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迎月球樣品,
今年7月12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17.4764克)正式發放,標志著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正式啟動,這些月球樣品申請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表面過程、火山活動年齡、月球演化過程等方面,
10月19日,大陸科學院發布了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證明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巖,對著陸區巖漿年齡、源區性質給出全新的認識,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其晚期巖漿活動的源區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區幾乎沒有水,
此前來自美國、蘇聯的月球樣本和地球上月球隕石的研究已證實,月球的生命特征之一——巖漿活動至少持續到大約28至30億年前,古老的巖漿噴發活動留下的黑色玄武巖形成了所見的“月海”,
但是,對于月球巖漿活動停止的確切時間,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超高空間分辨率鈾-鉛(U-Pb)定年技術,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余顆富鈾礦物(斜鋯石、鈣鈦鋯石、靜海石)進行分析,確定玄武巖形成年齡為20.30±0.04億年,證實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
也就是說,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停止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
對于巖漿源區是否富含水,科研團隊利用地質地球所納米離子探針研發的分析技術,測定了嫦娥五號玄武巖中的水含量和氫同位素組成,獲得月幔源區的水含量僅為1-5微克/克,也就是說月幔非常的“干”,
科研人員指出,這一發現也排除了月幔初始熔融時因水含量高而具有低熔點,導致該區域巖漿活動持續時間異常延長的猜想,
該系列成果對月球熱演化歷史研究提出了新的科學問題,月球冷卻如此之慢的原因并不清楚,需要全新的理論框架和演化模型,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據了解,這是首批由大陸科學家主導獨立完成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充分彰顯出大陸科學家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