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常規的空調都有制冷、制熱、除濕三大功能,基本上足以應付很多地方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各種氣候情況使用,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冬天太冷,我們往往會選擇電暖器、電暖風、電油汀等等;如果夏天太潮濕,我們又大概率會使用除濕機。
總之,空調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愿意使用制冷功能,而將其他功能浪費掉,這是為什么呢?
空調和其他取暖器制熱有什么區別?
傳統空調的制熱功能是通過壓縮機進行制熱循環,將室內的冷空氣搬出去,將室外空氣的熱量搬進來,其中電量消耗本身不產生熱量,所以電熱轉化率可以達到200%-500%,
而傳統的小太陽、油汀、暖風機、踢腳線等取暖電器都是采用PTC、電熱絲發熱的原理,制熱轉化率大致都只是90%-98%之間,
雖然空調看上去制熱效率最高,但由于其本身不發熱,就會造成以下幾個問題。
由于空調的壓縮機往往都置于戶外的外機中,遇到一些極端天氣時,如本次南方普遍遇到的零下十度等嚴寒天氣,空調制熱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還有的老空調遇到這種情況就直接“罷 工”,
就算開始工作,制熱效果也是很差,前20分鐘往往吹的都是更冷的風,那你想想這樣不是更難受嗎?
其實就算是極寒天氣,在南方的小伙伴遇上的時間也不多,往往是一年一次,或者兩年一次,
更多的時間,南方的冬天還是陽光明媚的,氣溫也是處于一個相對于舒適的范圍里,帶有制熱功能的空調,可能整個冬季也就用幾次,而購買帶有制熱空調的價格相對于只帶有制冷功能的空調來說,價格就要高出許多。
而在極端寒冷時依舊能發揮出相對較好的制熱能力的空調往往都需要搭配電輔熱,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電費消耗量驚人,
以歐式快熱爐、踢腳線和電熱油汀為代表的全屋加熱型取暖器,它們的好處就是可以迅速加熱,無需像空調一樣等待半天,讓你到家就能感受到溫暖,另外一個優勢就在于它們都是采用低置式,放于地面上,可以更好的溫暖腳部、腿部,
但缺點就是加熱室內到相同溫度下,這些全屋加熱型取暖器的耗電會是普通制熱空調的兩倍左右,但面對寒冷的冬季、能舒服一點就舒服一點吧,
畢竟相對于北方那昂貴的取暖費,這些電費還是相對低廉的,
如果你覺得全屋加熱型取暖器過于費電、奢侈,那么還有一些局部取暖器供你選擇,耳熟能詳的小太陽、暖手寶、電熱毯就是高性價比的代表,
這類取暖器重在局部取暖,可以集中火力來重點加熱需要溫暖的地方,如腳底、手背等,這種產品不僅效果好,還十分省電經濟,并且還具有便攜性,
空調也有除濕功能,為什么還要用除濕機?
首先,空調在設計時是有最佳運行濕度的,根據國標,無論在哪種工況下,濕度最好都不要超過70%,如果在高濕度的環境下運行,會帶來極高的耗電,
像廣東這種濕度環境,僅僅下降一度就有可能多耗50%的電。
其次,能效等級越高的空調,雖然制冷效果很好,但除濕效果一般。因為風量和散熱片面積大,使得散熱片表面溫度不會特別低,從而降低了水凝結的效率,
最后,空調除濕的本質是制冷,如果在比較濕冷的地區,開空調除濕體驗非常不好,
而除濕機專門為除濕設計,壓縮機功率更小,也更適合在高濕度下運行,比空調省電,同時體積小,可以隨意移動,放在需要除濕的房間即可。
因此,如果所在地區濕度不算很高,偶爾需要除濕,用空調即可。如果是沿海等高濕度地區,用除濕機效果和體驗更佳,
另外要注意的是,相對濕度會受到溫度影響,溫度越高,空氣水分飽和極限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也就是說,不同溫度下,即使相對濕度相同,實際含水量也是不同的,
我們可以把空氣比作一個水瓶,假設此時北京氣溫10℃,該溫度下水瓶最大容量為100ml,于是相對濕度50%時,空氣中實際含水量為50ml。而廣州氣溫20℃,由于氣溫更高,水瓶最大容量增大到200ml,相對濕度同為50%的情況下,實際含水量為100ml。
顯然,盡管相對濕度同為50%,但廣州的空氣比北京更潮濕,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到了回南天,家里的墻壁和地上就會開始冒水珠。
三四月份氣溫還不高,此時濕暖空氣順著海洋進入大陸南方地區,帶著大量水分的熱空氣遇到了室內的冷空氣,就像大瓶子的水倒進了小瓶子,一下子就溢了出來,所以一定不要以為回南天開窗通風可以除濕,這樣只會讓更多濕氣進入室內凝結成水珠,正確的做法反而應該盡量關閉門窗,
寫在最后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空調雖然是一位制冷制熱除濕樣樣全能的選手,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你所處的地區對制熱除濕需求不是特別大,只是偶爾應付一下,那么空調的附加功能確實非常實用,沒必要單獨購買相應電器,
但如果你所處的地區一年中有很長時間潮濕或者寒冷,那么空調的附加功能可能就不如單獨購買一臺電暖器或者除濕機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