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近距離感受下

據大陸探月工程消息,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后,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于12月17日1時59分隨同返回器順利著陸,標志著大陸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部舉行媒體見面會,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嫦娥五號搭載的全部種子 部分已安排發芽

此前,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曾多次參與航天育種工作。今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心牽頭征集了水稻、甜玉米、南藥等31份,搭載樣本達988克,質量是過去的兩三倍。

那么,此次開展的深空空間誘變試驗,與過去的航天育種相比有何異同?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濤介紹,此前開展的航天育種主要依靠返回式衛星和空間飛船,屬于近地軌道搭載,空間飛行時間較短,“這次搭載的水稻種子歷經近23天的飛行,在近月軌道長期接受深空獨特極端環境的輻射影響,而且遭遇了范艾倫輻射帶,太陽黑子爆發。其空間航行距離之長、遭遇空間環境之復雜,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郭濤表示,此次深空空間誘變實驗,有望幫助人類更深入了解水稻如何響應深空環境的分子及遺傳機制,為探索生命起源、物種進化和宇航生物安全提供理論支撐;獲取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優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關鍵基因利用技術體系,服務于水稻品種選育;選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綠色的水稻新品種,滿足多元化產業需求,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廣應用,提升大陸糧食安全水平,

“這次搭乘大陸的航空器進行深空空間誘變試驗,是100%的大陸原創,必將產生一大批原創性的科技成果,”華農原副校長、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搭載的深空空間誘變材料,不是一國、一校的成果,應該上升到為全世界、全人類服務的高度。

陳志強進一步表示,希望借此機會開展對深空航天誘變的系統性研究,規劃設計從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再到應用研究的科研全鏈條;創建、發現、挖掘一批好的基因和突變體,培育一批優質的新品種,服務國家糧食生產。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搭載證書及搭載種子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