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3月11日的東日本大地震中,東京電力公司旗下福島核電站遭受嚴重損壞發生核泄漏事故,事故帶來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今日,據央視新聞消息,日本媒體9日報道,日本筑波大學部客座教授青山道夫日前在福島大學部主辦的國際研討會上發布研究結果。
青山道夫表示,2011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中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抵達美國西海岸后部分北上,經太平洋最北部的白令海,約7至8年后回流至日本東北沿岸,
對于這項研究結果,不少網友表示:“害人終害己”“覺得整個太平洋都受影響”。
2017年,在白令海和穿越白令海峽的北冰洋邊緣的楚科奇海,檢測出微量源自福島核事故的銫137,含量大幅低于標準值,但青山稱“從動向考慮,銫137應該已擴大到了北部的北冰洋”,
據報道,2018年前后,在日本東北北部沿岸,銫137放射性活度開始上升,2019年超過0.002貝克勒爾。
在從日本海穿越至太平洋一側的津輕海峽,銫137放射性活度在2017年前后達到峰值,此后呈減少趨勢,
青山分析稱,通過此次研究,“有關源自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銫,查明了北太平洋全域十年間的較大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