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的目光被臺積電和ASML(阿斯麥)吸引住了,以為芯片不用5nm工藝制程制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芯片,沒有極紫外(EUV)光刻機,都不能說自己是芯片制造大廠。
90nm大陸光刻機是目前大陸最先進的光刻機,屬于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但是,5nm工藝和極紫外光刻機都是高端貨好嗎,換句話說,全球也就是蘋果、華為、高通等一只手都能數得出來的廠家在玩,即使這些土豪金廠家,也不是所有的芯片都用5nm工藝+極紫外光刻機的超豪華套餐,僅僅A14、麒麟1000、驍龍875等未來旗艦芯片在享用,至于中端的麒麟8系列、驍龍7系列,用的是低一個檔次的工藝制程7nm。
這么說吧,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和最酷斃的制程工藝,基本都用來伺候個位數的行動電話SoC芯片了,牛掰如英特爾,目前最先進的芯片制程工藝也就是10nm(相當于臺積電深紫外{DUV}光刻機下的7nm工藝)。
即使在臺積電這里,代工的大部分芯片看起來也是很“低端”的。
根據臺積電2019財年第四季度報告,7nm在出貨量中占比35%,10nm、16nm及以下工藝占出貨量比例達到65%。
這是全球最先進晶圓代工廠的業務數據,到老五中芯國際這里,同樣是2019財年第四季度,28nm及以下工藝占比達到99%,90nm及以下工藝占比達到46.8%,而且150nm及以下工藝比例達到39.1%。
連中芯國際這種能在全球排上號的晶圓代工廠,90nm及以下工藝比例接近四成,全國幾百家冒不出頭的芯片制造廠,90nm工藝妥妥的就是最先進的制造技術了。
也就是說,目前芯片制造的主流工藝其實也就是28nm到90nm,也是比較賺錢的技術段位(7nm及以上是最賺錢的)。
如果將芯片制程工藝比作金字塔,塔尖是10nm及以上工藝,14nm及90nm就是塔腰,90nm以下就是塔基。
說到這里,大陸90nm光刻機的戰略意義就展現出來了。雖然它是低端光刻機,但打破西方技術封鎖,可以保證絕大多數大陸芯片制造廠不被“卡脖子”,大陸的wifi芯片、藍牙芯片、電源管理芯片、顯示芯片、單片機、低容量存儲芯片等大量低端芯片,可以說沒有了后顧之憂,保證了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想想家電產品、汽車產品上的單片機,電視的機頂盒芯片,如果不能穩定大陸,一卡一嗝屁是多么可怕的事)。
正因為如此,大陸90nm光刻機的價值怎么說都不過分。
知道芯片還是從電腦中CPU來的,90年代中期接觸電腦,認為CPU才是芯片,其它都叫集成電路塊,十幾二十幾個腳的算少的了,CPU上幾百個腳感覺太高端了,都還沒進入納米時代,感覺現在還是如此,最領先的技術還是用在CPU上,以前的集成電路塊用普通技術芯以足夠了。
現在能制造22納米的光刻機了
問題是90的光刻機,核心部件也是進口的
氣動布局投入了二十年,貴州大山開挖了世界最大的超音速風動群,一點點吹出了發動機不成卻依舊趕超F22的殲20,芯片更難,沒有千億資金,全國支持,哪那么容易
一理通百理,能造出90納米,22納米就不會遠,7納米也不會遠。給我們時間。
有電子基礎的人都知道大量的芯片,其實都用的是90納米左右的。很多電子設備它不需要7納米這樣的芯片。
普及一下知識,智能行動電話如換成90納米芯片制作,大約重1.3公斤左右
荷蘭阿斯麥Asml這種超級光刻機一般國家都買不到,他們產量有限,一年才十幾臺,有一半被臺灣的臺積電買走,因為臺積電是阿斯麥的股東之一,大陸原本定了一臺,不過迫于美國壓力一直沒給大陸發貨,就是中芯國際定的,10納米以下的光刻機制造需要全球一百多家頂級科技公司支持,它需要的零配件都是頂級的,只有這些頂級公司才能提供,所以才光刻機難造!大陸要趕超需要很長時間
沒有90,就永遠不會有會有10,沒有殲7,就沒有殲10,沒有殲10就沒有殲20,哪有那么多彎道超車,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積累下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
想當年,大陸做出光刻機的時候,荷蘭那公司都還沒成立呢,如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