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敲了13年代碼 卻成了一個養蜂人

符洪川已經做了13年的IT工程師,5年前卻開始“養蜜蜂”創業,

這樣的選擇其實不難理解,一方面符洪川的兩代父輩都是養蜂人,從小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全球養蜂人超過30萬,蜂蜜市場增長率15%,而且大陸進口的產品增長率超過50%,如此高速發展的市場,世界上卻只有一家蜂蜜上市企業。

這里面存在巨大的造富機會,與父輩們不同,“程式員”符洪川熟悉互聯網金融、網路安全、IT系統工程等互聯網技能。

他“養蜂”的方式是用傳感器、AI技術改造傳統的蜂箱,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蜂箱帶來的生產大數據可以幫助建立相關金融產品,幫助后端銷售,進而改造全產業鏈,

“用工業的方式做農業,將小散亂的傳統養蜂行業規模化,”

天府蜂谷團隊的“數字化養蜂項目”,在陜西、湖南等地以蜂業智能蜂箱為突破口,實現蜂蜜單品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天府蜂谷

羅伯特也是這樣一位技術極客,入選過《福布斯》30歲以下學者。雖然僅25歲,卻已有3次創業經歷,最近一次是和材料博士、化學家合伙,進入了農業領域。

他們團隊的技術可以將變質、過期牛奶重新設計成塑膠替代包裝材料,“與傳統塑膠薄膜有相似的質量,但我們的成本比PVC材料便宜,可以廣泛應用于時尚、醫療和包裝行業,”

原本生活軌跡沒有交匯的兩人,前不久一起獲得了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浙江大學部聯合主辦,拼多多支持的“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的二等獎,

這個比賽也是繼“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之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拼多多,在過去幾個月里推動的又一支持數字農業青年科創的活動,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副總干事Beth Bechdol女士介紹,比賽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青年投身農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釋放糧食及農業領域創新潛力,來解決covid19疫情暴發對農產品上行帶來的問題。

決賽答辯以遠程視訊會議形式舉行,12支隊伍面向全球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團講述成團背景及技術方案|朱標

“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最終吸引了全球超過150個青年數字農業科創團隊報名,其中有12支新銳隊伍進入決賽,成為2020年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上數字農業科創峰會。

我們也遠程見證了決賽答辯現場,發現這些參賽者提供的諸多獨特有創意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法,共同指向了一個圖景:青年人參與的新農業,將會有哪些不一樣?

年輕的“外行人”

年輕人會以怎樣的方式回到農業中,這個議題便充滿了想象力。

此次“全球農創客大賽”決賽的12支青年隊伍中,有5支隊伍來自大陸,7支隊伍則來自尼日利亞、美國、玻利維亞、西班牙、孟加拉國、利比里亞/美國(合作)、烏干達等國家,共覆蓋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等5個大洲。

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是利比里亞/美國組成的團隊Aqua Farms Africa,他們對對糧食生產進行了徹底的重新思考:利用水產技術使西非城市的本地食物系統成為可能,簡單來說,就是將魚類養殖和無土蔬菜種植放在一個智慧集裝箱中,魚為植物提供了有機食物來源,植物過濾了魚的水。

這種結合的意義是重大的,關乎生存,Aqua Farms Africa隊長Jayna表示,在非洲大陸,至少70%的糧食產品是進口的,西非當地的餐廳和酒店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蔬菜、肉類,但在城市周邊,并沒有這樣的蔬菜供應商,這些基礎的蔬菜和肉類都需要從千里之外的歐洲進口,

在covid19疫情期間,生產、運輸受阻,導致一些西非城市的蔬菜和肉類價格飆升,當地的食物安全受到威脅,

此外,非洲25歲以下的人口超過6億。到目前為止,72%的非洲青年處于失業或以下狀態,在未來十年中,預計每年有1100萬青年進入勞動力市場。雖然農業常被譽為非洲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潛力,但城市青年往往被排除在外,盡管他們是非洲大陸最大的失業人口。

這些問題加在一起導致缺乏糧食主權和安全、農業生產力下降、農業部門的經濟模擬不足以及高失業率;特別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

AquaFarmsAfrica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本地養殖、種植系統成為可能,讓城市年輕人在都市參與到農業中。Jayna介紹,他們研發出的APP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種簡化的方式來管理他們的水產養殖場,“并允許我們有一個儀表盤,讓我們深入了解每個農場,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支持服務,并更容易地管理我們的供應鏈。”從而,解決糧食短缺和青年就業的問題,


Vertical Green設計的模塊化集裝箱農業解決方案

來自西班牙的VerticalGreen隊伍的解決方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Vertical Green創始人Carlos Repiso介紹說,他們正在為西班牙主要的草莓產區提供基于模塊化和可擴展性的新農業解決方案。“比如在草莓園區進行垂直種植,通過遠程數字系統進行遙控,也可在集裝箱內種植,解決了農產品豐收時期大量農產品集中運輸的問題,”

Carlos Repiso表示,這樣做的一大便利是,實現了“開箱即用”,以上提及的這些數字農業方案與傳統農業留給人們的印象大相徑庭。可見,年輕的“外行人”們正在用科技的方式,讓這個古老的行業重新變得“性感”,

農業變革與普通人

農業生產方式的數字化轉型,與普通人有多大的關系?

此次“全球農創客大賽”大賽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青年為主導,Beth Bechdol認為,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流通效率,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農業領域,更是全社會都應該共同關注的議題。

在這個議題之下,其實是城鄉長期發展的不平衡,多多大學部負責人藍天分析道,“創造需求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農業仍然是受流通環節制約較為嚴重的行業,貢獻主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農民,始終處于價值鏈條的底端,”

有長期觀察農業的行業人士認為,農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不僅是利益分配,更是粗放式經營所致的畝產值下降,“很多農民采用的都是原始、低效的種植方法,將專家種植經驗總結到算法里,讓更多普通小農戶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農業科技變革,其實反而更接地氣,”

比如,西非Aqua Farms Africa隊伍的方案,可以讓城市中的年輕人,用APP就可以在當地進行水產養殖、種植。相似的,今年5月,“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比賽選手探索用AI遠程種植草莓,試圖將專家種植經驗以遠程算法控制的方式輸出到更多草莓產區,讓即便是不懂草莓的人也能種植,

其中一支隊伍“智多莓”,通過比賽驗證了數字農業服務方案的可行性,隨后開始商業化落地。

在昆明滇池周邊,智多莓團隊自主開發的數字草莓Workstation系統,已經被不少種植大戶所采用,首期應用面積超過200畝,這套系統是通過數字化設備收集植物及環境數據,然后利用AI系統分析出最適合當地農戶的施肥方案、灌溉時長等種植策略。


昆明滇池旁的草莓大棚里,智多莓自主開發的數字草莓Workstation系統應用其中| 智多莓

他們的團隊成員分別來自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農業生產等不同領域,隊長、原任職于大陸移動的“通信老兵”程飆認為,數字農業的本質,在于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而不是用了多少傳感器和設施。“當下大陸在數字農業領域缺乏結構化的數據基礎,更缺乏數據與農業技術專家的融合團隊,所以要不斷探索農業技術與數字技術的專業分工和再協同。”

2020年covid19疫情的暴發,放大了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和銷售渠道的問題,而難度更大的生產環節更是迫切地需要變革,“與公共衛生一樣,數字農業也是一門基礎科學,需要持之以恒的硬投入。”浙江大學部食物經濟與農商管理研究所所長衛龍寶說。

拼多多副總裁韓東原表示,對于比賽的獲勝隊伍,拼多多將與其進一步溝通,嘗試一起將前沿技術應用帶到大陸農業產區的田間地頭,為更多小農戶提供高性價比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我們很榮幸能夠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浙江大學部一起,助力更多大陸外青年人投入數字農業前沿,推動農產品的智慧生產和流通,”

當下,新電商平臺們正依托技術、商業模式創新,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從種植、生產、流通到消費等方面,重塑農業產業鏈。“我們樂于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盡己所能去推動國際一流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在全球落地,讓更多小農戶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農業科技變革,”Beth Bechdol說道,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