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某上海知名高校計算機科學系一名大二學生的言論,在知乎上點燃了炸藥桶:
有人贊他意志堅定,敢于勇斗惡龍,
卻也有人斥他“加速內卷”、“情商低”、“言論幼稚”。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課程設置、成績評定不合理,學生得了“卷病”
引爆討論的源頭,是某上海知名高校計算機專業大二在讀同學C同學,疑似發布在內部論壇上的帖子,被公開掛在了知乎。
知乎問題描述中,明確說明C同學是18級計算機系第一名。
這樣“拉仇恨”式的“凡爾賽”言論,瞬間就引爆了知乎,熱度206萬,沖上熱榜,
網友的熱議評論中,有人強烈反對他。
當然也有人挺他,認為他對不合理的高校教育體制提出批評無可厚非。
這位才上大二的C同學,到底經歷了什么樣的事,才會對自己所在的院系和周圍同學發出如此“嘲諷”?
C同學自己給自己的定性是“與惡龍斗,其樂無窮”。
上海知名高校,甚至是在全國都有名的計算機系,首先讓C同學失望的,就是課程體系、實驗設置的不合理。
比如體系結構實驗和理論的脫節、負責老師的“放羊式”管理、一學期三門不同匯編課程,缺乏整體知識體系構建…..
C同學不得不依靠自己從國中開始參加競賽積累的實踐經驗,總結查閱資料來彌補理論實踐脫節的問題。
而他的不少同學都證實,在這個過程中他積極地分享了自己整理的資料和經驗。
C同學要“斗”的第二點,是對不合理評分規則下,造成的學生漫無目的“內卷”:
為了得高分,有人把200行代碼的實驗寫出30頁報告;有人單獨給老師發郵件,試圖影響別人分數(被老師公開),
這些不滿的積累,使得他在新學期采取了非常手段來“對抗”這些現象,也因此在如今引發爭議,
比如,新學期中,他公開向助教提出大作業過于簡單。最后助教調整了大作業,讓完成原來的任務無法獲得滿分,新加了三個難度相對較大的高分任務,
還有在B課課程群中公開提醒老師設置報告頁數上限、希望提前大作業截止日期等等。
C同學則憑借自己的積累迅速完成作業,通過考試,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某業界知名開源廠商實習崗位上。
這就有了他發帖嘲諷“摸魚也不耽誤GPA,你們看重的,我不廢吹灰之力就能得到”。
C同學,何許人也?
C同學的吐槽是否真有其事?
他自己有什么樣的出身和經歷,能支撐起他的言論?
按照他在推特和部落格上公開發表的文章和資訊,他在上初三時就已經參加了NOIP(全國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提高組的比賽,并拿下一等獎,
進入大學部以后,他也根據自己的興趣,大一就讀完了CS:APP,暑假寫出了Tomasulo + Speculation 的 RISC-V 模擬器,
大二上又寫了xv6-riscv的多個lab,粗略讀完了OSTEP,之后用Rust實現了xv6,
總之,他說,在大二開始前,他所學的內容基本上已經覆蓋了這一學期的專業課。
此外,他還積極參與開源社區的建設,負責開發和維護校內資訊平臺SJTUG Mirror和軟體源鏡像服務SJTU-Plus,
與他接觸過的同學,也說他比較和善,樂于幫助同學,在編程和實踐方面的能力確實很強。
從他的經歷和項目中,不難看出他確實對計算機學科頗有天賦,更重要的,是他對學習CS學科存在的目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覺得,對分數、保研的追求使得一些同學在內卷中迷失了自我,而實際上,計算機系本科畢業能做的事情確實很多,這一點培養導向需要轉變,
其次,課程設計應當與工業界接軌,不是所有人都只做科研,會寫代碼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要提升課程水平,像這種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體系結構割裂課程體系,應該做一些調整,
當然,從長遠的角度看,追求高質量的產出才是CS領域科研、去工業界的最終目的。
量子位也與C同學取得了聯系,證實這一系列討論事件確有其事。
但是,C同學的一番牢騷諷刺,真正的目標可能并不是周圍的人,而是CS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目的,這樣的巨大而復雜的問題。
熱議背后的問題
當討論被延伸開去,引發人們思考的其實早已經不是誰凡誰卷的問題,更多的是:現行的CS教學機制、課程設計是否有亟待改進之處?
事實上,從這一熱議話題下的諸多討論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考教分離、課程設計不合理。
“上課1+1,作業/實驗造飛機”的現象,使得想要完成課程的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自學,
而在整體課業負擔比較重的情況下,想要通過自學的方式對單一課程內容做到深入原理,融會貫通,無疑是難上加難,
類似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拉到公眾面前來探討。
此前,清華大一新生的C++大作業“雷課堂”就曾引起爭議:
剛學了一學期C++,就被要求開發一款集直播教學工具“雨課堂”和視訊會議優點于一身的網路教學軟體。
對此,不少相關專業學生、老師表示,難度過高,加速內卷。
但任課老師則認為,作業太簡單,同學們又要吐槽區分度不夠了,
其次,容錯機制不足,
進了計算機系,卻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寫代碼,怎么破?
轉專業?卻面臨著先得成績排名專業前列的限制,
一條道走到黑?那么面對充滿挑戰的課程和作業,又不免迷茫失措。
而在部分高校中,又普遍存在對科研的單一追求,為保研,為出國,唯GPA論、內卷愈演愈烈,甚至催生出抄襲等不正當的競爭手段……
10多年不改的PPT、脫離實際等教學水平的問題,也被普遍提及,
在量子位與一位CS專業同學(某985高校)交流過程中,這位同學就回憶起了當年的一些往事,
PPT學生幫著做、上課就念PPT,甚至最后直接上自習。
還“試圖勸退”想跨專業學計算機的學生,而后這位學生問什么問題都答不上來,
后來,都是同班同學在幫忙一起輔導這位跨專業的學生,
還有類似下面這樣“可笑”的場景:
當然,這位同學也表示,這樣的情況只是個例。
據了解,這位老師目前“混”得相當不錯,“拿各種科研獎”,
然而現實卻非常的“反差”,有些教得好的老師,又有什么結果呢?
在目前科研為重的氛圍之下,大學部課程的教學水平又該如何保障,讓學生們能真的在課堂上學到東西,得以解惑?
正如網友們所說,且不論熱搜問題本身,其背后暴露出的種種客觀問題才真正值得關注、深思,
你又是否有類似的經歷、想法,想要探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