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師美團餓了么 這三個華人的公司剛上市就漲了90%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趕上什么良辰吉時,不少的公司都選擇在最近扎堆上市。差評君能說出口的就有泡泡瑪特、Airbnb 、還有即將上市的” 美版拼多多 ” Wish 等等公司,

而今天差評君想和大伙們介紹的美國外賣公司 DoorDash ,也正在幾天前的紐交所掛上牌子,

和那些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的股票不同,DoorDash 在 9 號上市的第一天,股價就直接暴漲了近 90 %。

雖然在大伙們嘗完鮮之后股價回落了一點,但上市前約 389 億美元的估值也已經漲到了 555 多億美元。

而且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在兩年前,投資人們覺得 DoorDash 只值 14 億美元,在今年上半年,大伙們也都覺得它只值 150 億美元。

這次差評君之所以選擇盤盤這公司,其實不是因為差評君貪吃,也不是驚于它暴漲的市值,

而是不少人稱它” 抄襲 “了美團和餓了么的商業模式,從而獲得了北美外賣界霸主的位置,而且你說巧不巧,三位創始人還都是華人小子,

首先,讓我們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和不少愛講故事和夢想的公司一樣,DoorDash 的創始人之一徐迅在招股書上講起了自己的” 美國夢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四五歲的徐迅跟著家人一起移民了美國,徐迅的父親在美國讀博,而他的母親因為醫師資格證的問題,沒法子在美國繼續行醫,

于是乎徐迅的老媽就邊在餐館打工掙錢邊學習。在餐館做了十多年的服務員之后,終于攢夠了錢,也考到了美國醫師資格證,并且自己開了診所,

而徐迅稱成立 DoorDash 的初心,也就是為了幫助那些和他母親一樣有夢想的弱者。無論你是餐館老板還是送餐員,都能從 DoorDash 得到幫助。

雖然不知道上市要講故事是從啥時候流行起來的,但差評君不得不承認,徐迅這劇本比什么夢想窒息、大陸咖啡故事還是好上一點點的,

之后的劇情就和大部分的初創公司類似了,徐迅在斯坦福大學部遇到了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 2013 年正式成立了 DoorDash 公司,

和當年的馬化騰” 女裝 “吸引用戶用 QQ 一樣,這三個小伙子也開始邊上課,邊親自接單送外賣,并且通過發傳單來做推廣。

在讀 DoorDash 的招股書時,差評君發現創始人們至今還建議所有的 DoorDash 員工,都應該每月去送一次外賣,去體驗一下公司最主要的業務。

當然,初入外賣圈的他們可能自己也沒想到,美國的外賣圈有這么亂。

各位差友可能不太了解,雖然美國的有很多世界級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但是在外賣圈領域,卻長時間處于群魔亂舞的階段,和我們比起來甚至還有點落后。

因為不少的餐館們其實都有自己的外賣隊伍,他們自成一派。

專門的外賣平臺的話,確實也是有,只不過多如牛毛,而且不同地區偏愛的點餐平臺還都不一樣。

但硬要如果按總的市場份額來算的話,DoorDash 開始最大的敵人應該是 Grubhub。可 Grubhub 很可能沒把 DoorDash 當敵人,因為它們的模式不一樣,Grubhub 本質上就是個聚合外賣資訊的中介,它們手下沒有送餐員,也只有那些自家有快遞員的大餐館,才能接入 Grubhub。

而 DoorDash 不一樣,照搬了美團和餓了么模式的 DoorDash 讓消費者在網上下單,然后商戶制作餐品,再通過算法由就近騎手接單完成配送。

號稱有個滑板車就能注冊成送餐員( Dasher ),在油管上甚至還有不少成為 Dasher 的教程。。,

由于 DoorDash 自帶外賣員,那些專營外賣的店也和雨后春筍一樣多了起來,老外還特意把它們稱作” 幽靈廚房 “,,,最后誰贏誰輸,時間也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畢竟有自家快遞員的餐館就那么多,自以為市場已經飽和 Grubhub 很快被后來者居上。在不少的報道中,Grubhub 也成了一手好牌打個稀爛的典型案例。

之后和優步等公司的一仗,DoorDash 也打得很漂亮,

2016 年,網約車界的大佬 Uber 上架外賣服務 UberEats,準備在外賣界施展一波拳腳,模式和 DoorDash 類似,自建外賣隊伍。

但再好用的模式,生搬硬套也是不可取的,

面對 UberEats ,DoorDash 玩出了一套” 有美國特色外賣模式 ” ——農村包圍城市,

DoorDash 的決策層覺得郊區和農村比城市更需要外賣,而且郊區一般都是一大家子,外賣一點就是一大份,對手們也都不怎么關注郊區,明顯做郊區的生意更好做,

所以,仗應該從農村開始打,

差評君已經在嚴重懷疑,他們是不是讀過大陸的兵法了。

最后,他們的努力也換來了回報,在招股書中顯示,DoorDash 占有美國郊區 58% 的份額。

這也成了 DoorDash 能異軍突起的重要一步棋。

如今的 DoorDash、UberEats 和 Grubhub 三分天下,其中 DoorDash 一家獨占 50% 的市場份額,毫無疑問成為了美國外賣一哥,美利堅送餐圈的半壁江山。

只是這三足鼎立的一幕,差評君之前好像在哪看到過。,,

另一方面,雖然 DoorDash 連續七年都沒有盈利,今年的前三季度虧損的 1.49 億美元,也已經是這幾年來虧損得較少的了。

但目前的 DoorDash 還是有不少底氣的,因為除了飆升的市值之外,DoorDash 手上的票子暫時還是夠的,其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有價證券約為 16.11 億美元。

而這次的上市, DoorDash 可能也是為了繼續擴大規模。畢竟有些行業小虧一點沒關系,先把蛋糕做大才是正事兒,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 DoorDash 被吹得這么吊,為啥上市前的估值一直不高呢?

雖然前面夸了這么多,其實 DoorDash 還是有不少讓人顧慮的地方的,連差評君這個外行人都看出了不少小問題,,,

例如,美國外賣的人力成本有點高。。,

以招股書中一份 22.4 美元的餐為例,當然啦,上面的數據都是 DoorDash 訂單的平均值。

消費者實際上要付 32.9 美元。。。其中要交 1.7 美元的稅、5.5 美元的配送費、有些時候,你還要給外賣員小費。

所以不算上小費,DoorDash 的外賣員平均每單能拿 4.6 美元。

和美團的財報對比一下,美團每單交易騎手成本是不到 5 元,再加上消費者和商家這邊給的配送費,每單騎手平均能拿 1 美元左右。

所以說美國的外賣不一定比大陸香,但肯定會比我們的貴,

另外,就是不少人認為 DoorDash 根本就不值這么多錢,DoorDash 只不過是坐上了疫情的東風罷了,此時上市只是為了趁新鮮噶波韭菜罷了。

福布斯甚至有篇文章,直接噴 DoorDash 是 2020 年最離譜的 IPO,

畢竟差評君也說不準如果疫情過去了,美國的外賣市場還會不會繼續擴大。

只是以美國目前的covid19態勢來看,疫情可能會多留一會兒。

而且 DoorDash 所依賴的百萬送餐員,也都是以眾包的形式為主。

說白了,不少都是因為疫情失業,來做騎手的臨時工罷了,

而招股書中的 100 萬送餐員,在經濟回暖有穩定崗位之后,還會剩下多少呢?到時候因為騎手的流失,成本說不定還會更高,

當然這些都是大伙們的一家之言,要是有人能準確地預測未來,請聯系我,謝謝。

但不能否認的是,大陸的互聯網模式成功地出口到了海外,

畢竟是在蠱里呆過的玩意兒,它在國外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呢,差評君還是選擇隔岸觀火,看個熱鬧,

最后,差評君還是有一點點私貨的。

因為大陸互聯網也曾經過了一些年的野蠻增長,冒出了些許的亂象。不少的公司也在養蠱一般的環境下消亡,

但有趣的是,這些年跌跌撞撞成長的我們反而成了別人模仿的對象,。。

如今差評君反而是聽到美版美團餓了么、國外版抖音、國外版拼多多之類的產品居多了。

DoorDash 這類產品能不能在海外成功是另一碼事,差評君只是覺得,曾經大陸不少的互聯網企業都是摸著老外過河的,現在摸著摸著,好像不小心走到他們前面去了,

幫老美們快進一下,接下來可能是大數據殺熟噶韭菜、反壟斷調查、或者是社區團購賣菜吧,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