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才炸完 世界第一社交軟體又被曝出無底線操縱用戶?

這段時間,Facebook 的日子不太好過,

先是在 10 月 4 號的時候,臉書家的服務機房像被定向爆破了一樣,神奇的遭遇了一次長達 6 小時的服務器宕機,。,

包括臉書在內,公司旗下的 WhatsApp ( 美國微信 )、 Instagram ( 美國小紅書 )在這段時間全都無法使用。

甚至連宕機這個消息,Facebook 官方也沒法在第一時間發出,他們只能跑到老冤家推特的平臺上,尷尬的向用戶解釋這件事。

一時間,外網網友瘋狂涌入還沒掛的推特作妖,梗圖層出不窮,推特的訪問量一下子飆升,接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臉書系難民。

昔有庫克進工廠擰螺絲,今有小扎親自下場修電路。

官方號也沒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奈飛借用最近大火的熱門劇《 魷魚游戲 》,在官推上帶起了節奏,

當 Ins 和臉書都掛了。。,▼

還有老外 Po 文說,他已經無聊到想開始學習中文了。,。

玩笑歸玩笑,要說這次 Facebook 宕機所帶來的影響,其實還滿嚴重的。

拋開普通用戶不說,在 Facebook、WhatsApp 的人群里,還有不少國家的企業,會拿他們來作為銷售窗口或商務溝通的工具,

“ 在網路服務主要依賴 Facebook 的國家,

宕機造成了數字經濟的癱瘓 ” ▼

在重度依賴 WhatsApp 通信的地區,臉書通訊產品的中斷不僅會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還可能會威脅到基礎設施的供給問題,

印度某家能源公司的老板表示,

他們公司的溝通都是用 WhatsApp 來進行的,▼

這就好比假如某一天微信、微博、小紅書等社交 App 同時崩潰 6 小時,啥消息都發不出去也收不到,這給我們生活造成的麻煩也不亞于停電停水了。

還好,在經過了六個小時的搶修之后,Facebook、WhatsApp 和 Instagram 都恢復了正常,

扎克伯格在臉書貼文表示

服務器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但臉書的麻煩事兒還沒完,接下來這遭爛攤子,可比服務機房爆炸還要棘手。

如果說宕機是 “ 七分天災 ”,那這件事是臉書自己惹出的 “ 十分人禍 ”。

宕機事件僅過去一天,臉書的前產品經理 Frances Haugen,就在國會聽證會上,指控自己老東家的產品,正在傷害兒童、煽動族群對立以及弱化民主,

為了賺錢,臉書從很早開始就利用算法,把偏向極端的內容推送給用戶,以挑起人們的憤怒與仇恨。

因為他們發現,用戶在沖動情緒下,發帖、評論回復、點贊、轉發、點擊廣告的數據會更好。

而用戶發的貼子一旦有著很高的評論和點贊數,他們就會執著于再發一條類似的內容,以此達到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Haugen 還透露,臉書內部還做過這么一項實驗,

他們新注冊了幾個 Facebook 賬號,這些賬號只關注懂王和為懂王發聲的幾家新聞媒體,不加其他的好友。

接著每天依次點擊 Facebook 系統自動跳出的前十個推送,如果有推薦相關的討論小組,就不帶腦子的機械點擊加入,

一周之后,這些賬號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美國極端右翼的危險言論,而兩周之后,實驗人員已經可以在上面看到有關種族滅絕的內容了。

臉書高層很清楚該怎么讓社交軟體變得更安全,但他們為了利潤,還是選擇用算法來一步步綁架用戶的情緒,來達到流量的最大化,

巧合的是,另一位參議員 Richard Blumenthal 因為懷疑 Instagram 會對未成年人做出自殘相關的引導,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

他在 Instagram 上注冊了一個新賬號,把資訊設定成 “ 13 歲女生 ”。

沒用幾天,他就很輕易的關注到了與 “ 飲食失調 ” 和 “ 極端節食 ” 的相關原PO。

只要關注了這些原PO,Ins 就會開始進一步推送和自殘相關的原PO,,,

可悲的是,如今幾乎所有的內容推薦算法,都傾向于讓用戶做出更多的回應,吸住用戶讓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上面。

流量,是社交類 App 的根本的生存邏輯。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將博人眼球和觀點極端的內容放到系統推流的頂部,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樣的操控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行動電話中發生著,

在奈飛去年的紀錄片《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中,有良知的硅谷的程式員們揭示了一個無奈行業現狀。

“ 互聯網公司正在通過改變我們的行為認知變化,將用戶打包成產品,賣給廣告商。”

軟體程式的設計,正在從 “ 以工具為目的 ” 轉變為 “ 以上癮和操縱為目的 ”,所有的一切都在圍繞用戶增量、公司利潤等展開。

而身在其中的我們,面對著世界上最聰明的幾百個程式員設計出來的算法,往往是對抗不了的。

籃球明星歐文也是因為刷油管,

而相信了 “ 地平說 ” 。▼

它看透了人類的心理需求和弱點并加以利用,我們之中 99% 的人卻無法看懂構成這些算法的代碼,

都說人工智能還遙不可及,但它已經有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殺人了。,。

自從 2009 年臉書登陸到行動電話端之后,美國女孩的自殺比例,相比過去十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緬甸戰亂沖突的升級,也和臉書算法的野蠻生長,在一定程度上脫不了干系,

差評君覺得,軟體的力量從來沒有這么強大過,

以前,我們可能是為了逃避現實而進入網路世界,而如今,在現實生活中回避網路,成為了人們難得喘息的機會。

時代變了,但客觀世界帶給人的壓迫感,不但沒變,還通過互聯網放大,壓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時候行動電話就像是一個存放安慰劑的盒子,當我們找不到辦法消化自己負面情緒,點開 App 刷一刷,多少算是一種宣泄。

可我們都刷到了些什么呢?

謠言、對立、反智、反轉,只要是能帶來流量的東西,平臺就會趨之若鶩,源源不斷的推給用戶,這一個巨大的蜘蛛,獵物稍稍一動,就千絲萬縷。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在現在得社交平臺上,我們會刷到越來越多我們所不喜歡、厭惡、甚至是故意挑起憤怒的內容。

只有這些內容的大量出現,才會讓人上癮,形成依賴,

著名的計算機科學教授 Edward Tufte 曾說過:

“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使用者,

一個是毒品,另一個是軟體 ” ▼

Facebook 那 6 個小時的宕機固然影響了人們的社交和工作,但反過來想,會不會有某些正在遭受網暴的可憐人,因為斷網沒看到那句致命的話,而放棄了自殺?

算法帶來的負面危害,遠比我們看到的要滲透的深,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