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行動電話圈曾有一個不成文的定論:2010年小米行動電話的誕生,消滅了此前雜亂無序的山寨機市場,
對此雷軍也曾公開表示過:在小米的參與和推動之下,大陸的山寨機已被徹底消滅,
山寨機產業究竟是死于小米還是死于這個移動互聯時代可以繼續探討,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大陸品牌性價比戰略的降維打擊下,山寨行動電話市場確實幾乎被消滅殆盡,
十年之后的今天,雖然智能行動電話依然占據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C位,但屬于它的時代正在離去,在新的通訊技術加持下,AIoT時代正在來臨,這其中TWS耳機則被無數業者視為接下來的一個千億金礦,
那么,曾經在山寨行動電話市場上演過的“淘汰大戲”,是否會在TWS耳機市場重演?或許,這要取決于整場戲里面的一個重要角色——蘋果,
蘋果無視山寨AirPods?
大陸新興智能硬件市場的快速發展進程中,華強北的身影永遠不會或缺,尤其是各種山寨AirPods讓很多從業者賺得本滿缽滿,但作為本尊的蘋果卻似乎一直不為所動。
在水貨圈曾經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永遠不要小瞧華強北的技術,而蘋果的產品永遠都是那些不法商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指標。這一點在早年iPhone的破解上就已經被無數次證實,而如今這個故事正在山寨AirPods行業再次重演。
先講一個和華強北無關的例子。今年9月初,有一批一加公司新款耳機在進入美國市場時,被當地海關誤以為是山寨的蘋果AirPods,結果當即扣押了這批產品,直到最后真像曝光,海關方面才給予放行,
這件事雖然是個烏龍,但人們在調侃美國海關工作“不專業”的同時也在思考,為什么會出現在這樣的狀況?作為全球最大的TWS耳機生產國,大陸品牌的耳機似乎一直難以逃開AirPods的陰影。
相較于行動電話這種硬件配置、系統優能直接影響到用戶直觀消費體驗的產品,耳機這個小物件則是一個非常玄學的東西。尤其是早期的AirPods初代以及二代產品,既沒有降噪功能也談不上音質優秀,唯一的優點就是不錯的續航能力,以及和蘋果產品之間的無縫連接,憑借這些AirPods一推出就備受歡迎,
這些情況在華強北“技術人員”的眼里就是方向。就像今年蘋果最新推出的MagSafe充電器,在發布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遭到當地商家的破解及仿制,初代AirPods在發布之后沒多久高仿產品便陸續推出,
山寨的AirPods一直是大賣的熱門貨,從最初的簡單模仿外形到現在自動識別配對、彈窗、支持改名、定位,甚至連降噪等功能都一應俱全,這些功能的加入也是那些商家敢于說出“庫克也分不清真偽”的底氣。
山寨產品的出現,理論上會嚴重影響品牌方的利益,按理說品牌方也會從各個方面打擊山寨產品,曾經,蘋果方面對于山寨的iPhone就是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不斷施以重壓,不過在AirPods這個爆款品類上,蘋果卻表現得異常“吊詭”。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如今你可以隨時在各個電商平臺看到大量的山寨AirPods在銷售,而且絕大多數產品都有很大的銷售數量。此前根據深網騰訊新聞的“揭秘山寨AirPods暴利江湖”一文所描述,有相關從業人士就爆出不少高仿蘋果耳機商家的致富故事,比如月賺數千萬、在全國房價最高的深圳買了幾套房等等……
而這樣的“爆賣”也曾在大陸品牌行動電話企業面前出現過,但是隨后就引來了各大廠商的嚴厲打擊。這也是蘋果如今的態度“吊詭”之所在,
大陸品牌對山寨重拳出擊
如今,大陸智能硬件產品在外觀設計上確實是追隨者的角色居多,前面提到的一加耳機在美國海關被扣的烏龍,也是這些大廠在某種程度上的無奈。
盡管一眾大陸行動電話企業如今仍在努力擺脫模仿的質疑,但它們至少已經開始了很多勇氣可嘉的嘗試(包括外觀設計),不過一旦他們的產品被追捧,大陸品牌也會從當初單純的模仿者變成了被模仿者,
例如,曾經在拼多多上的“vivi”牌行動電話、“小米新品”牌電視等等,就是鮮活的例子,
其中最出名的事件可能就是小米的充電寶系列,作為小米旗下最成功的爆款產品之一,早在2016年雷軍就曾公開表示:“充電寶只有兩個牌子,一個叫小米,一個叫其它 ,”
但是,小米充電寶也沒能逃出山寨企業的魔掌,近幾年來小米充電寶已經成了山寨的重災區,山這種情況有多嚴重?據媒體報道,雷軍曾在一次會議上透露:“小米充電寶在市場份額上有很大的比重,占了市場80%的份額,但這其中80%是假貨,天橋上、便利店、大學部城到處都是小米充電寶,多數是假的。
面對山寨產品,小米的法務部一直沒有閑著。2017年小米就因為北京某商貿中心店鋪內銷售的商品侵犯了其商標權,將對方訴諸法院,而占據大陸行動電話市場半壁江山的華為行動電話同樣如此,去年華為就曾起訴某電商平臺上一家銷售山寨P30行動電話的經銷商。至于華米OV等大廠針對山寨品制造銷售、環節的相關打假舉措,更是數不勝數,
雖然多數山寨產品品質很差,但它們的存在確確實實傷害了品牌方的利益,長假投訴、用戶質疑、輿論發酵之后,各大電商平臺方面也做出了相應整改,目前我們在很多電商平臺幾乎看不到這些明顯碰瓷大陸行動電話大廠的山寨產品了。這,就是品牌方和銷售渠道共同努力的結果,
換句話說,只要企業有決心和精力打假,山寨貨品在正規電商平臺上是很難成氣候的。但是,蘋果似乎并沒有這個閑情逸致……
一邊是放縱無視、一邊是重拳出擊,這兩種態度其實有其迥異意愿。
蘋果和大陸行動電話大廠在面對山寨產品方面的態度(包括行動電話和耳機),一直以來有著很大差異,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山寨和仿冒是兩種存在,仿冒產品是法律條文明令禁止的,而山寨產品更多的是在打擦邊球,就像“vivi”行動電話、“小米新品”電視、“創唯”電視,這種品牌名稱上的“魚目混珠”很難定義為是仿冒產品,畢竟在商標名稱上雖然類似但是仍有一些差別,也造就了一個“灰色地帶”,
以大陸某知名音樂網站的一款耳機為例,從整體設計和外形上來看其與蘋果AirPods Pro幾乎一模一樣,仔細觀察之后會發現有些許不同。在普通用戶眼中,它幾乎可以被視作一款山寨AirPods Pro,但就是這些許不同,卻能讓其在專利糾紛上立于不敗之地。
所以,我們看到即便是華為、小米這些品牌方針對高仿產品的相關訴訟,也只是起訴對方在產品的商品構成、整體形狀上相似,容易導致消費者誤判,
同時,知識產權方面侵權訴訟的取證、論證過程極其復雜,整個過程往往費時費力,我們可以參考蘋果和三星之間長達7年的專利大戰,雙方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金錢,針對外觀設計/功能設計等方面各表一詞——最終的和解其實也未必是雙方最想要的結果,
因此,當華為、小米等大陸品牌在面對那些打擦邊球產品時,也不是每一個都會起訴(更不可能全部勝訴),更多的只是挑那些關注度比較高的,以便能夠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蘋果在搞“二桃殺三士”?
回過頭來看,華強北的很多AirPods以及很多火車站、天橋上出現的小米充電寶,就屬于典型的仿冒產品。因為它們不僅是產品本身和正品一模一樣,就連外包裝上logo、生產企業標示等都和正品如出一轍,對于這種產品,品牌方們往往是一起訴一個準。
仔細觀察蘋果方面,眼看著華強北的AirPods 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面對網上眾多山寨AirPods卻顯得無動于衷。根據第一行動電話研究院院長孫燕飚透露:2020年全球整個TWS耳機的出貨量預計為4.2億部,其中山寨的產品約為2億部,絕大部分為山寨的AirPods;品牌產品的出貨量約為2.2億部,其中蘋果的AirPods系列占了近一億部,
這種出貨量比例之下,才有了圈內那句調侃:TWS耳機市場只有兩種存在——AirPods和其他。
面對年出貨量將近2億部的山寨市場,蘋果方面一直沒有沒有對山寨AirPods的產業鏈進行嚴厲打擊,相關的產品依然在華強北很多一米柜臺和電商平臺上暢行無阻。這又是為什么?
對此,孫燕飚對懂懂筆記表示:“用戶選擇購買山寨AirPods其實傷害的不是蘋果的利益,而是其他大陸品牌的利益。”
在他看來,這是因為用戶市場定位的不同所致,“正品的AirPods售價基本都在一千元以上,而山寨的產品售價在30~500元之間。所以選擇山寨產品用戶的定位,本身就不是蘋果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并不會侵害蘋果正品耳機的銷量,但是,這個價格區間卻幾乎覆蓋了全部的大陸TWS耳機產品,”
這就好理解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些用戶只有兩三百元的預算,如果他們不去買山寨的AirPods 就會選擇其他大陸品牌的耳機產品,站在蘋果的角度來看,與其讓他們去選擇大陸品牌,不如讓他們買山寨AirPods。
這一結果不僅培養了這一用戶群的使用習慣(日后可能會選擇購買正品),而且就算是做為一個行走的品牌“廣告牌”也是有價值的,而大陸品牌的耳機不同,他們的正品耳機價格大多相對較低,目標用戶和購買山寨AirPods的用戶也有較高的重疊,所以大陸品牌要盡可能的打假高仿自己的山寨商家,讓用戶選擇購買正品。
在一些資深分析人士看來,山寨產品將大陸TWS耳機廠商拖入了價格戰的同時,還搶食了這些大陸品牌的市場份額,對于這種市場情況,蘋果自然會對山寨AirPods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孫燕飚透露,此前蘋果曾在輿論壓力下進行過一次對山寨AirPods產業鏈的打擊,今年12月1日,深圳市場監管公眾賬號曾發布消息稱,在11與19日晚根據權利人投訴,對相關接到舉報的假冒蘋果數據線及TWS耳機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
檢查之后的一段時間,有媒體稱此前在華強北各個市場(一樓)公開售賣的山寨AirPods消失不見了,只有上到三四樓才能看到,而這次舉報事件中的權利人,應該就是蘋果方面。
但是,孫燕飚也指出,從市場整體表現來看蘋果的打擊訴求并不強,更多的只是輿論下的一種官方表態,不然的話,如今線上渠道那么龐大的銷售網路它不會無視。
結束語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作為TWS耳機行業的領導者,蘋果對于山寨產業鏈的不作為是自私的,也是不利于市場發展的。一個健康的市場不應該出現這種用某家的劣幣驅逐別家良幣的現象,面對市場的競爭或許蘋果應該更坦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