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苦中芯國際的人覺得很可笑,根本不知道中芯國際是怎樣撐過來,大陸芯片制造是怎樣發展過來。
中芯國際是最早建立?
大陸的芯片制造廠,最早建立的是華晶、華虹,中芯國際于2000年成立,它們都要早3至4年。
為什么華晶、華虹沒能先發制人,而是中芯國際帶領大陸芯片制程。排除人才因素外,那就是華晶、華虹開始都是國有控股,它們在向美國申請設備許可時,美國不放行,理由是國有控股,為大陸軍事提供服務。美國不賣設備給大陸,就是這么硬氣!
中芯國際成立之初,啟動資金為10億美元。資金來源有美國的高盛、華登國際,大陸臺灣的漢鼎亞太,新加坡的祥峰投資,此外,還有大陸政府背景的上海實業、北大青鳥。
在芯片設備上,是張汝京以美籍臺商身份游說美國,承諾不涉及軍事,并且美國認為企業的資金來自各路,才得以放行購買美國設備。
購買美國設備不能為國家軍工企業或美國限定的企業提供服務,也不止在半導體企業上發生過。是你求人家,你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臺積電兩次告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的原班人馬是從臺積電過來,(也可以說是世大半導體過來,臺積電收購了世大半導體)設計工藝等內容都與臺積電一樣。因此,2003年第一次被臺積電告,中芯國際賠付1.75億美元才達成和解。
第二次是上次的延伸,中芯國際沒有遵守上次和解協議,于2009年被罰10億美元。但最終的處理方案是,付2億美元,同時向臺積電支付 8%股權。這時臺積電成為繼大唐電信之后的第二大股東。但臺積電不能設立董事。
大家認為中芯國際成立之初是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這并不客觀。有臺資、也有其它國家的資金,還有大陸的資金。當時的上海實業還占股12%。
中芯國際的擴張
2011年,央企背景的中投集團,向中芯國際投資2.5億美元,占股11.6%成為第二大股東。接著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向中芯國際注資。至今中芯國際被國有控股的大唐電信和“大基金”控制著。
有些人只以流動股,也就是普通股占比說事,明顯不客觀。美、港、A股的科創板都允許實行AB架構股上市。一份B類股的股權可以是10份A類股的股權,也就是B類股的話語權更大。馬云能用低于10%的股票控制阿里巴巴就是這個道理。
國有控股也無奈,有錢不一定能鬼推磨
華晶、華虹!國家有錢又怎樣!美國就不賣設備給你,奈它何!
福建晉華本是生產存儲芯片的公司,2019年美國直接納入實體名單,留下空蕩蕩的廠房。
中芯國際設備、技術、材料都需要向美國采購。試想希望中芯國際也被納入實體名單不成?這樣整個國家都不能為華為生產芯片,按邏輯“大陸也是美國的”、“大陸不為大陸企業服務”。看問題一定要理性,不要只看結果,而忽略了過程。
技術落后就要“低聲下氣”,你沒有話語權
還記得“銀河號事件”嗎!美國就要關閉GPS信號,還登上船搜查大陸船只。當時大陸能奈美國?不也是忍氣吞聲,再積厚薄發,后發制人,才有了北斗衛星系統。
生氣、憤怒有什么用!技術不是你的,永遠是受人牽制。不要做親者恨仇者快的事情。“大陸芯”的希望在于協同合作,共同突破技術封鎖。
肯定屬于大陸,這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技術不如人,無奈的同時只能低身下氣,下苦功夫發展,這樣才能翻身。
這樣看美國那時提出中美國G2的時候,我們為何還不答應?起碼可以給大陸帶來更長的機遇機嘛,是大陸太認真了?
解決了臺灣問題,也就解決了芯片問題
誰控制著核心技術本質上就誰說了算,至于股份大的,盈利了得的錢多,虧損了失去的也多,只要在大陸的企業名義上就是大陸的,給大陸繳稅,給大陸員工發工資,不是大陸的還能是外國的?即便是美國人的投資,只要他還在大陸就要享受國民待遇,這樣他們才能為大陸繼續服務。如果歧視他們,那就上了川普的當,回老家為美國服務去了。當年為了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了不少優惠,現在優惠不多了,但是重視和尊重還是不能沒有的,你說呢?
拋棄幫助中芯國際,扶助大陸自主芯片,中芯國際不能讓大陸擁有話語權要他有什么用
臺積電也是大陸的,因為臺灣是大陸不可分割的領土,待時機成熟,一同收回!
請幾個大牌明星,搞幾場演唱會,芯片不就出來了嘛。
標題都沒弄明白,怎么閱讀內容?
美國控制技術,我們堅決不賣稀土給美國,堅決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