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下,在炎熱的夏天,這樣的對話是不是經常出現?
他穿著短袖吹空調,而她披著毛毯喝熱水,
同一個空間,不同的“季節”,
生活中,對于溫度的感知,男女之間仿佛存在一道深深的鴻溝……
“男怕熱,女怕冷”,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異?“男要冷養,女要熱養”,有沒有科學依據?怕冷是一種病嗎?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有答案了!
為什么男怕熱,女怕冷?
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研究體溫時,通常將人體分為核心和表層兩個部分,核心部分(腦、胸腹腔內部)的溫度稱為體核溫度,表層(皮膚)部分的溫度稱為體表溫度。體核溫度是相對穩定的,人體通過平衡熱量損失和熱量產生來控制體核溫度,
當暴露于熱的環境時,存在于皮膚、黏膜的溫度感受器被激活,將信號反饋至大腦,大腦會發出適當的信號和指令使皮膚血管擴張,釋放熱量。當暴露于冷的環境時,人通過收縮皮膚血管等來減少熱量損失,這時皮膚溫度就會下降,手和腳就會感覺到冷。
而造成男性和女性對溫度的感知存在差異,有以下幾種原因:
1、遺傳和進化
研究發現,對溫度感知的性別差異不是人類特有的,雌性小鼠的溫度感受器對低溫的敏感性更高,雄性和雌性動物在繁殖季節傾向于分開,雄性動物多喜歡住在涼爽的地方,
盡管女性體溫(體核溫度)平均高于男性0.3℃,但女性手的平均溫度比男性低,《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的手部平均溫度比男性低2.8℃,這種溫差意味著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保溫,同時女性更容易感知寒冷。體核溫度和溫度感受器之間的溫度差值越大,身體越會感覺到冷。
2、男性新陳代謝率比女性高20%左右,
男性的基礎代謝率高,喜歡吃蛋白質、食量大、活動量大均可增加代謝率,產熱量隨之增加,
3、肌肉可以幫助人體產生熱量,維持體溫。男性的肌肉群往往比女性更大,意味著男性能產生更多的熱量,
4、女性熱量流失更快。女性在體型、體重方面都比男性小,女性的體表面積相對體積的比值更大,意味著女性散熱更快。
5、女性的體脂平均比男性多10%左右。這可以保護體內重要器官不受寒冷的影響,而這些脂肪會起到絕緣作用,所以女性的皮膚溫度往往較低,這有點像在房子里增加了隔熱層,
6、女性血管對寒冷的反應更敏感,遇冷時,外周血管的收縮可以保持核心體溫,而且還增加了皮膚和皮下組織的絕緣能力,此外,雌激素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手腳的血液流動緩慢。
男人要“冷”養,女人要“熱”養?
網上流行這么一種說法:男人來自火星,女人則來自金星,所以男人要“冷”養,女人要“熱”養,
這句話不完全正確。個人溫熱的舒適感不光和性別有關,還和年齡、體質、健康狀況、心理狀態都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最好的養生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良好的情緒和睡眠。
怕冷是病嗎?
怕冷可能是某種疾病的癥狀之一,比如: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不能產生足夠的促進新陳代謝的甲狀腺素,患者通常表現為怕冷,疲倦,呆滯和虛弱等。
雷諾氏病:肢端小動脈痙攣,雷諾氏病患者遇冷時,手指、腳趾和外周部位會出現疼痛,
貧血:患者由于肢體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出現手腳冰涼,并伴有頭暈、面色蒼白等,
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血管病變也會出現怕冷的感覺,并伴有肢體末端的麻木疼痛等。
怎樣才能最好地保暖?
及時增添衣物: 多穿幾件輕便的衣服比穿一件厚的衣服更保暖,手腳冷通常是由于身體為了減少能量損失來保持核心溫度。如果手腳冰涼,不要僅僅想著戴手套,增加衣物也是一個選擇,
規律飲食:規律飲食有助于維持血糖水平,保證人體的能量需要。缺乏維生素會導致神經損傷,出現四肢末端發涼、麻木等,保持充足的水分也很關鍵,
避免久坐,多運動。運動可以加速身體的血液流動。運動越多,肌肉就越多,機體在休息時產生的熱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