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窮其一生而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他還有什么其他數學成果嗎?

2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發現,似乎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

30多年前,陳景潤是大陸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證明了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及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簡稱1+2。他的這一發現被稱為陳氏定理,這是距離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成果,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陳景潤完成了1+2的證明后,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中。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去世,他生前沒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

證明了1+2是陳景潤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成就,除了這項成就很少有人聽說陳景潤還有什么其他成就。其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不是一篇幾頁的論文就能搞定的,要徹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很可能需要用到新的數學規律甚至新的數學分支。這就對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同時也需要有非常強的科研能力。你看到了陳景潤證明了1+2之后的光榮,你沒有看到他為此付出了多少,也不知道他在那之后又付出了多少。通過文獻檢查可以看到,陳景潤成名后,幾乎每年都有數篇論文發表,甚至在他去世的當月也有論文發表在《數學學報》上。這些論文絕大部分是數論領域中的研究,很多與哥德巴赫猜想有著密切的聯系。陳景潤雖然沒有最終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但他的工作會為其他研究者鋪平道路。

對科學家來說,能夠做出一項研究成果已經很不容易,尤其是比較重大的研究成果。即使是非常杰出的科學家,一生中也可能只有一兩項比較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陳景潤的那個時代能夠做出1+2這樣的成果實屬不易,現在的科學家能夠有他那樣鉆研精神的不是很常見。那種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比1+2還要重要。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華羅庚教授有一段話,是這樣講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変,生物之謎,日用之繁,數學無處不在。凡是出現量的地方,就少不了數學,研究量的關系,量的變化,量的變化關系,量的關系的変化,等現象,都少不了數學。數學之用,貫穿到一切科學的深處。缺少了它就不能準確刻畫客觀事物的變化,更不能由已知數據推出其他數據,進而,就減少了科學預見的可能性,或減弱了科學預見的精確性。任何一門科學只有充分利用數學手段對其研究對象進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時才算是一門科 學。因此,物理學也好,生命科學也好,它們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只有充分應用數學這一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們オ可能取得突破。

  2. 搞不懂為什么要去搞這些研究?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3. 這絕對是諾貝爾獎級別的,雖然數學沒有諾貝爾獎

  4. 御用文人徐遲塑造了陳景潤這個當代愚公的神話故事。陳氏定理是胡編亂造的錯誤定理,當然沒有什么用處,而徐遲竟把沒有用的東西稱為無價之寶,這樣愚弄天下人的詞句都能造出來,比放衛星的年代還能吹,太荒唐。

  5. 有什么用呢?搞不懂

  6. 用超級計算機能算出最終猜想嗎?

  7. 實際上,可以轉化研究質數的周期性,他的最大周期是多少。

  8. 陳景潤的1+2跟哥德巴赫猜想的1+1完全是兩碼事

  9. 數學上應該這樣:第一步:解:,第二步:枚舉2、4、6、8、10等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第三步:綜上所述,同理可得任何一個偶數都能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10. 數學證明只有證明或者未證明,從來沒有什么最接近一說。兩個看起來非常接近的命題,完全可能一真一偽。所以,沒有證明,就是沒有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