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被國外卡脖子 大陸資料庫要破局了

2020年已逝,我們在網路上留下的一切痕跡都將被存檔。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產品——資料庫。

我們在朋友圈保存的文字和視訊、在銀行中儲存的數字化財產,我們對整個社會的管理、對經濟社會的維持,都是在成千上萬個資料庫的幫助下完成的,

于銀行而言,資料庫是“生命線”,它存儲著銀行多年來收集的數據資訊,包括用戶的財務隱私、銀行的交易記錄等重要資訊。

然而由于傳統資料庫在技術邊界、成本、可控性方面與時代技術、銀行業務創新需求而言越來越不相匹配,同時由于采購資料庫的來源單一,銀行一直陷入非常被動的處境,急需市場上出現更多類型的資料庫產品和廠商。

被卡住脖子的銀行

一位業內資深的資料庫專家最近感慨:資料庫,是銀行“命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十年起步不可,非大廠不行,

1989年,Oracle正式宣布進入大陸市場,很快成為銀行從業者眼中資料庫的代名詞,20多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只信賴和使用Oracle資料庫,金融拼的是長跑、誰活得久,而不是快跑、誰花樣新,對于把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的很多銀行從業人員來講,Oracle一直是第一選擇,而新興的大陸資料庫廠商只是“備選”,

“用Oracle就是安全,時間和太多的實踐經驗證明了這一事實。”平安銀行分布式資料庫技術負責人李中原坦言。

想在金融這一領域和Oracle這樣經受過時間驗證的資料庫廠商競爭,大陸資料庫廠商并不輕松,

騰訊云副總裁李綱表示,“在和銀行客戶交流的時候,大家都信任Oracle,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問題如果連Oracle都解決不了,那其他廠商也沒辦法。”

對于大陸數據廠商來講,Oracle的強大和不可替代性,成為他們繞不開的話題,而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因為長期使用Oracle,他們形成了較嚴重的路徑依賴,輕易不會更換資料庫。除非出現了新的業務場景,而現有的技術不能很好解決,否則很難讓銀行下定決心,

“畢竟系統的遷移和重新建設,需要大量成本,”李中原說道。從單機變為多機群體,故障發生的故障發生的概率和維護成本都會加大,這對整體的系統運維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形下,2020年大陸資料庫軟體市場規模200億元,Oracle等海外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了80%,

此前,《科技日報》總結出了大陸35項被外國“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資料庫位列其中,

但是,和Oracle等國外資料庫廠商相比,大陸資料庫長期以來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上,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采購來源單一使得銀行不僅要付出更高昂的采購成本,還時時受制于人,

2020年5月,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部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檀結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陸幾千家銀行,核心交易系統幾乎都采用了甲骨文或IBM的資料庫產品。

云廠商“破局之路”

Oracle在銀行業的影響力依然強大,但是云計算的出現,使得Oracle帝國堅固的城墻有了一絲縫隙,

云計算,讓大陸外互聯網巨頭嗅到了打破Oracle常年霸占資料庫領域的契機,各大互聯網巨頭云廠商拔地而起,2006年亞馬遜AWS成立、2009年阿里云成立、2010年騰訊云正式對外提供云服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Oracle資料庫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產品,但它和新興的云資料庫廠商相比,在成本和易用性上開始顯露疲態,

騰訊云的李綱認為相比Oracle等傳統資料庫,云化資料庫有成本低、容易擴容兩個特點:

一:云資料庫是分布式的,它的硬件要求、它的成本很低,任意一臺X86的PC服務器就可以運行。

二:云資料庫是橫向擴展的。因為云資料庫是分布式的,所以理論上它的橫向擴展能力是無限的,而用傳統資料庫的客戶,當面臨業務數據有了非常大的增加時,可能要再買一臺大型機,

目前,大陸有幾千家銀行,每個銀行所處的階段千差萬變,金融科技能力也呈現不均衡的發展狀態,即使同一家銀行的不同業務它所要的技術需求也迥然不同。

廣闊的市場和部分可以超越傳統資料庫的技術優勢,給了大陸資料庫廠商和Oracle資料庫競爭市場的機會。

就拿騰訊云為例,它便一步步通過在金融領域的深挖,獲得了不少銀行訂單:

2013年及以前,騰訊內部計費業務,以及微信支付(財付通)成立,使得騰訊資料庫在偏金融的場景中獲得了初步的鍛煉,

2014年,騰訊牽頭成立的民營銀行——微眾銀行成立,騰訊集團第一次將資料庫產品TDSQL,放進銀行的核心系統中。這是騰訊云第一次“吃螃蟹”,從此正式開始了向金融行業拓展客戶的步伐。

2019年,張家港行將其核心業務系統放在了騰訊云TDSQL資料庫上,這是傳統銀行第一次將傳統核心系統應用在大陸分布式資料庫,

從騰訊云資料庫的發展路線可見,互聯網云資料庫廠商一般先從自身偏金融業務開始,再嘗試向互聯網銀行發展,最后將資料庫產品應用并賦能到張家港行、平安銀行等傳統銀行,

其中,微眾銀行和張家港行在使用騰訊資料庫產品時,又有所不同。

微眾銀行是新成立的銀行,一開始便用的是分布式資料庫,不存在之前已有資料庫更換的問題。

但是張家港銀行等大陸大部分銀行,本身有自己集中式的資料庫,從集中式資料庫到分布式資料庫,這其中涉及到一個遷移的過程。

而“大機下移”相關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大陸資料庫廠商需要重點攻堅的對象,

銀行業“求變”,大陸資料庫加速發展

張家港行和平安銀行選擇大陸云資料庫廠商這一現象,看似“不走尋常路”,其實是整個銀行業正在積極求變、努力“上云”的一個縮影。

基于云計算的應用程式,比傳統系統提供更多的連接和功能,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因此獲得新興技術和高端技能。

李綱認為:“用分布式技術,所有的架構對客戶來說都是透明的,客戶可以在上面加持自己的應用、靈活的去發展,”

前不久,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核心系統完成切換投產,這一新核心系統也采用了大陸資料庫,

關于平安銀行為何放棄Oracle,選擇大陸資料庫廠商,李中原表示團隊內部也經歷了非常多的討論,

“信用卡這個項目在立項之處,平安銀行就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專門研究選型的問題。

在資料庫的選型上,選擇Oracle的呼聲最大,但最終通過各種論證,平安銀行最終選擇了騰訊云TDSQL資料庫,”

在選型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讓所有員工思想統一,另一方面需要把技術方案的優劣遞交給上一級的領導“敲板”。

李中原認為有三個原因,讓平安銀行最終選擇了騰訊云TDSQL資料庫。

第一,云資料庫的橫向擴容能力,讓平安銀行可以快速的進行自動化擴容,

第二,兼具同城多活和數據強一致性,同城多活方案會給業務系統設計帶來更大復雜度,跨機房服務調用帶來的耗時增加、帶來成本上升,但是騰訊云資料庫很好的平衡了這一點。

第三,騰訊云可以在自動運維上給予平安銀行支持,比如在Oracle資料庫上,平安銀行如果要部署一個幾百套資料庫的集群來做統一管理是很難達成的目標。

成本,也是平安銀行推動更換資料庫的原因之一,

李中原表示,“從硬件建設來看,把大型機擴容到目前TDSQL同等規模處理能力,僅此一項需要多花費大約幾億元;而從后續的維保角度,每年大型機的維保費用也更高,”

使用分布式資料庫,對于鞏固平安銀行整個系統的穩定和培養分布式資料庫方向的人才也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

“整個分布式集群的產品組件非常多,精通掌握每個組件其實很困難,我們著力把這些做得更加自動化,我們團隊幾十人,每個人對系統的掌握不一樣,但是自動化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系統運行和維護的效果是一致的,

而這對于員工來說,就需要更深入的學習、接觸更大的技術面。而同時,TDSQL的運維自動化能力也讓后續的運維工作更加方便,”李中原說。

目前,有許多實力較強的銀行已經展開對內部分布式資料庫的人才培養計劃,2020年8月,中行便在官網上宣布對“軟體中心2020年云計算與分布式技術培訓項目”進行采購,培訓人數多達上百人,

一場“銀行資料庫大陸化”浪潮

隨著大陸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銀行有了更多資料庫產品上的選擇。

2019年大陸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指出,將有計劃、分步驟地穩妥推動分布式資料庫產品先行先試,形成可借鑒、能推廣的典型案例和解決方案,為分布式資料庫在金融領域的全面應用探明路徑,確保分布式資料庫在金融領域穩妥應用,

除了平安銀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張家港等地方性城農商行、微眾銀行等新成立的互聯網銀行外,四大國有銀行其實更是走在了變革一線。

比如在2020年7月,大陸農業銀行分布式核心銀行客戶資訊系統便順利投產,完成全行8.37億個人客戶資訊數據下移和應用重構,實現架構轉型升級;

2020年9月,大陸工商銀行采用大陸資料庫,其對公理財系統完成從大型機到分布式架構的改造,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大數據體系由傳統架構向自主可控、分布式架構轉型,

國有大行系統的業務體量非常巨大且并發極高,天然會有對新技術架構的需求,

他們也可以深度地和BATJ等互聯網巨頭旗下云廠商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合作。

而隨著互聯網乃至5G、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有更多銀行出現單一集中式架構無法較好滿足某項業務的場景,這就推動著銀行擁抱新的架構、選擇更符合業務發展的資料庫產品。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