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為什么貓貓超喜歡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推下去,它是不是故意的?
說起這事,蝌蚪君要先為家里破碎的十幾個杯子默哀一秒鐘……
我就試試會不會碎,圖片來源網路
到底為什么貓貓這么喜歡把桌子上的東西推下去呢?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是“謹慎”的本能,
眾所周知,貓在捕獵的時候會不斷地用爪子去試探獵物,來判斷它們對自己是否還有威脅。即使獵物已經不動了,貓貓還是會去扒拉兩下,看看獵物是不是真的已經“去了”,
你桌子上的各種小東西,對貓貓來說都是陌生的。在沒確定安全的情況下,貓貓當然要測試一下它們是不是活的,
給我下去,圖片來源見水印
其二則是來源于貓貓的好奇心,
不是有句話說“好奇心害死貓”嘛,不過它們的好奇心,也是出于捕獵的天性,
貓貓們都是天生的掠食者,任何移動的物體在它們眼里都可能是潛在的獵物,或者練習捕獵的工具。
有動物行為研究者曾說過,貓貓的肉墊都是非常敏感的,它們會用自己的肉墊來感受物體的溫度和觸感。
它們去扒拉那些物品,可能只是想認識一下新鮮事物,再以此判斷這個物體可以成為獵物還是玩伴,
算了,不推了,圖片來源網路
第三點,當然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啦,
它們推下那些東西,制造聲音,可能是在測試鏟屎官會不會往這邊看。
貓貓看起來高冷,實際上還是希望鏟屎官陪它們一起玩兒的,
來玩呀,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貓貓為什么會推掉桌子上的東西,學界一直沒有特別明確的定論,
甚至貓貓可能在想:“人類戲真多,朕就是閑的。”
不是故意的……才怪,圖片來源見水印
所以,為了桌子上各種小物件和我們自己的安全,奉勸各位鏟屎官們還是干脆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收起來吧,
02 為什么鼻孔有時候一個通氣另一個不通氣?
其實,我們的鼻孔是“輪班制”工作的。在一天之中,鼻孔可能會經歷幾次輪換,一邊的鼻孔休息,另一邊的工作,
當然,休息的鼻孔也不是完全不呼吸了,它只是會比工作中的鼻孔呼吸得更慢一些,
鼻孔的“輪班”,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這一系統也同時控制著我們身體自主運行的其它方面,比如消化和心率,
在這種系統的控制下,我們的鼻子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
現代醫學證明,有些氣味能更好地被快速氣流捕捉到,而有些氣味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被慢速氣流捕捉,
一邊的鼻孔正常工作,另一邊的鼻孔略微閉合,我們就能聞到大部分的氣味了。
除此之外,這樣的“工作模式”還可以讓我們的鼻孔得到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的大量空氣流動,使鼻孔變得干燥傷及鼻毛,鼻毛可是保護我們免受污染物傷害的一道防線呢!
既然鼻孔不會完全閉合,為什么我們還會有不通氣的感覺呢?那是因為,為了使鼻孔的一邊稍稍閉合,我們的身體會讓鼻孔里的組織充血膨脹,
所以當我們側身躺下時,血流的增加會導致一邊鼻孔出現堵塞的感覺,而轉個方向可能就會得到緩解,
當我們因為生病而感到鼻塞的時候,本來就在“休息”中的那一側鼻孔,會顯得比另一側鼻塞的情況更加明顯。
以上就是我們總會覺得鼻孔有一邊不通氣的原因了。
你們是不是在偷偷地試了!呼吸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邊的氣流明顯和另一邊不一樣?
03 為什么有些人會長智齒,有些人不長?
嘶,看到這個問題,仿佛聽到了蝌蚪君的一位朋友智齒發炎時的哀嚎。
我們的智齒一般會在青春期的時候萌出,研究表明,只有約30%的人不會長智齒,而70%左右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智齒的困擾。
圖片來源 sohu
蝌蚪君的小伙伴拔掉智齒之后,也發出過靈魂拷問:“智齒又沒什么用,為什么要長出來讓我受罪!”
事實上,在一開始,智齒并不是毫無用處的,
在古猿和古人類時期,食物(像是樹枝、植物莖塊、動物的肌肉或筋腱等)都很粗糙堅硬,要咀嚼這樣的食物,就需要非常大的咬合力和碾磨面積。
所以古猿和古人類的頜骨都比較大,可以承受比較大的咬合力量。智齒也在發揮著它的作用,讓我們的祖先能夠更有效率地咀嚼食物,
圖片來源 zhihu @鄧良華
隨著人類的進化,我們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也不再需要那么強大的咬合力,我們的頜骨得不到足夠的刺激,開始慢慢縮小,留給智齒的空間也越來越小。這就導致智齒萌出的時候出現異位或阻生,給我們帶來難以言說的痛。
現在,智齒已經明顯不適配人類的生理結構,但作為進化中保留下來的“遺跡器官”,智齒還沒有完全退化掉。
由于個體遺傳的基因不同,有一部分人智齒的牙胚已經消失了,可以免受一難。但是大部分人在出生時仍保留著智齒的牙胚,難免被智齒折磨。
對此,智齒退化不掉,我們也沒有辦法,如果影響到了正常生活,還是盡快向牙醫求救吧~
04 馬鈴薯是蔬菜還是糧食?
作為馬鈴薯愛好者,蝌蚪君表示,無論馬鈴薯是什么,我都愛它!!
好了,言歸正傳,馬鈴薯是蔬菜還是糧食呢?
馬鈴薯,學名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來,作為蔬菜的馬鈴薯以各種菜肴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餐桌。醋溜馬鈴薯絲、干鍋馬鈴薯片、紅燒馬鈴薯、涼拌馬鈴薯絲……
前陣子,上海部分小區因疫情封閉,導致一對做農產品批發生意的夫妻有4噸馬鈴薯滯銷。小區業主們為了幫助這對夫妻,自發開啟了“馬鈴薯消滅戰”,在等待“解封”的日子里,變著花樣吃馬鈴薯。
“消滅馬鈴薯”事件,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作為一種廣受歡迎的食物,馬鈴薯的優點可不少, 它產量高,種植面積廣,可儲存時間長,這些特點讓馬鈴薯成為一種發展空間廣闊的糧食作物,
2015年,大陸農業科學院、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大陸種子協會在北京舉辦了馬鈴薯(即馬鈴薯)主糧化發展戰略研討會,提出將大陸馬鈴薯主糧化。
會議認為,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馬鈴薯將逐漸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大陸第四大主糧作物。
作為糧食的馬鈴薯,熱量比白飯少,營養比白飯高,大米的主要營養價值在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說,大米中所含的淀粉(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每日所需的能量,馬鈴薯也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為人體提供必須的能量。
根據大陸營養學會發布的《食物成分表》,100克大米的能量大約為346千卡,但是因為煮飯需要加水,因此100克白飯的能量大約是120千卡左右,而100克馬鈴薯水煮后,可食用部分的能量還不到80千卡,
因此,吃下同等質量的白飯和馬鈴薯,明顯是馬鈴薯提供的能量較少。
除了淀粉,馬鈴薯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粗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馬鈴薯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2倍)。
減肥的小姐妹看過來!馬鈴薯真的是很適合大家的主糧選擇了。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馬鈴薯既是蔬菜,也是主糧,說不定未來我們還會開發出更多的馬鈴薯食用方法。
愛馬鈴薯人士表示,我可以!!
05 開燈的一瞬間很耗電,有科學依據嗎?
確實是這樣哦~
我們常用的白熾燈,在冷態下(也就是燈泡未使用時),燈絲的電阻較低。在國中物理課上,我們學過這樣一個知識:當導體的兩端電壓一定時,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也就是說,當電壓一定時,電阻越小,流過的電流越大,反之,電阻越大,流過的電流越小。
圖片來源 pixabay
當我們開燈的時候,燈泡內燈絲的溫度會急劇上升,這又涉及到另一個物理知識:對于金屬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因此,在你開燈的一瞬間,由于燈絲的低電阻,會有相對來說較大的一段電流迅速流過。
當然,這個時間不會持續很久,也不會消耗很多的電,隨著燈絲溫度的驟然上升,電阻也會變大,流過燈絲的電流自然就會減小。
開燈的瞬間,也是燈泡損壞的高危期,由于開燈瞬間通過燈絲的電流較大,可能會使燈絲某處產生高溫,燈絲會在高溫下發生升華(只有很少的一點點)。
隨著開燈次數的增多,燈絲會越來越細。在其它條件恒定的情況下,金屬導體越細,它的電阻就會越大,溫度也會越高,
長此以往,在某次開燈時,瞬間的電流通過和上升的溫度,就會導致燈絲燒斷,燈泡熄滅。
所以提醒大家,為了延長燈泡的使用時間,不要頻繁地開關電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