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用手抓起一只雞,無論你如何晃動它的身子,雞頭總能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保持不動,非常穩定,
除了雞以外,其他鳥類的頭也都普遍帶有這樣穩定的特點,
為什么鳥類的腦袋會這么穩定呢?難道人的腦袋穩定性還不如雞嗎?
雞頭為什么穩定?
其實關于鳥類與人類腦袋差異性的問題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曾有人提出但當時時人們注意到的不是鳥類腦袋的穩定性,而是它們特別的行走方式,
它們會以一種“點頭”的方式向前行走。
試著回想一下,在廣場上散步的那些鴿子,走路時腦袋是不是一頓一頓的?它們總是先邁出腳,隨后腦袋和身體才跟上,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鴿子和鶴的行走-圖片來源:知乎
其實這種行走方式并不是由于它們性格傲慢,人們關于鳥類這樣的行走運動方式的原因做出如下猜測:
有人認為首先是身體前進進而導致感官也隨之改變;有的人則認為是身體肌肉特殊構造讓它們在運動中帶動了頭部的運動;還有人則認為視覺變化是造成這樣特殊頭部運動的主要原因,那究竟是哪種猜測才是正確的呢?
幾十年后,1975年,一位名為馬克-弗里德曼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非常精巧的實驗解決了這個疑惑,他以此實驗分別對先前提到的三種猜測進行了驗證。
他給鴿子制作了一個箱子一樣的裝置,這個箱子可以在固定和移動狀態間切換。通過這個裝置上安裝的電視屏幕,鴿子可以看到周圍的環境。
他首先給鴿子看不變的場景,然后以足夠刺激鴿子其他感受器官的狀態來移動箱子,但是鴿子的視覺并沒有發生變化,即鴿子的頭沒有移動(如下圖d);
之后他把箱子底下鑿開,讓鴿子可以在里面隨意走動,但是通過屏幕看到的場景不變,鴿子會隨著箱子移動而身體跟著動起來,但是頭還是沒有動(如下圖e);
最后,他把鴿子固定住,但是屏幕上鴿子看到的場景開始變化,這時鴿子的頭開始動了!
后續也有其他研究者用跑步機等設備對這個實驗進行了再次驗證,得到了與之相似的結果,因此人們得出結論:鴿子頭會動,是因為視覺的變化。
鴿子的視覺實驗-圖片來源:知乎
這時回想最開始的問題:為什么雞頭可以這么穩?經過研究者的假設和實驗驗證,我們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雞頭穩定的原因是鳥類需要一個穩定的視覺圖像,因此他們根據收到的視覺資訊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脖子和頭部,以此達到一個比較穩定的視覺,
而且大多數鳥除了走路之外,更多的時間都需要飛行。在飛行中擁有一個穩定的視線,對于他們預防天敵,或者尋找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蜂鳥,它們需要一邊飛行一邊吸食花蜜,它們的翅膀扇動頻率非常高,但頭部卻總能保持在一個穩定的位置吸食花蜜,
在對蜂鳥和其他鳥類的大腦腦區進行的對比中,研究人員發現,關于控制視覺反應的腦區,蜂鳥要遠大于其他鳥類,同時它們的眼眶結構也與其他鳥類大不相同,即它們能獲取分析更多的視覺資訊,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假設,鳥類對頭部的控制與它們的神經反應以及眼睛結構息息相關。
人頭不如雞頭嗎?
鳥類的腦袋的穩定性確實很讓人驚訝,那人類的呢?
其實,人類頭部和鳥類頭部之間的區別,就是采用了不同的穩定方法而已。
你可以盯著一個東西,試著使勁晃你的腦袋,自然情況下你看到的東西并不會隨著你的腦袋晃動改變。
這是因為不同于鳥類,人類眼球的活動范圍更大,因此可以通過眼球的移動來確定我們需要的視野。眼球的移動配合神經的輔助調節,我們的眼睛其實也是一個很棒的穩定器。
由于鳥類眼睛的位置比較特別,它們的眼睛通常長長在頭部兩側的位置,因此它們眼球的主動運動能力很差,所以它們站立時通過扭轉頭部,行走時則通過伸出頭部來獲得周圍環境的視覺信號。
也就是說,哺乳動物對眼球的控制和鳥類動脖子和頭的控制作用是相同的,二者的調節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當你盯住一個物體看時,無論你的頭部和軀干怎樣移動,你的眼球仍是盯向該物體的方向,這種調節機制叫做“前庭眼反射”,即通過內耳的前庭器官感受頭部轉動,從而反饋調節眼球向相反方向的運動,
事實上,鳥類頭部的穩定性在基本原理上與人類這種“前庭眼反射”是類似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鳥類的頭部保持穩定是由其獨特的神經反射及眼睛結構決定的,這種調節方式與人類的“前庭眼反射”類似,并無優劣之分,
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由于各自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進化出了各種形態和習慣,很難定義孰優孰劣,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