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比特幣亦漲得紅紅火火,美東時間周五(8日)上午更是一舉沖破41000美元大關,距離4.2萬美元只差“臨門一腳”,截至發稿,比特幣下跌至4萬美元附近。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這種加密貨幣視為一種通脹對沖工具,比特幣去年以來就“漲勢如虹”。繼2020年漲超300%后,該數字貨幣新年一周的漲幅已達約40%,有望成為2017年12月峰值以來第二好的一周。
比特幣的強勁牛市引來了機構投資者的注意,他們將其視為一種類似黃金的潛在安全資產,摩根大通(JPMorgan)的策略師最近表示,從長期來看,比特幣可能會達到14.6萬美元,因為它將與黃金爭奪“替代”貨幣的地位,
更夸張的是,該行此前還稱,目前地上黃金的價值約為12萬億美元,較比特幣市值當前價值4430億美元高出逾27倍,簡而言之,如果比特幣市值要與黃金相提并論,那么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就須從當時的24000美元漲到65萬美元,
華爾街對沖基金大佬、價值投資者比爾·米勒(Bill Miller)則稱,“比特幣是一種價格越高,風險就越小的資產”,他預計,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比特幣還會較當前價格再上漲50%到100%,
然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上周二發布了一份報告,稱比特幣為“泡沫之母”,并附上一張圖表,顯示了與其他市場泡沫(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和2000年代中期的美國房地產泡沫)相比,這種虛擬貨幣的驚人增長究竟是如何的,
有跡象表明,散戶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需求急劇上升,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錯失良機。Coinbase和Binance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交易活動激增,往往導致其平臺出現技術問題,而谷歌對“比特幣”的搜索興趣在本月初大幅上升。
此外,曾成功預測08年危機的投資家、歐洲太平洋資本(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執行官彼得·希夫(Peter Schiff)也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認為它是一種沒有內在價值的投機性資產,市場泡沫很有可能在某個時候破裂。
香港加密貨幣投資公司Kenetic Capital的執行合伙人Jehan Chu則表示:“基本面已經消失,非理性繁榮可能會加速比特幣在第二季度提前突破5萬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