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視訊、看網劇、追綜藝,短短的幾個詞卻概括了當下超過一半年輕人的娛樂方式。
沒錯,相對于文字,視訊這種藝術載體可以在短時間內輸出大量的內容,而且在聲音和色彩的協調配合下,觀眾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但是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頻繁的卡頓,出現緩沖界面,尤其是在劇情正到關鍵時刻,這種感覺是非常讓人抓狂的,
那么這種情況真的可以把一切原因歸咎于網路嗎?答案并不全是,因為在網路帶寬的背后,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那就是不同的視訊編碼標準。
多種標準,唯快不破
如何解決看視訊不卡頓,經常緩沖的尷尬,提高網速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有經濟去無限提升自己的網路帶寬,而且流視訊平臺需要照顧到不同的人群,
讓盡可能多的用戶流暢觀看視訊,所以通過編碼方式縮小視訊的體積和提供不同畫質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近二十年來能夠成為國際主流的編碼標準并不多,分別是H.264,H.265,以及目前最新的AV1。
H.264
在智能機或者MP4這種產品流行的初期,大家拍攝或看到的視訊采用的基本都是H.264視訊編碼標準,
這項標準是2003年正式發布,所覆蓋的領域涵蓋了如有線電視遠程監控、交互媒體、數字電視、視訊會議、視訊點播、流媒體服務等,
其中H.264普及開來的重要一點是其顯著的壓縮效率,采用該標準的衛星轉發器發送的高清電視節目,
可以從過去的1個頻道增加到3個頻道,所以直到今天各類高清機頂盒的標準配置依然是支持H.264的SoC芯片,
H.265
但是隨著畫質的不斷提高,H.264的劣勢越發明顯,所以目前主流編碼標準采用的是2012年國際電聯(ITU)就正式批準通過的HEVC/H.265標準,該標準全稱為高效視訊編碼(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如今我們能夠通過視訊平臺、隨身碟等外接設備流暢的觀看超高清視訊都要感謝H.265編碼標準,因為相較于上一代技術。
H.265的編碼標準僅需原先的一半帶寬即可播放相同質量的視訊,有效的壓縮了視訊體積,除了流媒體平臺,現在旗艦行動電話拍攝出的4K視訊也是用這個格式保存,
AV1
AV1是目前業界最新的開源視訊編碼格式,它是由思科、谷歌、網飛、亞馬遜、蘋果、Facebook、英特爾、微軟、Mozilla等組成的開放媒體聯盟開放媒體聯盟(AOMedia)于2018年初聯合開發并最終定稿。
這項標準在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是完全開源,免去了使用H.265標準的高昂專利費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第二是針對互聯網打造的編碼標準,可以更好的適應視訊平臺,降低帶寬要求,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對硬件要求并不高,降低了使用門檻。在4K甚至于8K的不斷普及中,AV1有極大可能成為H.265的替代品,
目前AV1格式已經得到了行業的普遍支持,其中硬件方面移動平臺的聯發科天璣1000系列/電視芯片MT9602,RTX 30系也支持,
軟體廠商方面則有微軟(Windows 10)、Google(Chrome)、亞馬遜、蘋果、Facebook、思科、ARM、Mozilla、Netfix、騰訊、愛奇藝等等。
需求是迭代的唯一理由
其實隨著我們看到的視訊清晰度不斷增長,使用更高效的編碼標準進行迭代是必然趨勢,不過前提是視訊資源要足夠多,
比如H.265誕生的前五年里,由于4K資源如同鳳毛麟角,H.264標準就可以滿足流暢觀看視訊的要求,就不會有人在意編碼格式。
到了今天,本著“4K先行,兼顧8K”的主路線,越來越多的超高清視訊會得到拍攝和播出,支持AV1編碼標準將會成為主流,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過流媒體觀看8K視訊都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