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六月,微軟將一個長度十二米,直徑約三米的數據中心沉入了蘇格蘭的海底,這個數據中心裝載著八百四十八臺服務器,準備進行長達五年的可靠性測試。但電器大都是特別怕水的,為什么微軟還要將服務器部署在海底呢?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給服務器降溫,我們的個人電腦都要使用到風扇來給CPU散熱,更何況是無數臺服務器聚集在一起的溫度了。對此服務器的各大廠商們也都想盡了降溫方法。
比如華為就在貴州的一座大山上建立了一個數據中心,因為這里的氣候適宜,即便是在最炎熱的夏季溫度也只有二十度左右。還有位于杭州千島湖的阿里巴巴,也利用了深層湖水的循環流動來給服務器散熱。以及距離北極圈不過七十千米的facebook,更是利用了這里的冷空氣來給服務器降溫。
而微軟公司將服務器放入海底的這個想法則是利用了水的傳導性。
- 首先海水的質量較大,流動性廣泛,且溫度很低,服務器利用周圍的水流解決了最基本的散熱問題。
- 同時從環境來看,服務器在水下的熱度所產生的影響只有千萬分之一,并且還可以利用海浪發電,為服務器提供更多清潔、可持續的能源。
-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了成本。據統計,全球數據中心每年消耗的電量占到了全球總電量的百分之二,而其中的能量消耗成本是整個it行業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與其花費巨額代價買空調或者風扇降溫,不如直接將服務器沉入海底,利用可再生能源給數據中心帶來足夠的能量。這個項目被稱為Natick。
微軟公司為了讓這個方案可行,也是下足了血本,他們請來了法國的一個專門研究軍用潛艇密封性和防水性的專業團隊,并用一百五十天時間嘗試試驗才取得成功。
不過這個方法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部署在海里的服務器無法進行正常維護,只能持續幾年時間后重新取回,然后再用新的服務器來代替。所以微軟為了延長服務器的使用壽命,會用氮氣填充來防止內部的腐蝕。
其實早在二零一五年八月,微軟就曾在加州的海岸附近進行過為期四個月的試驗性嘗試,最后的結果跟預期相符,因此才將這個項目延續下來。
而這個項目的好處除了降低成本之外,還值得一提的就是距離了。延遲對于網路提供者來說簡直就是災難,而降低延遲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服務器盡可能的靠近用戶。
目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距離海岸兩百公里以內的范圍,而將服務器部署在這里,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延遲的問題。
微軟維護不起一個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