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華為的麒麟一直領先不了高通驍龍?

文/小伊評科技


麒麟芯片為什么一直領先不了高通?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覺得有必要來詳細界定一下何為領先

如果我們把“領先”限定在CPU以及GPU性能這個方面,那么海思麒麟處理器的到目前為止確實只有在麒麟9000這一代芯片上具備超越或者是持平了高通同時代的處理器(此處的高通同時代處理器以下晚于麒麟發布的高通新款旗艦芯片為主,譬如麒麟9000之于驍龍888,麒麟990之于驍龍865),我們來橫向對比一番(只列舉近三年得數據)

2020年:麒麟9000和驍龍888

麒麟9000:單核1020 多核3750 GPU130幀

驍龍888:單核1130 多核3800 GPU122幀

2019年:麒麟990和驍龍865

麒麟990:單核 785 多核 3220 GPU 76幀

驍龍865:單核 930 多核 3400 GPU 89幀

2018年:麒麟980和驍龍855

麒麟980:單核 710 多核 2550 GPU 56幀

驍龍855:單核760 多核2900 GPU 71幀

數據來源Geekbench 5.1以及GFXBench 霸王龍3.1離屏

從圖中可以看出來,單就以CPU和GPU性能來說,華為海思麒麟除了在麒麟9000這一代在GPU方面有所反超之外,前幾代處理器相比于高通驍龍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GPU層面,相對于高通的差距甚至可以達到30%左右。麒麟芯片GPU性能比高通驍龍差應該已經是很多人的共識了。

那么高通處理器的GPU為什么比海思強呢?這就牽扯到GPU的架構設計了,高通的GPU采用的是自家自主研發的Adreno系列,而該系列其實是脫胎于著名的桌面GPU研發廠商ATI也就是A卡的。

當時ATI委身AMD之后由于無力進軍移動芯片領域遂將Adreno架構的前身imageon以2000萬的價格賣給了高通,在此基礎上高通研發出來了自己的GPU架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dreno

而華為作為一家大陸企業自然是無法獲得如此得天獨厚的資源,而且對于GPU的研究其專利壁壘和技術門檻是非常高的,所以華為只能使用來自ARM官方提供的Mail架構,但是由于ARM原本在核心方面的開發起步就比較晚,而且欠缺市場的檢驗其整體的能效比一直都很差,說白了就是想要達到同樣的性能輸出必須要浪費更多的電量,發熱也更大,這一點在三星系列處理器上體現的是最為明顯的,性能強,功耗大,滿載輸出五秒真男人(這也是為什么三星Exynos一直被詬病的原因之一)

而反觀華為海思相比于三星則沒有那么激進,更加追求實用,所以在性能上就一直不如高通的驍龍系列,但是勝在均衡,當然了在麒麟970上GPU的功耗也翻車了,滿載功耗達到了7.93W,遠高于同時代的驍龍835以及驍龍845,如下圖所示。

不過,隨著ARM自家架構的不斷發力,目前ARM公版的CPU核心架構的能效比表現已經很好了,幾乎已經達到了追上了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成績,所以目前高通也放棄了自家研發多年的Kryo架構轉而搭載ARM的公版架構。

而在GPU方面,今年的Mail G78架構進步明顯,根據ARM自家公布的數據來看,Mali-G78相比于Mali-G77的性能提升幅度可達25%,即便是在同等工藝條件下也可提升15%, 同時能效提升10%,機器學習性能提升15%。

而這一代的麒麟9000之所以能在GPU性能方面反超高通驍龍888,Mail G78功不可沒,當然了也和麒麟9000堆了24顆滿血核心有必然的關系(今年麒麟9000和驍龍888的GPU功耗都有些高,目前麒麟9000的峰值功率可以達到8.3W左右,而驍龍888也達到了7.7W左右,幾乎都是火龍的程度)


單純的站在旗艦芯片的CPU和GPU性能這個角度上來說,華為海思麒麟確實比不了同時代的高通,但是大家也不要忽略,華為海思是業內第一款搭載NPU芯片的企業,其發布的麒麟980由于內置了NPU模塊,AI運算能力大幅提升,而同時代的驍龍855根本沒有內置NPU芯片,而現在,NPU已經成為了行動電話處理器的標配。

另外,華為海思麒麟還是業內第一款發布集成5G基帶處理器的公司之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麒麟990 5G,而高通直到一年后才發布了第一款集成基帶的5G SOC 驍龍888。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在中端處理器市場,華為海思近兩年一直都是騎在高通的頭上的,麒麟810暴打驍龍730,麒麟820同樣吊打驍龍765G。

總的來說,華為海思和高通驍龍在技術沉淀和積累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目前這個差距正在縮小,如果不是華為被禁,未來的海思處理器的發展是非常可期的。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