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大眾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汽車集團,常年爭奪汽車圈老大的交椅,結果也是難分伯仲。在大陸大眾的銷量占上風,這個和大眾最早進入大陸市場有關,但是在全球范圍,則是豐田的銷量更勝一籌,因此很多人都說是“大陸的大眾,世界的豐田”。大家之所以那么糾結這兩個品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它們主打的都是中端市場和性價比,而且都以對方作為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關鍵是實力都很強。
不過有一點必須清楚,不管是豐田還是大眾,它們畢竟是車企,所以賺錢是它們的天職,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是它們通性,因此不存在誰更厚道誰更雞賊這一說。講得再直白一點,那就是兩個品牌都不完美,都很雞賊,只不過雞賊的側重點不太一樣,我們作為消費者能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取舍。我的結論是:如果你追求的是體驗感和品牌價值,那么選擇大眾;如果你追求的是穩定性和安全性,選豐田。
產品體驗感大眾更好
所謂的體驗感其實是個很大的概念,說簡單點就是你覺得一個產品用起來舒不舒服。對于汽車來說,體驗感主要包括了顏值、動力、操控、配置和空間五大塊。大眾在大陸銷售的各類車型都存在大量的有針對性的改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大陸車主用起來更爽,因此在體驗感上大眾相比豐田有很大優勢。其中最成功的代表車型就是大眾的朗逸家族,一款完完全全為大陸市場打造的特供車,可以說把有限的成本無限地投入到了討好大陸消費者的各個方面,因此也一度創造過銷量神話。
反觀豐田,在產品體驗上做的就相對弱一點,這也和豐田的全球化戰略有關,并沒有為了遷就大陸市場而對車型做大的改動,因此會讓大陸消費者總覺得車子用起來差了點火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豐田在大陸的銷量始終拼不過大眾。
質量品控豐田更好
所謂“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句話說得太夸張了,因為豐田肯定不是開不壞的,大眾也肯定不是修不好的,不過它反應出了消費者的一個普遍認知。在品控方面,豐田的精細化生產模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一點在汽車制造業內已經不是秘密,即便是大眾的制造部門領導也會定期去參觀豐田的流水線,學習他們引以為傲的品控技術。
對于消費者而言,豐田的品控則主要體現在保養簡單、結實耐用和維修便宜上。原因其實也和豐田的造車理念相關,它更加傾向于將成熟的,經過市場驗證的技術搭載在走量車型上,而對新技術新平臺的使用更加保守。因此豐田更適合那些不太想操心的車主。
安全性上豐田完勝
這個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因為長期以來大家都有一個固有觀念,那就是日系車皮薄一撞就爛,德系車皮厚像坦克一樣重。其實只要是稍稍了解全球各類碰撞測試機構的人都知道,就客觀成績來說,豐田的車型普遍優于大眾。不僅僅是豐田這個品牌,就連豐田旗下的幾個子品牌(比如雷克薩斯)也是完勝大眾旗下的奧迪、保時捷等等。
豐田的車身結構更加注重優化車內乘員的生存空間,而大眾則是把側重點放在低速碰撞的維修經濟性,這就是為什么在撞擊后豐田車看上去感覺慘不忍睹,但車內人員的傷亡比例反而更小。另外,豐田車型在各種安全配置上往往更豐富。當然,說日系車更安全這一點實在是太反直覺了,因此即便拿出再多的依據,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品牌價值大眾永遠是神
說一千道一萬,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買一件商品時都不是專業的,什么動力、操控之類的專業名詞可能也只是聽說過而已,根本無法感受到好與壞。至于安全性、保值率、維修成本等一時半會兒不會遇到的問題更加是不關心,真正讓我們作出選擇的往往還是品牌。在大陸,論品牌力豐田根本就不是大眾的對手。
有人可能會把品牌價值簡單地理解為好面子,其實并不然。品牌力對于買車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汽車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不僅僅具有工具屬性,還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社交屬性,直接與車主的社會地位、職業、經濟實力、品味等更高維度的社會屬性掛鉤。我個人也不贊成買車只看性價比,只看夠不夠用,買車絕對是要買一輛符合社會大部分人認可的品牌。也許很多人會說大眾這兩年減配、斷A柱名聲已經臭掉了,但從客觀銷量來看,大眾仍然是王者,大陸老百姓用鈔票投的票才具有說服力。
總而言之,豐田和大眾各有千秋,各有小算盤,但目標都是爭取更多的用戶。作為消費者一定要先理清自己的真正需求,你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做出取舍就行了。
又不是操社會,舒適,耐用最重要的[靈光一閃]
日本車是好,那是在外國,在大陸銷售的就差點意思了。
德國人是日本人的老師,德國車比日本貴,也會比日本車耐用,安全,好用,否則花大錢買德國車就錯。
那是因為美國的監管更嚴格、處罰更嚴厲一些,汽企不敢偷工減料而已。這點,值得我們學習!
關鍵是賣給大陸人的是什么樣的,能不能比比
生活在義大利差不多20年了,當中買過好多輛車 ,從來還沒正面看一眼日本車,別噴,就這樣
買什么車和你的需求有關,不是市場好賣的車就一定適合自己。每個地方的人的喜好也不一樣。從汽車配件的品質來說,總體上豐田是優秀于大眾的。
在美國,都是好車;在大陸,都偷工減料,只不過哪個相對偷的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