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布了售價下探到 9999 元的機器狗「鐵蛋」之后,小米又發布了一款「期貨」——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
這副看起來和傳統眼鏡相似的智能眼鏡,將塞進電池、觸摸板、Wi-Fi / 藍牙模組,它還在其中一塊鏡片上加入顯示屏,除了基本的通知顯示、通話等,也可脫離行動電話獨立完成導航、拍照、提詞器、圖像和自研語音實時翻譯等功能。眼鏡控制在了 51 克,一只雞蛋的重量,它就像是小米版的 Google Glass,
8 年前發售的初代 Google Glass 售價高達 1500 美金,還存在應用不多,以及有侵犯隱私風險等問題,很快在市場偃旗息鼓,這一度重創整個智能眼鏡賽道,但現在,這條賽道開始復蘇了。
Facebook 上周發布了智能眼鏡 Ray-Ban Stories
上周,另一個大廠 Facebook 發布了一款能「立即開售」的智能眼鏡,沒有顯示功能,可以拍攝、打電話、聽音樂,比普通雷朋太陽鏡就貴了 100 美元,重量不超過 50 克。
小米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新聞創造的勢能,于是順勢放出了自己的智能眼鏡的資訊,但不要興奮得太早,小米暫時沒有透露續航、價格以及發售日期,這說明這個產品還沒有真正 ready,現在就是個品牌導向的借勢,小米從來不會錯過業界趨勢中的搶先節點,以「探索版」體現自己的「工程師文化」,
這兩款產品可以被看作智能眼鏡,但并非 AR 眼鏡,小米智能眼鏡沒有空間定位,Facebook 眼鏡甚至沒有顯示單元。他們不約而同地放棄了一步到達 AR 眼鏡這種「下一代計算平臺」的跳躍,而是選擇「在技術上做減法,在用戶需求上做聚焦」的路徑,
如果 AR 眼鏡真的是未來替代行動電話的下一代個人計算平臺,那么今天市面上出現的智能眼鏡其實還都處于「功能機時代」。
但功能機恰恰是當年行動電話向智能機飛躍的前夜,隨著眼鏡領域的「功能機」計算能力的日漸攀升,技術方案的突破,以及巨頭的進入……劃時代的「眼鏡智能機」,實際上已經啟動倒計時。
做眼鏡需謹慎
上周,Facebook 發布了一款叫「Ray-Ban Stories」的智能眼鏡,從命名上看像是「貼牌產品」,這次,Facebook 和雷朋合作,前者負責技術,后者負責設計,這種合作軟化了這款眼鏡的智能屬性,它看起來就是一副不超過 50g 的時髦太陽鏡,299 美元(比傳統太陽鏡多花 100 美元)就能多「第一人稱」特殊視角拍攝、打電話、聽音樂等功能。
為了實現這些功能,這款眼鏡搭載了驍龍處理器,配有兩個 500 萬像素的攝像頭,內置開放式揚聲器,三個麥克風,支持藍牙,配有電容式觸摸板,內置電池。
拍攝可以說是這款眼鏡的「殺手級功能」,用戶可以說「Hey Facebook,拍張照片」等語音指令,讓眼鏡自動捕捉用戶眼前的景色,或者手動按鏡腿上的實體按鈕拍照或錄制視訊,眼鏡的存儲空間有限,為此 Facebook 開發了一個叫 Facebook View 的 app,用戶可以將拍攝內容無縫傳輸到行動電話進一步加工,然后發到 Facebook 家族應用和 TikTok 等社交媒體上,
在拍攝這一功能點上,智能眼鏡找到了它獨特的應用場景:比如你在海邊或音樂節等騰不出手來的場景,這時候用行動電話拍攝不會比一個架在鼻梁上的相機方便,而且用這樣一臺相機拍攝,會是一個特殊的第一人稱視角,
另外,這款眼鏡也能通話和聽歌,用戶可以通過鏡腿進行調節音量等交互,但由于是開放式揚聲器,并不太適合在安靜的環境聽歌,但在騎行等需要注意周遭環境的場景,用眼鏡聽歌就是一個合理方案,
Facebook 給它的定位是全天候可穿戴設備,充好電后「間歇性使用」有 6 小時續航,還配備了專門設計的便攜式充電盒,如果充電盒也是滿電狀態,眼鏡還能多待機 3 天,
在科技公司扎堆造智能眼鏡的潮流里,5 年前就開始畫好 AR/VR 十年路線圖的 Facebook 顯得謹慎。但仔細一想,扎克伯格是把過去幾年的同類產品,做了一回「糾錯」和「縫合」。
2012 年,Google Glass 被《時代》評為年度最佳發明,但市場卻沒有回以熱烈的反響,售價高達 1500 美元,卻只能執行簡單的導航和拍照,很快,Google Glass 連同智能眼鏡這種品類在消費市場幾乎銷聲匿跡,
Snap 在 2016 年首次發布了內置攝像頭的智能眼鏡 Spectacles,但因為沒有外觀夸張,操作不流暢,用戶使用場景不明等原因,最終一代產品只售出 15 萬件左右,損失了近 4000 萬美元。
而亞馬遜的 Echo Frames 則像是其語音助手 Alexa 的「副產品」,和 AirPods 的產品思路類似,戴上設備,讓語音助手隨時在線,
Snap 今年發布的真 AR 眼鏡
值得一提的是,Snap 在 Spectacles 系列不溫不火之后,開始「大躍進」,在今年 5 月造了一副真 AR 智能眼鏡:除了揚聲器、攝像頭、觸摸板等「標配」,還配備了雙目光波導鏡片,同時還能夠實現 inside-out 追蹤并支持 6DoF。但這樣一來,重量首先下不來了,達到 133 克,同時成本也控制不了,所以 Snap 不公開售賣,只提供給 AR 開發者,
這么一對比,Facebook 的策略就一目了然了:先發布在技術上迂回的保守產品,吸納最廣泛的消費群體,奠定用戶基礎。Facebook 智能眼鏡選擇不冒進,外觀上削弱科技屬性,減少消費者使用它的心理阻力。甚至,Facebook 都沒在產品名里出現,
眼鏡什么時候能成「智能機」?
AR 眼鏡遠遠不只是頭戴式平視顯示器,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增強現實顯示器,增強現實是指數字資訊「如同存在于現實中一樣」。這意味著只有當智能眼鏡能夠感知周圍世界,并把三維立體的資訊「貼合」在現實世界中,而不是的通過屏幕簡單疊加的時候,才能被認為是真正意義的增強現實。這種虛實交融的體驗,需要大量的計算,這也是智能的標志。
在 2017 年推出 ARKit 之后,蘋果在 AR 領域的野心就不再遮掩。當時庫克表示,AR 技術的成熟有賴于傳感器、顯示、電池等領域的共同演進,AR 當時處在起步階段,還看不到巨大的突破,「這不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它會曲線發展,可能還會有一些曲折。但我相信,我們最終肯定會到那里。」庫克表示蘋果不會錯過行動電話之后的下一代個人計算平臺,雖然這還很遠。
AR 眼鏡今天的核心問題,是算力和能耗無法兼顧,所以只能采用分體式設計,即便如此,真 AR 眼鏡現在因為顯示機制的限制,重量仍然過高,業界普遍認為用戶能承受的極限是 100 克,低于 50 克最合理,但真 AR 眼鏡目前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之難,能做到這一點的,不是性能縮水到一點都不像「下一代個人計算平臺」,就是續航低到沒有實際使用意義,
從小米智能眼鏡的宣發來看,小米首次提到了它「不是行動電話的第二塊屏幕,而是獨立操作的全新智能終端」,比如導航功能,在駕車場景里,小米智能眼鏡會將道路和地圖實時呈現在面前,這樣用戶就不必讓目光離開路面。為了實現這種「獨立」,集成了 497 顆微型傳感器和通訊模塊,
即便這依舊不是真正意義的 AR(小米智能眼鏡配備的顯示屏是輔助性質的,沒有空間感知能力),但能獨立于行動電話使用,就標志著眼鏡開始邁向智能機時代,
vivo 在 MWC 上海展出了用于連接 5G 行動電話的 AR 眼鏡 | The Verge
這兩年有一批通過連接行動電話來運行的分體式智能眼鏡開始涌入市場,比如 vivo、華為等大廠的眼鏡,但這些產品的屬性是「行動電話配件」,大多可以被理解為一個「頭戴的行動電話擴展屏幕」,這不僅不是真正意義的 AR,更是會消耗掉行動電話本就捉襟見肘的點量。也因此,這種形態的產品沒在市場上砸出多大的水花。
那么,能獨立于行動電話,體現出獨特產品價值的眼鏡,是否能逐漸占據一部分消費者的心智呢?
業界普遍認為一款配備了輔助資訊顯示器、傳感器、攝像頭、揚聲器等元件的智能眼鏡,或許能比智能手表更有市場價值,
比如,用戶在超市購物,可以通過鏡頭掃描條形碼獲知產品的更多資訊;找到共享單車后,不必掏出行動電話,直接用眼鏡掃碼;演講或開會的時候,眼鏡就可以當成是提詞器使用;突然有靈感的時候,直接開啟眼鏡上的麥克風,快速記錄場景……在這些場景里,眼鏡都比手表更有用,也比行動電話便捷。
小米智能眼鏡演示|小米
而這一切,都是走向真 AR 的階梯。業界普遍認為,蘋果依舊是真 AR 最可能的旗手。或者說,智能眼鏡賽道的「iPhone 時刻」,可能依舊要靠蘋果來啟動。
從 2010 年到 2020 年,蘋果收購或投資了 20 多家和 AR/VR 相關的公司,有包括像面部識別硬件技術公司 Polar Rose 這樣的底層技術商,也有像 NextVR 這種內容公司。這兩年,也開始在 iPad 和 iPhone 上加入激光雷達掃描儀。
行業人士認為,在所有廠商中,蘋果的優勢在于,硬件、軟體、核心部件和商業生態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在自洽的閉環生態中自己定義體驗,更有機會做好。其他開放生態的廠家要做好一個產品,既要跟芯片廠家一起測試,又要跟軟體廠商一起配合,各方想法很難統一,只有等蘋果做出來之后,產業鏈才能迅速達成一致,立即跟上,
但對于 AR/VR,直至今天蘋果依舊保守。有相關創業者告訴極客公園,「2019 年早些時候,供應鏈就已經爆出蘋果有幾款眼鏡產品都已經達到量產級別的成熟度,庫克最終還是放棄了它們,」
在智能眼鏡這樣一種品類里,由于基礎硬件的就緒、成熟還需要時間,而空間感知顯示等因為技術、成本問題短期內甚至看不到重大突破,真正具備計算平臺能力的「智能機」還沒有出現,
但是不管是不是真 AR,這個品類隨著一些基礎技術的成熟,大公司教育市場的加速,以及越來越多資金的涌入,優秀產品人的機會來了,為具備一定智能的眼鏡,思考好使用場景和定義突出的使用體驗,就算還不能替代行動電話,也并不是沒有機會在市場上切到新的增量,
而這也是在為下一個個人計算時代做準備。就像扎克伯格對 Facebook 智能眼鏡所說的評論那樣:「它只是 Facebook 改變人們與設備交互習慣的開始,未來的技術世界將不再是以行動電話為中心。」
行動電話必將成往事,如果眼鏡的「功能機」火了,那么「智能機」也必將更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