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2代酷睿正式發布:一性能提升100%!游戲完勝銳龍9

萬眾期待中,Intel Alder Lake 12代酷睿處理器終于到來了!

今天首發桌面版六款K/KF系列型號,以及配套的Z690芯片組主板,更多型號、更多平臺將在之后陸續跟上。

Alder Lake的諸多架構、技術細節此前已經公布了很多,但今天的首發,依然有很多干貨,我們一一道來。

1、架構技術概述

Alder Lake 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藝的桌面處理器,也就是10nm Enhanced SpuerFin,同時也是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構設計的x86桌面處理器,還用上了全新設計的Golden Cove CPU微架構,再加上首發支持DDR5內存、PCIe 5.0標準,整體實力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說它是Intel最近十年最具革命性的處理器產品,也不為過。

12代酷睿設計了兩種CPU核心,一個是性能核(P核),一個是能效核(E核),

很多人習慣性地稱之為大小核,但是Intel強調,這和智能行動電話上傳統的big.LITTLE大小核架構截然不同,因為大小核里的小核是為了節能省電,12代酷睿里的E核則是為了強化多核性能,單純來看它的性能依然是相當高的,

P核的設計更傳統,是酷睿家族的延續,針對單線程、輕線程性能而優化,適合較高負載的游戲、生產力應用,在桌面產品P1系列中最多8個,P2系列中最多6個,

E核的設計則更接近Atom凌動家族,這對多線程性能優化,并盡可能減少對前臺任務管理的影響,在桌面產品P1系列中最多8個,P系列中則沒有。

需要注意的是,P核支持超線程,E核則不支持,比如說i9-12900K 8個P核、8個E核,線程總數是20個,

兩種核心的并存,也改變了緩存體系,

P核每個核心有自己獨立的1.25MB二級緩存(11代只有0.5MB),合計最多10MB,

E核每四個核心一組,共享2MB二級緩存,合計最多4MB,

所有P核、E核共享三級緩存,最多容量30MB,對比11代的16MB幾乎翻了一番。

為了合理分配、調度兩種核心,Intel特別設計了Intel Thread Director(線程調度器),并且與Windows 11深度結合,確保不同的負載在不同的條件下分配給最合適的核心。

12代酷睿硬件集成了微控制器,以納秒級的精度監視每個線程的運行時指令,實時反饋給操作系統進行最合適的分派調度,同時根據散熱設計、運行環境、功耗設定等進行動態的適應性調整,而這一切都無需用戶干預。

舉例來說,開始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在前臺進行視訊轉碼,當然都走P核,然后你又打開Adobe Lightroom編輯照片,視訊轉碼就會轉入后臺交給E核繼續執行,P核則接手照片編輯。

Intel宣稱,這套機制配合其他改進,可以帶來多達47%的性能提升。

當然,如果一款軟體要充分釋放混合架構的效率,達到性能最大化,需要開發者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但即便不做任何優化,12代酷睿本身結合Windows 11也可以確保正常運行,

12代酷睿是一套靈活可擴展的架構,設計了三種封裝方式,針對不同領域,

其中,桌面上是獨立封裝的LGA1700,長寬尺寸45×37.5mm,最多8+8 16核心,32單元核顯,

內部封裝接口也有所變化,整體高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STIM散熱硅脂、Die芯片都更薄了,IHS散熱頂蓋則更厚了,可以大大改進散熱能力。

移動端是BGA Type3整合封裝,三圍尺寸52×25×1.3mm,最多6+8 14核心,96單元核顯,

針對超低功耗領域則是BGA Type4 HDI整合封裝,尺寸僅為28.5×19×1.1mm,最多2+8 10核心,96單元核顯,TDP低至9W,

內存支持DDR5-4800、DDR4-3200,擴展連接支持16條PCIe 5.0、4條PCIe 4.0,Wi-Fi 6E,Thunderbolt 4,這些就不贅述了。

  • 首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 尾頁
  • 全文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