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壞!一種常吃的菜竟是致癌菜?別怪我告訴你晚了

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部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一日三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蔬菜。

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價格“親民”,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必需品”,

正因如此,所以網上關于蔬菜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

最近,蕨菜、木耳、豆腐,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吃蕨菜一定會致癌”,“新鮮的木耳不能吃”,“吃豆腐會導致腎結石”等說法,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那么,以上種種說法果真如此嗎?一起來看,

吃蕨菜一定會致癌?

網上很多視訊和文章都說“別再買蕨菜了,吃了一定致癌”。此言論一出,讓眾多吃貨界的小伙伴驚恐萬分。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蕨菜的確具有“致癌性”,其內含有原蕨苷、蕨內酰胺、苯草酸、黃堿醇類化合物等致癌物,起主導作用的是原蕨苷。

原蕨苷經過水解后會產生一種致癌性較強的物質“二烯酮類化合物”,原蕨苷屬于遺傳毒性致癌物,它的攝入會改變DNA等遺傳物質,產生致癌作用。

原蕨苷和其他致癌物質一樣,本身存在劑量和致癌效應之間的關聯,癌癥的發生幾率會隨著劑量的增大、暴露頻率的增加而上升,

況且,癌癥的發生,通常是多種因素長時間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致癌物的接觸劑量和接觸頻度之外,個體的遺傳狀況、居住環境、健康狀況、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都在癌癥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再拿“劑量”來看蕨菜的致癌風險。如果將投喂給大鼠并引發惡性腫瘤的“劑量”換算到人體身上,相當于一個人每天吃350g~3.5kg的蕨菜,且要連續吃20年的劑量,

并且,蕨菜在經過烹調加工等處理后,致癌物的濃度也會大幅度降低,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蕨菜劃分在2B類致癌物中,也就是對人類可能致癌的物質,就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該物質對人類有致癌性,但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該物質對動物有致癌性。

其中的原蕨苷,致癌性評級更低,為“3類致癌物”,也就是沒有足夠證據表明該物質對人類和動物是否有致癌性,因此,吃蕨菜前要將蕨菜用沸水多焯幾遍,焯水剩下的水要倒掉,不可飲用,盡量避免食用涼拌類蕨菜,切記少量攝入。

綜上所述,所謂的吃了蕨菜一定致癌的說法是夸大的說法,一定要科學看待,不可以相信,

新鮮的木耳不能吃?會導致皮炎、呼吸困難?

有人說新鮮的木耳中含有卟啉類光敏物質,人吃了會導致皮炎、水腫、甚至呼吸困難,所以,只有將干木耳泡發之后才能食用,

此事需要區分看待,

新鮮黑木耳中的確含有一種化學名稱為“卟啉”的特殊物質,如果過敏體質的人吃了此種木耳,經過陽光照射后的確可能出現水腫、皮炎等癥狀。

但這種問題僅僅會發生在對卟啉敏感的人身上,這類人群通常患有卟啉病,多數是遺傳獲得,其發病率較低(約為1—5/10萬)。

針對正常人而言,新鮮木耳可以放心食用,并沒有相關文獻證明正常人吃新鮮木耳會出現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卟啉類物質經過日光暴曬會自行分解,這樣一來會降低過敏的風險,

當然,從實際生活出發,推薦大家選購優質干木耳,回家之后自行泡發(一定要控制泡發時間,降低安全風險),既實用又健康,

因此,新鮮木耳不能吃的言論屬于片面型謠言,不要相信。

吃豆腐會導致腎結石?

身邊很多人都說:“不能老吃豆腐,不然會患腎結石”。

剖析這則言論,首先要了解一下腎結石,由于尿液當中的礦物質濃度太高,甚至超過了飽和濃度,就容易在腎臟中結晶沉積出來,成為固體顆粒。

有多種礦物質會引起結石,這其中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約有80%的結石是由它導致的,除此之外,還有些腎結石是由尿酸鹽、磷酸鈣以及磷酸銨鎂等物質引起的。

豆腐與腎結石有關的物質主要是草酸、嘌呤以及鈣質,

首先,大豆經過浸泡后,本身會丟掉一部分草酸,豆腐當中的草酸含量不值一提,特別是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它們當中的草酸含量更低,

其次,大豆中雖然有較多嘌呤,但豆腐當中含有很多水,就會稀釋嘌呤的濃度,所以豆腐并不是高嘌呤食物,

最后,食物當中的鈣質可以結合食物中的草酸,避免草酸直接被吸收,也就是說,鈣攝入量不足反而會增加機體患結石的風險,豆腐當中的鈣質并不會誘發結石(而且豆腐當中含鈣較少),

綜合來看,豆腐的攝入并不會增加機體患腎結石的風險,不必擔心。

綜上所述,以上三種說法都不可相信,大家平常一定要注意區分,科學看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