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稱,陳薇院士團隊、鐘南山院士團隊均已分別部署新型疫苗的研發工作,
據悉,國家納米中心團隊正在和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合作進行疫苗新型納米載體的研發,而在納米顆粒作為載體方面,大陸的基礎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一些變革性的新技術改變了很多領域,包括疫苗研制。例如,已在國外進入緊急使用的mRNAcovid19疫苗,就是通過人造納米“蛋殼”(脂質體納米顆粒LNPs)把激發體內抗體的RNA帶進體內。
專家表示,納米載體像一輛有導航的汽車,把藥物運到指定地點,一方面提高藥物的效率,另一方面減少副作用。
陳薇院士團隊已經獲批有條件上市的covid19病毒疫苗,使用腺病毒載體技術,此前獲批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也使用該技術。“病毒載體和納米載體有共通之處,例如在大小上,兩者都是在100個納米左右。”
另外,大陸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的組織下,大陸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廣州銳博生物創始人張必良面向大陸的疫苗研發者們進行了covid19mRNA疫苗開發生產的項目匯報。
同樣是mRNA疫苗,張必良團隊開發的mRNA疫苗在2到8攝氏度的環境下保存半年仍然有效,而國際上現有的mRNA疫苗,由于技術不同,有的需要在零下70攝氏度,有的需要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保存。
相較于藥物,疫苗給普通人使用,載體的安全性要求極高,而且還有更特殊的要求——讓mRNA在體內短時、高效表達,任務完成后即刻“消失”。在前期藥物載體研發經驗的基礎上,團隊針對covid19病毒疫苗研發出了自己的脂質納米顆粒,
張必良團隊的covid19mRNA疫苗保存溫度之所以能夠大幅提升也是由于其具有專利技術的脂質納米顆粒。一支mRNA疫苗聽似簡單,但從合成原料、到輔助用酶,再到制劑生產,環節眾多,要生產出用之于民的疫苗,全鏈條上任何一環的創新都不能掉鏈子。
新型疫苗從研發到落地,必然牽起一個從零起步的產業鏈條,如何謀劃部署,在國際競爭中不落人后?對于鐘南山院士、陳薇院士來說,他們正在利用科技創新引領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