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是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癥狀,是神經、神經肌肉接頭或肌肉疾病所致,也正是如此,癱瘓患者往往康復困難,而脊髓損傷導致的癱瘓更是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
據外媒報道,德國波鴻魯爾大學部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一種新型的信號蛋白,成功恢復了脊髓完全損傷后癱瘓小鼠的行走能力,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脊髓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由于脊髓損傷所導致的社會經濟損失,針對脊髓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已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一大課題。
此前有研究表明,通過脊髓刺激療法,或繞過脊髓損傷的部位,有望恢復某些肢體功能,波鴻魯爾大學部卻采用了一種與之不同的新方法,通過一種超白細胞介素-6(hIL-6)的蛋白質來修復受損的神經軸突。
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些由于持續壓迫導致脊髓完全損傷的小鼠身上進行了試驗,這些小鼠因脊髓損傷后腿失去行動能力。他們過將產生的hIL-6基因程式包裝成一種普通的病毒載體,并將其注射到小鼠的大腦感覺運動皮層,
結果發現,那些注射了hIL-6的癱瘓小鼠的注射部位周圍的運動神經元自身開始產生hIL-6,而且它們通過軸突側枝傳遞給其他負責行走等動作的神經元。
而在兩到三周后,即使只注射了一次hIL-6,癱瘓小鼠的后腿就恢復了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只對少數神經細胞進行基因治療,就能夠同時刺激大腦中各種神經細胞和脊髓中幾個運動神經的軸突再生,并恢復癱瘓小鼠的活動能力,這是此前從未有過的,
目前,該研究還處在早期階段。下一步,研究小組將測試在小鼠癱瘓后的數周后在進行治療,是否同樣有類似的效果,而這也將為未來應用在人體身上帶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