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準備為自己的電腦選購搭配一款顯示器,之前我使用筆記本時間比較多,所以一開始挑選的時候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顯示器品牌型號,我也是完全無從下手的感覺。
作為一個顏值黨,我首先明確的一個目標就是要“顏值即真理”,那么一款顯示器的顏值怎么判定?我認為首先一定要是“全面屏”,
全面屏這個詞你可能比較熟悉,這幾年在智能行動電話上“全面屏”被廣泛提及,全民屏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不夸張的說,智能行動電話的發展史就是“全面屏”的發展史,
首先我們先來聊一聊,為什么我們如今都在追求“全面屏”這種形態,
全面屏的發展:從小屏幕到大屏幕
在如今的數字化時代,行動電話、平板、電腦、電視等等都是通過屏幕和人類產生交互,那么如何使得這些交互變得更好?
人類是視覺性動物,如何獲得更極致的感觀體驗?這個時候“全面屏”成了主流發展方向。
新需求產生推動屏幕邊框的縮窄,從而解鎖了更多交互探索的空間。
例如行動電話在有限尺寸內,如何能更多地顯示內容,設計類專業人員如何多屏幕更好地協同辦公,游戲展覽演示等場景如何突出臨場感和沖擊力效果等等,
在這些需求的刺激下,如何更高效利用好眼前這塊屏幕的極致追求,推動了人類在不斷追求發展道路上的努力實踐。
看到這里你可能不禁要問起,既然全面屏這么好,為什么之前這么多年里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呢?實現的技術難點在哪里?
先從我們每個人接觸最多的行動電話來說起,屏幕尺寸的變化可以說是行動電話發展史上一條脈絡,
從2007年初代iPhone開始的3.5英寸屏幕到目前6.7英寸的屏幕,在保證人們手握持最大限度以及舒適度的前提下,智能行動電話的機身尺寸發展空間是有限的,
那么如果想盡可能獲得顯示更多的顯示區域,那么必然盡可能的縮小或隱藏行動電話面板上的各種傳感器位置,例如正面的聽筒、麥克風、前置相機、指紋識別、屏幕IC驅動等等元器件都是一系列難題。
早在2014年8月,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被稱為“全面屏”的的行動電話AQUOS 305SH(Crystal),向大眾消費者打開了這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正面的玻璃面板在機身四角形成坡度很高的切割角,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有效地“隱藏”行動電話在左右和上方三個位置的黑邊。
而在后面,各大行動電話廠商,特別是大陸的行動電話廠商,通過彈出式相機、滑蓋式全面屏、屏下攝像頭的形式嘗試實現視覺效果更出色的“四邊全面屏”。
不過目前為止,行動電話屏幕依舊是“四邊全面屏”基礎上的劉海屏、打孔屏和藥丸屏為主要。
得益于OLED柔性屏等顯示面板技術的發展,以及COF封裝工藝等等的技術進步突破帶來的應用。
近年來還出現了折疊屏、環繞屏甚至卷軸屏等解決方案,這也為未來的“全面屏”技術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而在顯示器上,隨著“全面屏”在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窄邊框”、“微邊框”“超窄邊框”等名詞在近幾年也開始出現在顯示器市場,其背后其實也是組裝工藝和液晶顯示屏機構進步的體現。
全面屏顯示器發展的難點
顯示器的面積雖然要比行動電話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大上不少,要做到面板更窄的“全面屏”面板似乎更加容易,不過實際上,面板面積更大的顯示器要實現起來其實比小尺寸設備更加復雜 。
要了解這種技術難度,我們首先得了解常規顯示器的基本結構,
目前市面上的顯示器主要以還是以液晶為主(IPS、VA、TN面板等),只有極少數高端產品會使用OLED面板。
而在常規的液晶顯示器,一般是由液晶顯示模組、外圍電路、PCB電路板、背光源以及結構件等多個組件共同構成,這些部件的體積和安裝空間,也會隨著面板的尺寸增大而改變。
液晶模組的構造的核心是由兩片平行的玻璃面板之間放置液態的晶體,兩片玻璃之間布局有很多細小電線,
通過PCB電路板輸出的電流來控制這些液態晶體改變方向,進而將光線折射出來產生人眼可見的畫面。
而為了保證這兩層玻璃之間封裝的穩定性和電路布局的可靠性,需要在整塊玻璃面板的四周預留足夠空間的封裝空隙,
邊框寬窄除了與邊框膠涂布工藝有關外,還與屏幕柵極驅動電路的排布方式有所關聯,
液晶屏的下方都會有多個排線和電路板,排線需要負責傳輸圖像數據以及驅動像素的濾光片的開關,從而顯示出不同顏色的圖像,
而屏幕邊框的寬度,還與和柵極線的寬度以及屏幕的像素數量有關,分辨率越大,這一圈柵極線所需的寬度面積也就越大,因而改良柵極線排布方式也就成為了縮減邊框厚度的一個努力方向。
除了面板本身,液晶顯示器還需要利用背板上的多個背光源來提供背光,面板面積更大時需要的背光源數量和背光亮度也大。
但是對周圍邊框所需要的密封要求也越高,邊框需要完整遮擋住背部光源向四周發出的光源,才能有效保證顯示器的穩定性和避免漏光情況的發生。
因此邊框也是制約著大尺寸顯示器要實現“全面屏”的重要因素,
為了更好地兼顧這幾個組件對邊框的要求,要做窄整個邊框結構,就需要對整個顯示器的內部結構做出更多的協調和改進,這對顯示器廠家們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需求,
此外,排線的位置占用也是許多顯示器產品只能做到三邊窄邊框的效果。
離實現四邊窄邊框的“全面屏”效果還差點意思的重要制約因素,要實現四邊全邊框就需要將內部接線布局進行重新設計,讓下邊框也可以用上上面提到的窄邊框解決方案。
“全面屏”在顯示器的應用場景
回到這種形態顯示器的應用場景,全面屏設計對消費者最直觀的體驗就是“顏值高”。
特別對于已經習慣了行動電話全面屏設計的用戶來說,采用全面屏設計的顯示器能帶來沉浸感更強的顯示效果,外觀上也會比傳統的“大黑邊”顯示器更加討喜,
除了跟移動設備類似的“視覺加成”,全面屏顯示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多屏使用時的實際體驗,傳統的三邊或者兩邊微邊框產品可以滿足橫向多屏聯合使用的需求。
但是在縱向聯屏使用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而四邊微邊框的全面屏顯示器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痛點,進行各種拼接組合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加上在顯示器上使用的面板一般都會擁有比LED屏器更高的像素密度和更出色的顯示效果,也大幅拓展了這類型產品的應用范圍,
此外,從上面提到的技術實現難度可以知道,全面屏顯示器是對廠家的一次技術檢閱。
目前能做到高水平全面屏的基本都是“秀肌肉”產品,需要在產品上用上足夠的技術儲備,基本就等于是高品質的象征,也可以作為消費者進行選擇的參考基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