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不壓身,藝能強身。從袁隆平到百歲諾獎得主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原來人到了88歲,到了100歲都還可以享受工作的樂趣。
世界杯決賽日,又一位科學女神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她就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部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的Brenda Milner。她在人類記憶研究方面貢獻卓著,除了諾貝爾獎,神經科學領域的大獎幾乎都拿了。
7月15日,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刊文祝賀Brenda Milner百歲生日,文中提到她這幾年仍然像往常一樣到研究所工作(she still keeps regular office hours at The Neuro)。世界杯期間,她和同事們一起看了英格蘭隊的比賽。生日這天的世界杯決賽,她也沒拉下。
前些日子,我的同事寫袁隆平88歲了還在研究海水稻,有用戶留言表示疑惑:這個歲數了還搞得動研究嗎?
答案是:完全可以。我一位朋友的公公,是大陸科學院的退休研究員,80多歲了還不時出差參加學術活動。我研究所導師的導師,也就是我的師祖,90多歲了還每天去研究所工作,思維非常活躍。
因為青蒿素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今年也88歲了。她拿到諾貝爾獎之后仍然沒放下手頭的研究。她的研究團隊20多人,其中不少人都已經七八十歲,這兩年團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雙氫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也獲準開展臨床驗證。屠呦呦今年年初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得獎、出名都是過去的事,我們要好好‘干活’。”
最神奇的,莫過于諾貝爾獎得主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蒙塔爾奇尼1909年4月22日生于義大利一個猶太人家庭,終生未嫁,2012年12月31日去世。1986年,她和斯坦利·科恩因憑借“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
百歲生日之后,蒙塔爾奇尼也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102歲時,她還在發表研究論文,不是掛名的那種。
蒙塔爾奇尼99歲時紐約大學部醫學院Moses V. Chao教授有一次長談。 她的視力和聽力有一些問題,訪談期間不時將身子傾向Chao這邊,以聽得更清楚。但她給Chao教授留下的印象是:身體非常健康,思維也非常清晰。
蒙塔爾奇尼在這次訪談中說,自己也就是下午睡上半小時,晚上基本上不睡覺,而是用來思考。她吃的東西也很少。她覺得睡覺和飲食都是浪費時間。
(Normally, I don’t sleep in the night. I take half an hour, not every day, but sometimes in the afternoon, that’s all. I’ve no interest in sleeping. It is wasting time and I don’t need food, more than very little. )
此外,蒙塔爾奇尼透露了一個“秘密”:她因為視力衰退,所以在用自己研究的神經生長因子,每天三次,注射到眼角膜。這可能給她帶來了活力。
(I use every day my factor NGF in the cornea. Now we know that cornea immediately goes to the brain and works on the cells,so it’s also possible that my vitality is in par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ree times a day I use the cornea in my eye because I’ve lost the vision and it goes to the brain. It is a hypothesis. )
當然,八九十歲,乃至上百歲還在健康工作,不只是科學家。今年3月,90歲的一代傳奇商人李嘉誠才宣布退休;今年5月,92歲的馬哈蒂爾就任馬來西亞總理。錢鐘書夫人楊絳,活到了105歲,而楊絳先生98歲時還在續寫《洗澡》,寫出了《洗澡之后》。
當我們老了,如果無所事事,無所寄托,大概也很難長壽。但是,當我們仍然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找到認同感,大概每天都會有好的心態,長壽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快樂工作,認真生活”這個說法挺有道理的。
我們其實不用退休。
多用大腦有好處,轉發了,謝謝作者,謝謝大家![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
我又拉低平均值了?
跟他們相比,我感覺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只是充個人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