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 13系列已于9月24日正式開售,首批搶購的用戶也已陸陸續續收到行動電話。
今年的iPhone 13“創新性”地加入了120Hz ProMotion高刷屏幕,“劉海兒”也進一步縮窄,影像系統同樣迎來全新升級,變得更強但也變得更大,
可以說,iPhone 13系列是一代頗具“蘋果式創新”的設備。
不過小剛覺得,iPhone 13系列所體現出的所謂”創新”,其實在很多安卓行動電話早就“玩膩了”:高刷屏已經基本成為安卓行動電話標配、微孔屏早已取代劉海屏成為主流,更不用說iPhone 13 Pro“放肆大”的后攝模組導致機背美感的降低,
接下來,小剛將和大家詳細探討一下,這回的全新iPhone 13,真的有所“創新”嗎?
“姍姍來遲”的120Hz屏
要說今年iPhone 13 Pro“可能是感知最強的”一項升級,其所采用的120Hz ProMotion自適應幀率屏幕必須擁有姓名,
這項最開始出現在iPad Pro上的顯示技術為用戶帶來了更為流暢的屏幕滑動體驗,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續航。不過,無論是高刷新率還是自適應幀率等技術,安卓行動電話早已有所應用。
2019年5月,一加率先在一加7 Pro上采用了90Hz流體屏,開啟了高刷新屏幕的先河。
采用高刷新屏的安卓行動電話發展到現在,120Hz LTPO屏幕已經基本成為旗艦的標配,大量入門級的行動電話也已經采用90Hz刷新率的屏幕,
除了產品規模的不斷擴大之外,用戶對于行動電話高刷屏的認可程度及實際需求也在不斷上升,
據安兔兔發布的用戶偏好統計顯示,60Hz屏幕刷新率的安卓行動電話市場份額僅占42.5%,考慮到不同用戶的換機習慣,這項數據將會更低,
也就是說,高刷屏幕已愈發成為用戶購機時的迫切需求之一。因此相較于安卓行動電話的提前布局,iPhone 13上那塊120Hz高刷屏只能算是“姍姍來遲”,
產品層面,以最新發布的vivo X70 Pro+為例,其正面采用了一塊定制三星6.78英寸2K E5 LTPO超感自由屏,
局部峰值亮度達1500nit,支持10.7億色彩顯示和1-120Hz LTPO自由幀率顯示,而這塊密度達518ppi的屏幕自然也賦予了vivo X70 Pro+不輸iPhone 13 Pro的顯示精細度,
與iPhone 13 Pro相比,大陸安卓行動電話廠商很早就開始在旗艦行動電話的屏幕上進行堆料,而且是從屏幕材質、顯示技術、發光材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升級,而這一點也讓安卓行動電話的顯示效果摘下了“不如iPhone”的帽子,
而這種“早入局,大投入”的方式也讓采用高刷屏的行動電話售價不斷下探,同時隨著高刷屏配置對的下放,開頭小剛所說的一些入門級行動電話都擁有90Hz屏的情況也已十分普遍。
反觀蘋果,高刷屏幕的配置僅能在今年的iPhone 13 Pro系列上見到,而標準版和mini版本依舊采用的是60Hz屏幕。
考慮到蘋果的產品定位,這種情況估計還將持續很久。同樣的5K+價位段,在不帶高刷屏且整體升級乏善可陳的iPhone 13,和一部擁有同樣可以帶來120Hz高刷+幀率自適應效果的屏幕且整體體驗不輸蘋果的安卓機皇之間,應該做何選擇已經顯而易見了,
終于縮小的“劉海”,安卓行動電話早已將其“抹除”
除了120Hz ProMotion屏幕之外,今年的iPhone 13 Pro的另一大重要改變當屬“縮窄”的劉海。
iPhone 13系列的劉海相比上一代尺寸小了20%,這個數字對產品外觀的提升還是有很大影響的,畢竟從iPhone X到iPhone 12,幾乎相同的“大劉海戰略”蘋果iPhone可以延續4年之久,
同樣是屏幕形態,安卓行動電話除了繼續完善折疊屏行動電話之外,其行動電話屏幕設計也從水滴屏、升降前攝、瀑布屏、挖孔屏等的“百家爭鳴”逐漸匯集成現在主流的挖孔屏方案,同時其孔徑越來越小,
此外,讓行動電話正面“全是屏”的屏下攝像頭技術也在不斷逐步成熟,比如小米MIX 4。
得益于微鉆排列+獨特電路設計+透明引線加持的CUP方案,小米MIX 4解決了屏下攝像頭容易出現的紗窗、像素密度和顯示精度等問題,在不影響實際顯示效果的同時結合自拍算法,盡最大可能優化屏下前攝行動電話的自拍效果,達到了顯示效果和自拍效果的平衡,
安卓行動電話廠商對于屏幕形態的探索也讓其擁有了豐富的技術沉淀與經驗,這對于未來行動電話的探索也是至關重要的。
仍以小米MIX 4為例,這塊CUP屏幕共耗費小米方面三年的研發時間和超過5億元的研發投入,申請相關發明專利60余項并最終獲得了40余項專利認證,包括CUP方案、屏下前攝模組及算法優化等。
也正是由于安卓行動電話廠商在屏幕形態上的探索,讓我們知道“原來行動電話屏幕還可以這樣”。
也許有人會說,蘋果在產品配置升級上更趨于保守,需要逐步打磨。
而在小剛看來,對產品的打磨是必須的,但是打磨太久以至于“原地踏步”就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
倚仗著iOS系統的獨占性,在配置升級上擠牙膏,處理器性能升級上也逐漸趨于保守,外觀上小修小補,iPhone 13系列也許是一款不錯的行動電話,但已不足以讓人眼前一亮了。
后攝升級了,但機背設計妥協了
其實拿到iPhone 13 Pro真機,最吸引小剛的并不是縮窄的劉海兒,而是行動電話背部那顆碩大無比的后攝模組。
與前代iPhone 12 Pro相比,iPhone 13 Pro的后攝模組突起程度更嚴重,套行動電話殼后更甚,
同時后攝模組整體大小甚至超過了行動電話寬度的一半,而iPhone 13標準版/mini的后攝模組體積則并無太大變化,iPhone 13 Pro Max由于本身體積相對而言更大,因此即使用上更大的后攝模組也并不會顯得突兀,
可以說,在權衡讓iPhone 13 Pro擁有更棒的影像實力還是更協調的外觀設計之間,蘋果選擇了前者。
畢竟采用了更大底更先進的傳感器,但也不得不向后攝凸起的固有問題“妥協”了。其實在處理后攝模組凸起的問題上,很多安卓廠商并沒有妥協,比如OPPO。
OPPO Find X3系列采用了5000萬廣角 IMX766+5000萬超廣角 IMX766+1300萬長焦鏡頭(最高5倍混合光學變焦,最高20倍數位變焦)+300萬顯微鏡頭(最大實現60倍變焦)的方案。
主攝與廣角采用的IMX766擁有1/1.56英寸大底,同時后攝模組還要塞下長焦、微距鏡頭的組件,因而后攝凸起問題似乎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不過OPPO顯然不這么想。
外觀設計方面,OPPO Find X3 Pro在鏡頭處采用了一體化的“環形山”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后攝模組同機身之間采用一體成型無斷點的設計策略,通過多種“曲面”讓后攝與機背的銜接更加自然,
這種設計的優點在于賦予了OPPO Find X3 Pro極佳的手感和背部觀感,在后攝升級的同時保證觀感和手感,
值得注意的是,小剛在握持iPhone 13 Pro的時候很容易觸碰到那顆巨大后攝模組的邊角處進而產生割手感,
若是忘記及時擦出沾染在攝像頭上的指紋還可能會對成像效果構成一定影響,同時這種突出的設計還很容易出現積灰的問題,相比之下,OPPO Find X3 Pro則不會有這方面的顧慮,
iPhone 4式的驚艷,何時在蘋果身上重現?
說了這么多,小剛并非強調蘋果創新能力不足,從初代iPhone到iPhone 4再到iPhone 6,每一款產品都可以說是經典之作,蘊藏著很多獨具“蘋果味兒”的創新。
但是不知何時,那個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蘋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隨大流”的蘋果,由外而內的產品升級也更加保守,
作為一名理智的蘋果產品用戶,從iPhone X逐步升級到現在的iPhone 13給我的感受就是體驗基本趨同,外觀變化不大,升級感知不強,蘋果已經很難再帶給我iPhone 4般的驚喜,
至于未來,希望蘋果能夠在硬件上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吧,會是打孔屏的iPhone&折疊屏的iPhone嗎,還是依舊劉海屏的iPhone?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