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帶回了月球正宗“土特產”——月壤,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品,而對于這些“土特產”,我們有幸將在三月一睹其真容,
據媒體報道,在2月22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首次公開亮相后,這些月壤將于3月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屆時人們將可以看到這些來之不易的月球“土特產”。
據悉,這些月壤作為國家博物館GB93484號藏品,將于3月將在國博展出,目前,月壤已運抵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策展、布展,待這些準備工作結束后,屆時,月壤將放在精心設計的容器中展示,
而對于月壤容器,國家博物館也是經過精心設計,外觀借鑒自該館的系列青銅“尊”造型,內部由地球、大陸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并且其尺寸也有特殊的意義。
容器整體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384400km;整體外部造型寬22.89cm,象征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
最特別的是容器內部的地球與月球間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繪的“天有九霄”,寓意大陸探月突破極限、跨越“九重”。
而從公布的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放大視角來看,月壤顆粒中含有多種不同顏色的顆粒,而不同顏色顆粒也代表了不同成分,其中,褐色多為玻璃;黃色部位為玻璃,部分為橄欖石;白色多為長石和輝石;復合物顆粒則為巖石碎屑。
為什么要采集月壤?
月球表面幾乎完全被月壤所覆蓋,對月壤的研究,會直接影響環月軌道探測器探測結果的準確性。此外,對月壤的認識和研究是月球探測,以及未來建立月球早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礎,
月壤作為未來月球資源的首選利用對象,月壤中含有主富的氦-3,大概是地球含量的百萬到干萬倍級,而氦-3是未來核聚變的可選燃料之一。
月壤要怎么用?
原則上將分為水久存儲、備份永久存儲、研究和公益四種基礎用途。而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其次一部分入藏國家博物館進行公眾科普教育,
當然,還會將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協議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此外,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月壤能種菜嗎?
其實在嫦娥五號剛帶回月壤后,就有網友提問其是否能夠用來種菜。對此,專家給出了回答,稱月球土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不能種菜,
月壤主要包含巖石、巖床的碎屑、P擊產生的玻瑞質微粒等,顆粒質地極具微細,但卻像刀尖一樣銳利。它主要由氧(O)、硅(Si)、鐵(Fe)等元素構成,不含有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干燥,所以無論種菜還是種馬鈴薯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