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蘋果的 AirPods Max 耳機已經開始陸續發貨了,不少科技 UP 主經過評測表示,這款耳機音質不錯,重要的是冬天戴著一點也不凍耳朵,這些 UP 主太會開玩笑了,4399 元的蘋果耳機還要討論音質,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身份象征”嗎。
相對于讓你錢包“很受傷”的蘋果耳機,近日一家創業公司 Nēsos 推出的一款耳塞,卻能在不打針不吃藥的情況下,給用戶“治病”,
技術代替藥物和針頭
Nēsos針對免疫系統疾病研發的可穿戴設備
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上,上圖女生所佩戴的都像是一對“入耳式耳機”,但是這款可穿戴設備的功能不是用來播放音樂或打電話,而是向大腦傳遞電信號,以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些人不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曾經被認為是兩個毫不相干的系統,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兩者不斷交織影響,大腦既能影響心跳和體溫,也能向免疫系統“傳遞信號”,調節炎癥。迷走神經被認為是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連接中的“重要一環”。
這對耳塞是神經科技公司 Nēsos 針對免疫系統疾病研發的可穿戴設備,它們向內耳發送電流,通過迷走神經耳支,最終到達大腦中控制炎癥的神經傳導通路。這種非藥物,非侵入式的治療方案可以減輕藥物副作用,成癮性和疼痛感,因為就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言,常用的治療藥劑是布洛芬和修美樂,后者需要皮下注射,
迷走神經(Vagus)在拉丁語中是“游蕩”的意思,這樣的翻譯十分恰當,迷走神經是第 10 對腦神經,是腦神經中最長,分布最廣的一對。有 10 萬條神經纖維從腦干蔓延到一系列器官,80% 神經纖維負責把身體信號傳遞給大腦,20% 負責把大腦指令傳達到身體各部位,
在醫學界,通過調節迷走神經來治療各種疾病并不稀奇,上世紀 90 年代起,“迷走神經刺激療法”的技術就已被用于治療癲癇,治療范圍現在擴大到偏頭痛、中風、癲癇、抑郁癥、克羅恩病等炎癥。
IEEE Spectrum 寫道,“利用神經調節療法通常外科手術植入一個直接接觸神經纖維的帶有電極的刺激裝置,例如國外一家叫做 SetPoint Medical 的公司就是將設備植入人體頸部,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用直白的話說,電脈沖刺激迷走神經能夠抑制引發炎癥的分子產生,調節許多疾病導致的不規律或被改變的脈沖,
與上述最大的區別是,Nēsos 設備并非侵入患者體內。從 2018 到 2020 年間,Nēsos 對 30 個人做了臨床試驗,在 12 周時間內,每位志愿者要求每天佩戴 30 分鐘。一半志愿者表現出臨床意義上的改善,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癥狀改善了 50%,甚至少數人改善了 70%,
利用 Mayfield Fund 投資的 1650 萬美元,Nēsos 著手在隨機對照試驗中測試設備,對照試驗結果將會提交給 FDA,等待其批準。不過 CEO Konstantinos Alataris 清楚,距離能像開具一劑“處方藥”一樣讓普通病患用上這套設備還需多年,
Alataris 一直從事研究“用大腦給身體治病”,其上一家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植入神經調質(Senza),用于治療慢性疼痛,并且已經商業化,
如何用大腦來治病
與侵入設備相比,Alataris 認為這對耳塞的優點是不用一直佩戴,因為隨著數據的積累,它可以變得越來越“聰明”。通過加強刺激正確的神經通路,設備“教”大腦記住積極的變化。比如在疾病早期,神經通路會出現萎縮等不正常的情況,大腦就會停止發送“控制炎癥”的信號,Nēsos 要做的則是恢復該系統。
在緩解病痛時,設備收集和處理的是大腦信號,而不是藥物反應所帶來的化學信號,更加觸及疾病的“根源”,
考慮到每個患者的獨特性,Alataris 表示通過機器學習技術,設備能夠根據病情階段提供個性化的電場,“你的治療方案,你的電場,你的路徑順序,每個人都不相同,”但是如果政府批準設備成為處方藥,也意味著從患者大腦中收集的任何數據都將受到 HIPAA 隱私保護。
這讓人聯想到馬斯克和 Facebook 都在研發的腦機接口(BCI),植入的芯片一邊盡可能多地捕捉體內數據,一邊連接智能輔助義肢,經過算法的不斷改進,一個長久癱瘓的人再次擁有運動能力,
Facebook原型機
意念打字、代替成為人們的“眼睛”、“手臂”… 或許聽起來還有些未來,但是在醫學領域,“神經控制”已經在快速發展,經顱電刺激、迷走神經電刺激和腦深部電刺激是被業內認為比較成熟的腦機接口接診方案。
雖然更多的腦機接口技術還是基于侵入式的皮層腦電紀錄,但是非侵入式設備也帶來越來越多的想象空間。
除了 Nēsos 等公司應用在治療免疫性疾病、抑郁癥上,在日常生活中,可穿戴頭環可以用來訓練學生專注力,匹茲堡大學部和加州大學部舊金山分校聯合研發了一種耳塞設備,用刺激大腦的關鍵神經來提升佩戴者學習新語言發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