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源操作系統歐拉(openEuler)全新發布,這是繼歐拉操作系統于2019年開源之后,又一次重大升級。
據悉,未來歐拉操作系統可廣泛部署于服務器、云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設備,應用場景覆蓋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實現統一操作系統支持多設備,應用一次開發覆蓋全場景。
華為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表示,操作系統“碎片化”現狀,導致數字基礎設施產生大量“軟煙囪”,帶來生態割裂、應用重復開發、協同繁瑣的挑戰,數字化新時代,呼喚新的統一操作系統。
在ICT領域,華為提供服務器、存儲、云服務、邊緣計算、基站、路由器、工業控制等產品和解決方案,都需要搭載操作系統,所以華為一直在構建能力,旨在通過統一的操作系統架構來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本次歐拉全新升級,同時支持服務器、云計算、邊緣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設備的需求,支持多樣性計算,致力于提供安全、穩定、易用的操作系統;并通過為應用提供確定性保障能力,支持OT領域應用及OT與ICT的融合,至此全新發布的歐拉操作系統可覆蓋從IT、CT到OT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
歐拉和鴻蒙已經實現了內核技術共享,未來計劃在歐拉構筑分布式軟總線能力,讓搭載歐拉操作系統的設備可以自動識別和連接鴻蒙終端,
后續進一步在安全OS、設備驅動框架、以及新編程語言等方面實現共享,通過能力共享、實現生態互通,“歐拉+鴻蒙”更好的服務數字全場景。
總的來講,操作系統被譽為“基礎軟體之魂”,這也是華為的“筑魂”工程,這一次,操作系統重新定位后,本質上解決的是缺“芯”少“魂”的問題。
過去操作系統存在“軟煙囪”問題,限制了很多場景化的創新。歐拉定位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還跟鴻蒙實現了內核技術共享,未來構筑分布式軟總線能力,同時還會在新編程語言方面與之實現共享。
在開源方面,基于歐拉開源版本做商業化發行版的企業,才有可能獲取收入和價值,目前歐拉操作系統已經有工業場景商業發行版的計劃,
此次媒體溝通中,華為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華為計算產品線研發總裁熊彥等專家,就有關歐拉操作系統設計、生態,以及華為計算產品線包括服務器等硬件創新方面的部分進展情況進行了回答。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Q:近期華為在計算業務包括服務器等都有一些變動,接下來華為計算產品線會有哪些調整?歐拉新的定位和升級,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A:最近我們X86服務器業務有些變化,我們也在尋找新的模式,讓這塊業務可延續。我們做X86服務器的定位和做鯤鵬、昇騰的定位是不一樣的。X86服務器是做產品,把產品做得有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做鯤鵬、昇騰,是構建新的產業生態,在X86服務器上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要面向鯤鵬、昇騰構建新的產業生態。
同時,我們也看到大陸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計算產業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鯤鵬、昇騰能更好地滿足未來端、邊、云全場景協同的需求,提供多樣性算力,構建更有生命力的產業生態。
未來,在鯤鵬、昇騰方面,我們有兩個堅持:第一是進一步加大投資,聚焦在核心的基礎軟硬件,通過構建基礎軟硬件根技術,根深葉茂,發展生態;第二是堅持“硬件開放、軟體開源、使能伙伴、發展人才”的生態發展戰略,與伙伴一起共創、共享產業價值,共同構建繁榮的生態,本次發布歐拉,也是我們整個生態構建的一部分,
Q:根據任總最新發言,歐拉定位是瞄準國家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和生態底座,既要面向服務器,又要面向通信和設施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我們經常聽說,面向通信和設施的操作系統,如何理解?這給歐拉帶來哪些技術上的挑戰?
A:首先,華為在ICT領域有非常多的產品,包括計算、存儲、云服務、邊緣計算、基站、路由器等,這些產品都需要搭載操作系統,在這么多廣闊的場景里面,對操作系統的需求是非常多的,而且互不相同的,包括剛剛您問到的通信設備、工業控制領域操作系統往往它的運行環境會比較小,不像服務器的操作系統可能內存都在GB級以上,同時,它對確定性、可靠性、時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華為公司一直都在構建能力,希望用一套統一的架構,來滿足多種不同場景對操作系統的要求,
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源操作系統,歐拉要達成這個目標,確實會有很多技術的要求。
首先,歐拉創造性地提出了全棧原子化解耦,可以根據設備不同的資源能力和業務特征,按需構建,靈活裁減,同時支持按需的服務化的構建,就是根據場景不同,開發者可以通過工具的幫助,自助的組成它需要的操作系統。同時,我們還提供了多設備協同套件,幫助我們的開發者在開發應用的時候能夠在多設備之間進行有效地協同,此外,我們使能了應用一次開發,覆蓋多場景。通過標準API、歐拉SDK、歐拉DevKit,幫助開發者的應用一次開發,可以在多種設備上進行部署。這些都是我們后續在技術上需要做的工作,
Q:操作系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核心部件,對于行業客戶而言,替換時考慮的因素很多,目前歐拉在行業客戶的應用進展如何?鯤鵬生態的成熟將給華為新興業務帶來哪些促進作用?
A:我們的歐拉操作系統之前在服務器領域發展其實一直很快,當前已經部署超過30萬套,今年底可能突破商用100萬套,希望后續能夠和各個行業的應用開發者有更多的合作,在各個行業的操作系統里面發揮相關的作用,
Q:新的歐拉操作系統和鴻蒙也會打通,能否舉例說明這兩個操作系統打通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體驗?
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操作系統,我們把這個叫做軟煙囪,它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帶來生態割裂、應用重復開發、難以有效協同的挑戰,
我們要構建一個新生態,不能是簡單的模仿、簡單的跟隨,一定是要創新,而且這個創新一定是面向未來,滿足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和用戶需求。未來的需求是什么?就是端、邊、云全場景需要協同,整個數字基礎設施云、管、邊、端都需要協同,這就是未來明確的趨勢。我們就要面向未來的趨勢,云、管、邊、端如何做好有效協同,來打造新的操作系統,我們就通過歐拉加上鴻蒙。
鴻蒙是把含智能行動電話,各種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都能通過一套鴻蒙的架構實現,所以叫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歐拉面向數字基礎設施,ICT+OT,全場景就是一套歐拉,鴻蒙和歐拉的理念是類似的,就是要改變操作系統的現狀,
鴻蒙和歐拉再進一步打通,在技術上怎么實現呢?首先是共享內核,在華為內部開發鴻蒙的、開發歐拉的內核團隊是一個研發團隊,天然我們在組織上就共享了,然后在內核的產品上進一步共享,第二是鴻蒙、歐拉整個設計理念也是類似,我們叫全棧原子化解耦,通過解耦、組件化,可以理解為抽屜式,面向不同的場景,可以組合出不同的版本,然后構建出不同的服務,滿足不同的多樣性設備的需求,
基于這樣統一的設計理念、共享的內核,下一步我們就希望把歐拉和鴻蒙在能力共享上進一步增強,有幾個具體的規劃:
第一是未來計劃在歐拉構筑分布式軟總線能力,讓搭載歐拉操作系統的設備可以自動識別和連接鴻蒙終端,這個網路設備不管是邊緣還是工業場景還是云管邊,一旦識別了鴻蒙的終端,自動識別、自動連接,就把整個云、管、邊、端生態打通了。
同時,我們還會推出新的編程語言。本次,我們發布了畢昇C++底層編程語言。我們計劃在明年發布倉頡應用編程語言,鴻蒙和歐拉,用全新推出的統一應用編程語言來開發,這樣在上層應用用同樣的一套編程語言,進一步實現應用生態的打通。
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未來的一步步規劃,把面向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鴻蒙和面向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的歐拉兩個生態再進一步打通,這就是未來整個數字世界需要的統一的操作系統。
Q:歐拉是否也給自己定義了一個階段性發展的小目標?
關于歐拉,我們是有目標的,首先,歐拉和鴻蒙都堅持開源,實際上歐拉和鴻蒙的產業發展我們堅持兩點:第一是面向未來的端邊云全場景構建的操作系統,更有競爭力;第二是堅持開源模式,匯聚開發者和生態伙伴的力量,共建共享共治社區,共同完善產業生態,歐拉開源社區已經是大陸最主流的操作系統產業根社區。
我們不僅定位大陸,也要走向全球,后續,我們有計劃把歐拉社區延伸到海外,一步步把歐拉開源社區打造成全球主流的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社區。這樣讓全球的開發者、全球的基礎軟體和應用軟體伙伴都在社區上作貢獻。通過社區打造一個全球主流的開源社區,構建一個全球主流的生態。有這個全球主流的生態的支持,在大陸、海外,我們幫助社區的商業伙伴成為市場主流份額的廠家,這是歐拉的發展目標,
在工業場景,這次我們發布了歐拉21.09創新版,明年3月份還將發布LTS版本,我們現在跟一部分OSV在合作,面向工業場景推出相適配的商業發行版,把工業場景現有的復雜的操作系統通過歐拉實現統一,
Q:歐拉操作系統資金以及研發人力投入的情況能否透露?具體是哪個團隊在牽頭做?
A:我們做歐拉操作系統有超過十幾年的歷史,并把過去十幾年研發的成果,向產業界開放。之前徐總也提到,這并不是一個新東西,
在具體投入方面,華為內部有中軟的內核開發團隊,也有計算產品線的產品和生態團隊,在不同的通信產品領域、云的產品領域都有面向歐拉做相應的產品開發的團隊。總數有幾千人的研發投入,未來,在華為我們會持續加強面向歐拉的投入。
現在華為內部啟動了歐拉會戰,加上我們過去面向鴻蒙的松山湖會戰,我們就是要解決操作系統“缺芯少魂”的“少魂”的問題,歐拉開源之后,華為的投入不會減少,我們還會持續加大,同時更重要的是,未來通過開源社區,就不僅僅是華為的投入,整個產業鏈的投入都會加大。
目前在歐拉社區里面直接做代碼貢獻的總共有6500人,其中90%是非華為的直接代碼貢獻者,整個產業鏈都在為歐拉社區做貢獻。我相信這次歐拉全新發布之后,整個產業鏈的投入會進一步加大,通過匯聚全產業鏈力量,共同繁榮生態,
Q:未來鴻蒙與我們現在的歐拉之間的分工是什么?比如哪些設備可能比較適合用鴻蒙,因為我們底層是通的,然后哪些設備可能更適合用歐拉?
A:鴻蒙跟歐拉操作系統是相互互補的,加在一起,可以覆蓋數字全場景,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鴻蒙是面向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是面向智能終端,面向端側的操作系統,歐拉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所以面向ICT的設備都是基于歐拉覆蓋的全場景,然后面向消費者終端或者各種行業終端、物聯網終端類的都是鴻蒙覆蓋的場景。
在工業場景,就是OT場景,原則上也是基于這樣的分工,就是面向設備類是基于歐拉來覆蓋,面向端側,有各種工業場景的物聯網的終端是基于鴻蒙來覆蓋,可能在一部分邊緣的場景,邊緣設備到底是屬于端側還是屬于邊緣設備,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帶,所以兩種操作系統都存在一定的交疊,就是在工業場景,這個就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對可靠性要求更高、更符合網路設備要求的,那我們就用歐拉系統;需要更靈活適配終端、多樣性的,那就基于鴻蒙。所以為什么說歐拉和鴻蒙進一步打通,也更有價值,就是它既有各自獨立的定位,又有一定的交叉地帶,同時還需要這兩個生態的協同對接。
Q:演講中您提到現在整個鯤鵬生態已經能夠用得上,但下一步是要做到用得好,那么鯤鵬從“用得上”到“用得好”還有多遠?
A:從用上鯤鵬到用好鯤鵬,事實上這個轉變是已經在部分行業、部分場景在做轉移了,因為本身來說它并沒有可量化的說多少就算好用、多少是可用。
從應用遷移的角度,從不同計算平臺的應用遷移的角度,從原來的一個計算平臺遷移到鯤鵬之后,它帶來的用戶體驗、帶來的性能能夠進一步提升,這就是好用。如果性能基本持平,那算是可用的。如果說遷移上來,比原來性能還差,那算不太可用或者基本可用,所以我們現在梳理出來的八個主力場景,我們現在已經逐步地做到了從原有的計算平臺遷移到鯤鵬之后,不僅可用,還能好用,就是性能還能提升。這是從遷移的角度。
從原生開發的角度,怎么算好用?應該是基于鯤鵬來做原生開發,對開發者來說,更方便、更便捷、極簡開發,要么帶來更好的性能,要么帶來更多的功能、更多的增值的業務或者更好的用戶體驗,這是我們在后一步要努力的方向。未來我們希望從使能應用遷移到使能基于鯤鵬的原生開發,讓更多的應用不要說再在原有的平臺上開發一遍再遷移過來,而是從一開始就在鯤鵬的平臺上做原生的應用開發。
這次我們推出的DevKit 2.0,就是讓更多的行業應用就從一開始在鯤鵬上面開發,這樣開發者也不用二次遷移,這樣隨著我們鯤鵬的生態進一步在各個行業的發展,整個生態發展、市場規模的擴大,各個應用就自然得到了規模的應用。
Q:鴻蒙和歐拉可能在某一些設備上可能會存在交叉,那這兩個系統后面再去向更多的用戶場景拓展的時候,會不會很容易打架?這塊華為內部是怎么定義這兩個東西的邊界或者怎么去平衡這個事情?
A:操作系統本身就是在一個場景上是存在多種選擇的,就像現在面向智能行動電話,現在有iOS操作系統、Android操作系統、有鴻蒙操作系統,用戶可以做選擇、上層的應用也可以做選擇。在服務器操作系統這個場景,現在也有不同的操作系統的廠家都在做商業發行版,所以上層的應用軟體可以選擇其集成的操作系統廠家,然后用戶單位也可以針對操作系統來單獨招標,所以在不同的場景下,操作系統都不是唯一選擇,其本身就存在多個選擇。
從這一點來說,對于工業場景,如果說存在一定的重疊的地帶,那也有一個用戶可選擇的過程。所以這本身來說并不存在沖突,應該是給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因為如果一個場景只有唯一的選擇,那反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方式。所以首先不存在沖突。
但是我們也是希望讓客戶多個選擇,也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共享,而不是在多個選擇之間相互互斥。如果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商業發行版,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那就存在客戶選擇的這個操作系統,我基于這個操作系統開發了上層的應用。當我要轉換到另一個操作系統時,我上層的應用要全部開發一遍,不管是對用戶還是生態中的軟體企業來說,都存在工作量的浪費。
所以我們也希望把底層能夠進一步打通,讓不同的操作系統的商用產品或者商用發行版,它們相互之間既有差異化的部分,又有共性、可共享的部分,它的基礎部分能通過我們構建的統一的開源社區來構建一個開共享的基礎部分,包括歐拉開源社區,在基礎開源部分可以實現能力的共享。但是不同的技術軟體企業基于開源社區,又可以推出各自的商用發行版面向客戶,
商用發行版在基礎的平臺基礎上,再增加差異化的部分,發揮各自他們的優勢,比如在場景化適配性、在可靠性、在更多的增值功能各個方面,可以鼓勵大家差異化,這樣面向最終的場景、最終的客戶,有多個選擇,但是這多個選擇之間又能夠實現最有效的基礎的共享。這就是我們希望的一種模式,應該也是用戶所希望的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