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網IP通常以192.168開頭,這事得怪路由器的生產廠商。
配置路由器的人往往會使用路由器默認的IP地址作為網關,換成其他的IP地址既費腦子又費事。還別不相信,經常做網路維護的人設置IP地址,“192.168”輸入得賊溜。但這還不是根本原因。
早期的寬頻接入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同軸電纜,最早的NAT網關設備(網關好比家里入戶的大門,IP地址就是門牌號)默認IP地址就是192.168.0.1,所以到了用戶這里網關就只能使用192.168.1.1。
路由器的制造商們為了便于維護和售后服務,就默認的在路由器內設置了192.168.1.1,從而避開了192.168.0.X這個網段。設置IP地址從1開頭也僅僅是為了避免造成IP地址的浪費。
局域網IP地址通常以192.168開頭還真的只是習慣,192.168并不是設置局域網IP地址的唯一選擇。很多企業都選擇10.或者172.16開頭規劃局域網。
IP地址的組成
對于電腦和網路設備而言IP地址和其他數據一樣都是0、1這樣的二進制組成,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組成,轉換4段十進制數僅僅只是為了便于人分辨和使用。
比如二級制的1111 1111轉為十進制就是255。
IPV4的IP地址在1993年時采用了“分級式定址”,將IP地址分為A、B、C、D、E五個類別,每個類別的地址都是由它們的前3位來標識。A類一般用于政府、B類一般用于公司、C類一般用于共用、D類一般用于主播、E類一般用于實驗。
其實在IP地址分類之前,沒有子網掩碼一說,32位的IP地址是由8位的網路地址(指定主機連接到哪個網路)和“剩下的”主機位(指定了主機在該網路內的地址)。這樣分配IP地址在局域網出現之前是可行的,因為那時只有很少大一些的網路(ARPANET)。但局域網出現的早期,就已經顯現出不夠用了,所以才進行了分類,引入了掩碼一說。
如今一個完整的IP地址離不開掩碼,IP地址與子網掩碼進行按位與運算得到子網地址。每個IP地址都被分為兩個部分,即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路由器轉發數據包時更方便的尋址。
舉個例子:
信件、包裹往往是同一個省的放在一起,然后同省中同一個市的再放在一起進行寄送。最終送件的派件員只需要查看街道和門牌號碼。路由器先看數據包的中目的IP的網路地址,把這個數據包送到某個網路時后再根據該數據包中目的IP的主機部分從該網路中找到目的主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網路地址=網路號,主機地址=主機號。這才是IP地址“分級定址”的真正意義所在。
為什么出現了10.X.X.X、176.16.X.X和192.168.X.X這樣的局域網IP地址?
那是因為早在1990年代中期IPV4地址就已經面臨了短缺的問題。于是乎就有人開動了大腦:IP地址確實不能重復,重復了就意味著數據會送錯。但可以確定一個私域的IP地址供大家免費在局域網內使用,這些私域IP地址可以在不同的局域網重復使用,只要確保在同一個局域網不出現IP地址重復就可以了。NAT技術(網路地址轉換)就在這樣的場景下誕生了。
這就好比程控電話,你先撥打對外能正常接通的電話號碼,再由程控交換機轉接分機號。NAT技術就像程控交換機的作用。這樣很大程度上緩解了IP地址枯竭的問題。
所以五類IP地址中A、B、C類地址劃分了一部分作為私有IP地址,供大家免費使用。家用路由默認出廠基本都是192開頭的,因為子網內需要的IP地址數并不要求很多;而10和17.16開頭的一般用于企業,因為可分配的IP地址數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比如:0.0.0.0只能做源地址;255.255.255.255是廣播地址;127.x.x.x為環回地址供本機使用。
總結
與其說現在局域網IP通常以192.168開頭而不是1.2或者193.169開頭,是因為網路技術演變的結果。小編更加愿意相信這是人們的習慣使然,這就好比現在我們走路或者駕車是靠右行駛,如果有一天規定必須靠左行駛,那么肯定每個城市會亂套。而交通法規也是建立在原有的公信基礎之上,才能成為行之有效的法規,IP地址的規劃也是一樣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
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標準里規定的私網地址段,和習慣沒關系。
局域網IP通常以192.168開頭,這事得怪路由器的生產廠商。—— 這句話值得商榷。
終于懂了[笑哭]
其實就是私網地址,不需要申請就可以直接使用。192.168因為是C類地址,對于小型網路來說足夠了,所以大家都會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