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對手操作,就怕隊友演我,
人類在打電動的時候經常會遇到被隊友痛擊的情況,而在自然界里,科學家們發現類似的現象也有發生,
在和其他魚類協作捕獵的時候,
章魚會突然襲擊自己的隊友,
啊這,是怎么個回事?讓我們先來聽聽“受害者”怎么說的,
突然偷襲
以下,是一段來自受害者之一石斑魚的控訴,
受害者石斑魚:
其實吧,在海底大家一起合作捕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互助共贏嘛,
比如之前,我們就跟海鰻有過合作,一起狩獵,而且合作愉快,
不過,這次合作的章魚,著實是不講武德,發生了甚么事?是這個樣子的。
那天,我和章魚老哥一起合作去捕獲珊瑚縫隙中的獵物,原本按照分工是:我充當哨兵的角色,尋找可能的獵物,并向它示意,以幫助他更好地追捕獵物。
不過誰曾想,在狩獵結束后,章魚老哥,突然毫無征兆地出拳,偷襲了我!
難不成他是想獨吞這些獵物?那也太可惡了。
后來,我從別的魚類朋友那里得知,這并不是章魚第一次“犯案”了。
甚至,在狩獵還未成功的時候,他都會搞偷襲,讓人防不勝防。
亦或是,他有著某種暴力傾向?
都有哪些受害者?
這并不是童話故事,而是發生在海底一些生動的場景,這項研究是由里斯本大學部等高校的科學家們帶來,最近發表在《Ecology》期刊上。在研究中,觀察到的“受害者”種類,其實很多,
例如金帶擬羊魚,俗名海鯉,分布于印度洋區,魚體側扁,略延長,棲息在礁沙混合區,用觸須搜尋獵物,屬肉食性,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又比如圓口副緋鯉,俗名黃秋姑,對,沒錯,就是常說的那個黃秋姑。其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區,
大魚多數情況下是單獨行動,而小魚則成群一起在沙泥底處覓食,屬肉食性,用觸須搜尋獵物,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還有尾斑棘鱗魚,它是珊瑚礁區中下層的肉食性海魚,其分布廣泛,東到夏威夷、西到紅海、北到奄美島、南到南沙群島等海域,都能發現它的蹤跡。
它通常生活在珊瑚礁附近,但也可以在2至40米深的瀉湖和落水湖中找到它。它是夜間活動的捕食者,主要以甲殼類和蝦為食,
以及,文章開頭提及的石斑魚。這是一類硬骨魚,通常情況下,身體較為粗壯,嘴巴很大大,它們可以很大,長度還能超過一米,不過,并不適合長距離的快速游泳。
在捕食過程中,它們會直接吞下獵物,而非咬碎獵物再吞下,它們的嘴和鰓形成一個強大的吮吸系統,從遠處吮吸獵物。
重點是,它們習慣吃魚、甲殼類動物,甚至還有章魚(狂丸:。,!)。
競爭和捕食,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嘛,相愛相殺啊這是,
以上魚類都在和章魚“組隊”時被毆打過,代入感很強,我甚至已經開始生氣了。
是控制?還是制裁?
這些“受害者”,是18-19年發生在紅海中的案例,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案例,發現:
章魚會在狩獵之中,對突然自己的伙伴魚,重拳出擊,
大家如果還對高中生物有印象的話,那么關于種間關系,應該是這么描述的:
但是,似乎章魚這種行為都不太符合這四種關系呢?
對此,科學家給出了兩種理論上的猜想:
1、控制隊友,以獲得更高的狩獵收益
完成狩獵后,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章魚便開始為所欲為,不想讓其他伙伴來分一杯羹。
科學家說:“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2、制裁隊友,給一些行為不端的隊友以警告
章魚出動狩獵,往往身旁會跟上著一群小弟,而這些中間,就有許多渾水摸魚,跟在后面想混飯吃的。
出工不出力?那可不行!
科學家們認為,章魚對于這種不端行為的出拳,是在警告,可以有利于之后更好的協作,進而提高整體的利益。
這種行為,簡單理解的話,就是章魚化身成為了一位管理者,對整體進行一個統一協調,
同時,又是一位裁判官,對一些行為不端的家伙進行一定的懲罰。
于是,在這個過程中,章魚同時兼任了“組織核心”、“管理者”和“裁判官”。在管理同時,他還用自己的裁判地位為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這種關系,比起先前種間關系,由更為復雜,在科學家們這里,被稱之為“章魚的特權關系”。
但是,章魚都欺負到頭上來了。這石斑魚明明不怕章魚,我建議,它干脆跟章魚干上一架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