列問題,
自問到最后,一個不得不回答的問題擺在眼前: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從人格、靈魂實際上是一個全部更新的思考,因為你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過去的你了。由于這個數字的變化慢慢讓你在思考的過程發現你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你,你內在的操作系統、內在的所思所想、內在的給你帶來快樂的生活方式并不會在短時間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這就會出現一種分裂割裂的狀況,
龔虹嘉開始琢磨,比不過李開復、比不過徐小平、又比不過沈南鵬,自己的特點到底在哪里。
最后他發現,他最厲害的地方在“不確定性非常大”且“需要的資金非常多”。
基于“不確定性大到沈南鵬覺得很大,錢多到徐小平、李開復都覺得多”這兩點,他看到了生物科技。
“在我投的項目里,基本十年能有一個結果都算比較快的,”短期的財務回報,已然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土壤治理,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干細胞產業、基因治療技術前沿,同樣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這些沒人愿意投的,風險大的,都在龔虹嘉視線范圍內。
截止目前,在干細胞、基因、中藥材、土壤治理等領域,龔虹嘉已累計投資超30家企業,
“別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我們才可以去做。”這是龔虹嘉關于投資的三不原則,將冷門、長期主義貫徹到底,龔虹嘉等得起,也愿意等。
當初入局時的冷門、偏門,而后不少也成為熱門賽道。
2020年上半年,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成為了投資同比增速最快的兩個領域,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215%和12%。
而早早布局的龔虹嘉也在2020年低調收獲了兩家IPO——泛生子和芯原股份。泛生子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首日市值過百億元。
會有下一個海康威視出現嗎?誰知道呢,
寫在最后
在某次大會上,主辦方問龔虹嘉,心目中有沒有自己的偶像?龔虹嘉的回答是:埃隆·馬斯克,
龔虹嘉看來,當馬斯克要造往返回收式火箭時,被NASA全球頂尖的航天航空專家奚落和嘲諷,但一意孤行的馬斯克還是實現了權威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對于一個天使投資人來說,值得驕傲的不只是在某個項目上賺了成千上萬倍的回報,讓自己更欣慰的是,你發現自己獨具慧眼選擇了曾經無人問津的項目、當時沒被看好的團隊,最后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這相當于發掘出了別人沒有發掘的巨大金礦,也是一種價值的創造,”
但同時他又是痛苦的:
薛蠻子是我很崇拜的快樂個人天使投資者,我是糾結和痛苦的。經常一次又一次用十幾年的忍耐甚至是被大多數人的不理解換來幾天的快樂,幾天快樂之后馬上陷入一個新的循環里面去,這可能是我們的命,也是一種使命,我們只能苦下去,
對于錯過美團,他表示:
投資過于任性會犯下很多錯誤,但投資過于理性又會錯失很多機會。投資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想不錯過任何機會的時候,也許就會變得平庸、不專注,
正是這樣一個自認為不是最聰明的人,堅定又糾結、痛苦的人,沉醉于挖掘無人問津的金礦的人,讓大陸的市場,多了一份故事,多了一份傳奇,也多了一份走上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