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糞球之前 屎殼郎為什么要跳舞?

你知道屎殼郎會滾糞球,但不一定知道它還有滾前的準備工作——「跳舞」。

在一個成型的糞球面前,它并沒有急于推動,而是停了下來,然后爬到了糞球上,這是在干嘛?轉圈圈?

在旋轉過程中,屎殼郎有時還會停下來,在頭部朝下爬的同時,用腿將球向后推開一段距離,做短暫的停頓。

完成了上述一系列的動作后,屎殼郎才終于爬下球來,繼續把球滾走,

來自隆德大學部等高校的科學家們,將屎殼郎的這一系列動作形容成了「神秘的舞蹈」,看上去確實是挺讓人迷惑的操作。

為了搞清楚這個舞蹈的用途,科學家們設計了一些實驗:先用一個綠色光點模擬太陽,之后,在屎殼郎跳舞的時候,加入了一些額外的環境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當跳舞時發生了額外的環境刺激,屎殼郎會出現轉向,

而且,這種轉向,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會出現。如果是在滾動糞球的時候去騷擾它,不好意思,屎殼郎并不會理你。

基于這些觀察,科學家們認為,這個「舞蹈」,跟屎殼郎判斷方向有關,目的是幫助屎殼郎修正行走的路線,這可不是屎殼郎瞎爬的。

而跳舞時之所以要爬到糞球上,目的可能有兩種:

1、開拓視野。好的視線不僅可以更好地接收外界環境,同時,還可以防止其它甲蟲來偷襲;

2、方便調整方向,調整完方向之后可以直接從糞球爬下,方便繼續前進。

不過,屎殼郎這也就跳了個舞,如何就能知道「路在何方」了?這背后,究竟暗藏什么玄機呢?咱們前面提到了屎殼郎的「登高望遠」,目前是為了更好地接收環境資訊,那么,說起外界資訊,大家最容易想到什么呢?

對,就是太陽了,太陽東升西落的規律,像「指南針」一樣,作為方位坐標,是在合適不過的了,雖然太陽并不是靜止的,但考慮到屎殼郎的運輸時間平均只有6分鐘,太陽這期間的細微運動,問題不大,

對于屎殼郎來說,雖然太陽移動可能麻煩不大,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太陽的話,是不夠的,因為看不到太陽的情況太多了,如果天氣不好,或者太陽被云遮住了,那屎殼郎又該如何是好呢?

這個問題,可難不倒屎殼郎,看不到太陽的時候,它們就另辟蹊徑,用太陽的偏振光來作為參考,

日光的偏振光在許多生物中,都是重要的天然導航指標。比如:螞蟻、蜜蜂、候鳥等等,當然,屎殼郎也在其中,

這是因為太陽光經過各種折射和散射之后,在某一個區域上,會有各種不同偏振方向的光,組成了大氣偏振光模式圖,可以理解成為一個區域性的「地圖」。

雖然這個「地圖」受到地區、天氣、太陽高度等因素影響,有時候不太穩定。但是,屎殼郎看著這個臨時性的地圖,就可以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

OK,讓我們繼續加碼難度,既然你可以用太陽的偏振光,那如果太陽下山了,徹底看不到日光了,又該怎么辦呢?

這,同樣也難不倒屎殼郎。因為,它們有著獨門絕技:利用月光定位,具體點來說就是,就是利用月球周圍形成的寬而微弱的偏振光圖案,來進行定位,

這是得益于屎殼郎們自身極強的夜視能力,使得它們可以觀察到夜空中非常微弱的光特征,而且最重要的是,屎殼郎還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擁有使用月光定位能力的動物。不僅能用日光,還能使用月光,這就是強者的世界嗎?

最后,還有一種情況,可能不容易想到,那就是晌午時分。這個時候垂直于頭頂的太陽,是沒有任何方位上的參考價值的,在這種情況下,屎殼郎用來進行方向參考的是,風!

實驗發現,當太陽高于75°時,風向改變180°,屎殼郎的方向就會改變180°。而當太陽下降可以作為坐標后,屎殼郎對于風向的變化就不為所動了。

于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樣一只屎殼郎,白天的時候,它用太陽和日光的偏振光「地圖」指引方向;太陽達到了一定高度后,它就用風;晚上也不慌,月亮的偏振光,是它們的獨門羅盤,

這真的是從早到晚,全天候包辦了,總結起來,就是下面這樣,

為了全天不迷路,屎殼郎也是練就了一身的本領啊,從這點上來說,它可比我們都厲害多了。畢竟屎殼郎的這些本領,我是一個也學不來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