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輩子國小數學老師了……”
“我做了40年英語老師了……”
“我是網紅‘滅絕媽媽’……”
這位集多重身份于一體的“老師”,分布在猿輔導、高途課堂、清北網校和作業幫四家在線教育企業的廣告中。不僅如此,這位“分身教師”還在抖音賬號“媽媽再滅我一次”中持續更新“滅絕媽媽”系列視訊, “打工人”的靈魂溢出屏幕,
圖源:網路
這種巧合的背后是在線教育競爭白熱化帶來的烏龍,只管找了同一家供應商,卻沒有對廣告素材進行審核。
這也讓在線教育再次面臨信任危機,家長們是在觀望中前進還是止步不前成為令不少消費者頭疼的問題,
家長:線上課程的效果要靠“眼緣” 線下教學更貼心
張研(化名)嘗鮮在線教育的時間要早于身邊的其他家長,她的孩子小遠(化名)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用英語平板練習口語了。
“我是比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目前孩子在上編程和數學”,在張妍看來,疫情并不是推動她選擇在線教育的主要原因,“最初上了幾節體驗課,老師講的淺顯易懂,孩子比較喜歡聽,就報了。”
至于很多家長擔憂的互動性問題,張妍認為這要取決于教師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吸引度。“(互動性)還可以,像我們孩子的這些輔導老師,一般有問題問就會及時解答”,在她看來,如果孩子本身不想讓管,也不去問,自然意義就不大。
張妍講述,小遠之前也有試學過其他輔導機構的線上課,但就是不感興趣,進去一會兒就退出來了,“現在的老師他就很喜歡聽,”
不過,并不是所有家長都像張妍一樣遇到對的老師,小遠好幾個同學的家長就不太認可這種方式,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學進去成為他們的顧慮。
小然(化名)是小遠的同班同學,她的媽媽王怡(化名)對在線教育的態度就比較謹慎。
“如果想培養奧數能力,可以線上找一些大品牌比較”,在王怡看來,如果想給孩子補文化課,線上課程的針對性就不如線下老師了,
王怡一直有一個顧慮,雖然她也認可線上課的部分內容,但其實還存在觀望心理,“因為線上課從內容到形式很多貼合大城市,和其他城市教學不是那么接近,擔心上課之后不能反哺學校成績,線下課在這方面就貼心多了。”
對于類似王怡這樣徘徊觀望的家長來說,帶有“欺騙性”的轟炸廣告不僅不能夠起到宣傳的作用,反而會降低他們對在線教育的信任感。
看到“分身老師”在不同機構的代言短片后,王怡感慨道:“看了這些廣告,更不想報名了!”
在疫情發展依舊存在不確定性的當下,在線教育依舊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在它火爆發展的背后,為何會讓家長們“愛”得如此小心翼翼呢?
弊端:營銷噱頭配不上教學質量 地區性差異限制發展
2020年在線教育的發展實現了新一輪的增長,這與突如其來的疫情不無關系,國家推出“停課不停學”政策為其提供了空間。
根據艾媒咨詢此前推出的《2020大陸在線教育行業創新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預計達到3.51億人,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超過4800億元。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的爆發式增長屬于短期現象,長期來看確保用戶留存率將是在線教育行業玩家確立競爭地位的重點。
疫情帶來的爆發現象的確只是短期效應,其之所以能夠發展同時受到科技和資本投入的影響。
大陸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指出,除了疫情和家長方面的焦慮,科技的發展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一個新興的工具,各方面都對其懷有期待和好奇心,在認識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會對在線教育形成一種盲目追求,”這種追求不僅僅是家長端,更有資本的涌入,“社會的投資者也在認識不夠深的情況下,對在線教育產生的投資回報期望過高,資本大量涌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發展。”
這種盲目追求勢必會帶來弊端,資金投入過后的教學質量卻難以保證,不少在線教育平臺把過多的資金放在營銷推廣上,各大城市的主流商圈、捷運站、小區電梯等都能看到教育廣告的身影,甚至成為各大綜藝的標配。據幾家頭部企業的財務報告顯示,跟誰學、YouMeLive有道等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占總收入的100%以上。
圖源:網路
儲朝暉研究員表示,資本帶來的發展可能質量未必很高。近年來,許多教培機構由于資金、收費等問題出現了破產、經營難以為繼的狀況,也側面印證了盲目投入帶來的弊端。
此外,在線教育這一模式本身就存在著溝通差異,無法因材施教限制了資訊傳播的完整度和針對性,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張書樂對新浪科技表示,在線教育最大的弊端依然在于地區性差異,盡管線上教培能夠縮短地域距離,但大陸各地區的教學要求、考試模式都不一致,“就如同聯考全國統一卷時代的黃岡密卷與海淀區試卷的差異一般。” 這樣的地域性差異、考試需求差異,僅僅靠搬運課程并不能填補這種缺憾。
正如王怡所講述的那樣,“每個地方的教育風格不一樣,線下班的老師相對接地氣,更能抓住考試薄弱點。”在張書樂分析師看來,在線教育用戶潛意識的這種應試思維也會加重地區差異帶來的教學效果。
對策:家長為孩子擇優選課程 企業要豐富差異化教學資源
目前,在線教育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需求已經趨于飽和,2021年各大在線教育平臺勢必要開始進軍下沉市場,因為三四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有限,且受空間限制的影響,其對線上教學的需求是可見一斑的。
在這種情況下,細分賽道不僅僅要在學習階段下功夫,更要針對區域性的需求差異靈活調整內容安排,
根據艾媒咨詢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教育行業各細分領域吸引眾多投資加入,其中素質教育領域發展潛力被資本看好,投資事件數量最多,為34件。可以看到,在線教育細分領域已形成學前教育、K12教育、職業教育等多個賽道,
圖源:艾媒咨詢
張書樂分析師表示,現在的問題依然是圍繞教學地域差異,該如何解決,并真正讓用戶有體驗感成為關鍵,“這種體驗感分兩種,學生有興趣、家長見成績。”他進一步指出,可以通過組隊的方式,和線下教培機構開展合作,形成線上教學與線下資源的進一步融合,大規模地吸納地域差異性的教學資源上線。
儲朝暉研究員也強調了企業靈活多樣的重要性,“教育培訓機構要順應需求和趨勢,要靈活多樣,最終目的不是把內容簡單地培訓給學生,而是服務學習,”
企業轉變思路是一方面,而對于家長們來說,面對更加多元化的課程選擇,又該如何為孩子合理安排課程。
儲朝暉研究員建議,在線教育課程不是越多越好,在總量上要有所控制,“比如,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一天最多不超過一個小時,中學的總量也不能超過兩個小時,畢竟課程多了效果也不好,對孩子的視力和各方面都有傷害。”
他進一步指出,必須要根據需要為孩子選擇課程,內容上要適合孩子,企業資質和教師資質也要信得過,“不能隨便找一個人來講,講的人是誰都不知道,”
張妍也向新浪科技講述,“之前有課感覺不錯,孩子上了一下就退出了,問他為什么,是嫌我給他的事太多了,”
可見,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無論是家長還是企業都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為他們選擇適合的方式,
教育機構的代言人可以“分身”,但孩子的教育卻不能“分神”。家長們都想在茫茫大海上精準遠航而不觸礁,不僅需要有精準的導航儀,還需要有自我判斷力,在線教育作為“導航”的方式之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精準度,與家長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共同幫助孩子順利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