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用尾氣合成出蛋白質 這個全球首次的技術為啥還被噴了

這兩天有條新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

“ 10 月 30 日,大陸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聯合首鋼開了個新聞發布會,宣布大陸首次實現了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具備完全知識產權,并形成萬噸級工業產能 ” 。

有網友說:“ 有了這技術,大陸的大豆以后再也不用依賴進口了 ”,

甚至有網友一本正經的經過計算:“ 這技術可以一年減少 2.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省耕地 10 億畝,提前實現碳中和。”

好家伙,大陸總耕地面積也才 20 億畝,這技術真能直接把一半耕地給省出來?

真要這么牛,這技術可就厲害了,

可奇怪的是,知乎上關于這個新聞卻有不少人在噴,,,

所以咱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一氧化碳合成蛋白到底是咋回事?

首先先說一下,為什么這個新聞出來,好多人都特激動,這跟大豆、碳中和怎么就扯上關系了 ,

先說大豆 。

你在瀏覽器打出 “ 大豆進口 ” 四個字,就會發現我們國家是一個 “ 吃豆 ” 大國,而且還大量依賴進口,進口的大豆占全年大豆總消耗量的 80%,

2016 年我們進口大豆 8391 萬噸,2017 年 9553 萬噸,2019 年 8800 萬噸,到了 2020 年,大陸大豆進口量就已經突破了 1 億噸,

弄回來這么些大豆,也不是直接給咱人吃的,

而是把它榨油以后,用剩下的豆粕做成飼料,拿去喂牲畜,

為什么要專門進口大豆給牲畜?

因為我們國家整體的物質生活的提升,導致年年肉消耗量蹭蹭往上漲,

你不可能指望一家年產上萬頭豬的養殖場,還像 20 年前那樣整天去河邊割草喂豬,

所以還是得喂飼料,飼料中的占比很大的成份就是豆粕,豆粕只能來源于大豆。

因為我們大陸的非轉基因大豆產量又低,經濟效益也不好,大豆的種植面積連年壓縮,只好靠大量進口,

但因為某些國際關系問題,大豆關稅不斷增加,牲畜的主要飼料豆粕的價格也不斷飛漲,使養殖業蛋白原料的供應相當不穩定。

所以,蛋白資源的限制還是個大陸畜禽養殖業 “ 卡脖子 ” 的問題,而且還卡了挺多年,

在這節骨眼,忽然冒出個可以直接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的技術,可不把大家高興壞了,

而且別看是用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搞出來的,這合成蛋白還真一點毒性都沒有,

經過這項技術合成的乙醇梭菌蛋白,已經在實際中進行了反復的驗證。

根據一篇名為《 乙醇梭菌蛋白對顆粒飼料質量及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研究 》來看:

這種乙醇梭菌蛋白不僅蛋白含量高、蛋白溶解度高、吸水性強,而且制粒性能也要優于其他 4 種蛋白源,

添加乙醇梭菌蛋白還能提高牲畜對飼料的利用率,讓它們長的更快更壯,同時能提高血漿抗氧化的能力并且利于腸道穩定和健康。

還有一篇名為《 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對草魚生長性能、血漿生化指標及肝胰臟和腸道組織病理的影響 》期刊提到,草魚飼料中添加 5% 乙醇梭菌蛋白有利于草魚生長,超過 10% 才會造成草魚的肝臟損傷,

所以,乙醇梭菌蛋白經過實際驗證,不僅沒有毒,而且動物們吃了適量的混有合成蛋白的飼料以后,身體倍棒,

而且,這波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的操作還能順便把尾氣給處理了,

眾所周知,工業排放尾氣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占比很大。

而且不僅我們,現在全球都奔著 “ 節能減排,給地球降溫 ” 的目標努力,

一氧化碳合成蛋白即解決了碳排放的問題,還搞定了牲畜的飼料來源,一石二鳥,堪稱最完美的 “ 碳中和 ” 手段,

看來以后那句俗語得改改了:“ 吃的是草和尾氣,產的是奶。”

那為什么知乎上還有許多人噴呢?難道這合成是假的不成?

先別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這個新聞中首鋼申請的專利里 “ 乙醇梭菌蛋白的合成過程 ”,

首先,關鍵人物是乙醇梭菌,它的作用就類似于發饅頭時用的酵母菌,整個合成過程就是一個發酵的過程,

以鋼鐵工業煤氣中的一氧化碳( CO )和二氧化碳( CO2 )作為碳源,以氨水作為氮源,再弄個培養基,

( 由磷酸、氫氧化鉀、硫酸鎂、硫酸亞鐵及少量維生素( 維生素 B1 、維生素 B2 、維生素 B5 、維生素 B3 、維生素 B12 、煙酸、葉酸及生物素 )共同組成培養基。 )

而乙醇梭菌這邊,經過一系列 “ 發酵 ” 流程,得到乙醇和高蛋白質生物飼料原料 —— 乙醇梭菌蛋白,

這就是從一氧化碳合成蛋白的整個流程。

但是,合成過程中的關鍵人物乙醇梭菌,其實早在 1994 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了,它的特點也被研究的很清楚,就是能從一氧化碳中變出糖類,甚至連基因組序列也被分析的一清二楚。

而首鋼這項技術的優勢在于,大幅提高的乙醇梭菌的反應效率。

我們雖然不是那個 0-1 的突破者,但是我們切實把 1 做到了無窮,目前,已經有兩個 5000 噸的產線分別建在寧夏和河北,

依靠我們改良后的乙醇梭菌,從一氧化碳變成蛋白,僅僅需要 22 秒,并且創造了工業化條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收率最高 85% 的世界紀錄,

但具體是如何改良的,他們對乙酸桿菌是否進行了基因工程或誘導變異?目前還沒有詳細的論文來參考,

其實上面這個合成過程,還有個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首鋼朗澤就開始專注于氣體生物發酵合成乙醇的工藝研發,用工業排放的一氧化碳等氣體合成乙醇,

有一次,研究人員在試產線上發現,在乙醇分離蒸餾過程中還有一種 “ 麻煩的粘稠物質 ”,于是就把它分離出來想搞清楚到底是個啥玩意,

他們把這坨東西送到大陸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結果一檢測,發現這些被丟棄的粘稠物居然主要是蛋白質( 乙醇梭菌蛋白 )。

飼料所的研究團隊開始琢磨,既然是蛋白,那我能不能給它做進飼料里呢?

于是他們對乙醇梭菌蛋白的功能特性、營養價值、加工適宜性等做一系列分析,發現它的粗蛋白質含量可高達 80% 以上,18 種氨基酸占蛋白質比例達到 94%;10 種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結構比例接近魚粉,遠優于豆粕,

經過 6 年的研發和實際驗證,實現了從年產 300 噸到 500 噸,再到如今的萬噸級別的工業化目標,也推動了乙醇梭菌蛋白從未知菌體到飼料產業的廣泛應用,

并且,首鋼朗澤憑借乙醇梭菌蛋白,還拿下了大陸第一張飼料原料新產品證書。

技術是個好技術, 能實現量產更是不錯,

但你要說依靠這技術,能擺脫大豆進口,甚至提前實現碳中和確實有點過了。

因為我們上面提過,乙醇梭菌蛋白在飼料里加的過多,就會對牲畜造成損害,所以豆粕還是必不可少。

那為啥 “ 提前碳中和 ” 的說法也有點過了呢?

“ 這項技術使用的原料是工業尾氣中的碳元素,咱把碳元素都變成蛋白了,可不就提前碳中和了 ” 。

但有一點大家別忘了,我們每年產生的 1.2 萬億立方米尾氣里,除了一氧化碳,還包含了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其它氣體,可利用的一氧化碳并不多,

況且,目前沒有任何尾氣處理技術能把碳百分之百的回收,根據首鋼提供的數據,它們能從尾氣中提取到 20% 左右的一氧化碳,剩下的 80% 依然得不到處理,

所以,差評君想說,本來這技術成果已經算不錯了,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碳排放,緩解 “ 大豆依賴癥 ”,就這幾個點足夠給大家驚喜了,

結果大家替它做宣傳的時候,搞了些博人眼球的數字或者文字,比如什么減少 2.5 億噸二氧化碳,節省耕地 10 億畝,這些離譜的數據,反倒是把本來好端端的技術成果給扭曲了,變成了噱頭。

讀到這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網友們噴的并不是這項技術本身,而是那些 “ 聰明 ” 網友的虛假宣傳。

所以,還是希望各位 “ 聰明 ” 的網友們,別再用自己的主觀臆想,給科研加上那些虛頭巴腦的 “ 人設 ” 。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