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羽絨服 鴨絨好還是鵝絨好?搞懂這些才不被坑

最近的天氣,猶如云霄飛車一般,突然就降溫了。

很多地區都是“一秒入冬”,有多少小伙伴已經默默地拿出了厚厚的冬衣?

說起御寒,羽絨服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冬衣了。

那么問題來了,古代有沒有羽絨服呢?為啥羽絨服要選用鴨子或鵝的羽毛?羽絨服越厚就越保暖嗎?下面就來揭秘,

古代有“羽絨服”嗎?

鳥類的羽毛和蠶絲、棉花、麻布、獸皮、羊毛比起來,保暖效果更好。

羽毛的分支很多,相比于其他纖維,更加蓬松,其內部是空心的,所以可以包含更多空氣,而空氣是最好的隔熱材料,

所謂羽絨,就是“羽”和“絨”的混合物,羽是羽毛中比較硬的部分,在羽絨中起支撐作用,能讓羽絨有彈性;而絨就是絨朵,類似于蒲公英上的頭,可以讓羽絨蓬松保暖,而那種又大又硬的羽毛可以做羽毛球,不能放到羽絨服當中,

大陸古人就知道鳥類羽毛的保暖作用,有一種簡陋的旅店——“雞毛店”,沒有被褥,就墊雞毛來保暖。

西元889年,唐人劉恂任職廣州司馬,他是河北雄縣人,看到當地很多東西都覺得稀奇,就撰寫《嶺表錄異》,其中記載說:“南邊之酋豪,多選鵝之細毛,夾以布帛,絮而為被,復縱橫納之,其溫柔不下于挾纊也,俗云,鵝毛柔暖而性寒,偏宜覆嬰兒,辟驚癇也,”簡而言之,就是鵝毛被子暖又軟,小孩蓋著睡得安,

誰發明了羽絨服?

1920年,美國人艾迪·鮑爾在西雅圖開了一個小商店,店名就用他自己的名字,1935年他在一個冬天釣魚時差點凍死,他想到有個叔叔去俄羅斯打過仗,那里的士兵會把鴨絨、鵝絨塞在衣服里保暖,于是在1936年,他設計了世界上第一件羽絨服——天際線(skyliner),并在4年后申請專利。

因為這件衣服比較丑,只有軍方、戶外運動愛好者以及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才會選購,加上當時的羽絨服非常容易掉毛,還有一股鴨油的味道,羽絨服也就成為了“工具服”。

值得一提的是,艾迪·鮑爾在1963年登上珠穆朗瑪峰,證明了羽絨服的保暖程度,這個品牌至今仍然存在。

現代高質量的羽絨服出現得更晚,70年代涂層織物的產生,讓織物纖維緊緊黏合在一起,才解決了掉絨的問題。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大陸才開始時興羽絨服,因為面料檔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外觀臃腫,因此也被稱為“面包服”,不過,由于當時大部分羽絨服都是進口貨,能穿上羽絨服就是身份的象征,

為啥要選擇鴨子和鵝的羽毛?

水鳥的羽毛上有一層油脂,洗了以后非常容易干,雞作為陸地動物,雞毛比鴨毛、鵝毛硬,濕了之后還不容易干,御寒性完全無法比擬鴨毛,而且雞身上絨毛比較少,所以更適合做成雞毛撣子。只有非常劣質的羽絨服才會用雞毛。

現在的羽絨服普遍用鵝絨,或者是處理過的鴨絨,因為鴨子是雜食動物,絨里會有一種腥臊味,而鵝是草食動物,絨里沒有什么異味,本質上,鴨絨和鵝絨的保暖效果沒有差別。

鳥類按照雛鳥的成長速度可以分為早成鳥和晚成鳥。雞、鴨、鵝都是早成鳥,出生后不久就能走路,立刻就能跟隨親鳥來自己覓食,這是提高成活率的一種適應,而老鷹、燕子、麻雀等雛鳥,孵化出來以后,全身沒有或只有少數絨羽,需要靠親鳥飼養,這些都是晚成鳥,無法被人類大規模圈養,

鴨子和鵝都是雁形目鴨科成員,大部分的家鴨由鴨屬中綠頭鴨和斑嘴鴨馴化而來的,個別相貌特殊的,如番鴨,是疣鼻棲鴨馴化來的。大陸的大鵝是由鴻雁馴化而來,歐洲的大鵝則是灰雁馴化來的,都是雁屬。廣東的獅頭鵝, 是世界最大的鵝品種。另外,天鵝和家鵝的關系比較遠,人家是天鵝屬的,因此不能說它是最大的鵝。

因為鴨子和鵝能大規模飼養,所以拿來做羽絨服最方便。

羽絨服越厚越保暖?

當然不是!

熱散失的方式很簡單,有傳導、對流和輻射,而羽絨服會鎖住空氣,讓空氣這種不良導體隔絕傳導,羽絨之間的小塊空氣也不方便對流,因此可避免寒氣迅速穿透和體溫之流失,

所以,羽絨服并不是越厚越好,不能只看厚度。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