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和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約車平臺如雨后春筍般進入我們的生活,快捷、干凈、隨叫隨到等諸多優勢,成了網約車受追捧的主要因素。
不過,近日一則“行動電話越貴,打車費越貴”的消息,成為網友熱議,
上海復旦大學部一名教授孫金云帶領團隊做了一項“行動電話打車軟體”調研,
報告指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如果不是蘋果行動電話,則行動電話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
調研還發現實際車費比預估費要高,而這樣的情況占比高達80%,網約車司機也表示實際車費肯定比預估價高,由于沒有各種打車補貼和優惠,蘋果行動電話的價格會貴一點,
對此,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出行客服表示,滴滴并不存在蘋果行動電話打車貴的情況,如果遇到同一時間相同行程比其他機型貴,可截圖給客服處理。
回應一出,瞬間引起網友熱議。
有網友表示,難道以后出門還得拿個千元機用來打車?
其實,互聯網公司大數據“殺熟”一直是被消費者吐槽的行為,
不止網約車,我們常用的外賣軟體、電影購票軟體此前也都多次傳出,兩個帳號購買同一款產品出現不同價位的情形。
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有代表提出要立法“規制數據濫用、大數據殺熟”,杜絕互聯網公司這種“看人下菜碟”的營銷方式,
筆者建議,不管是使用打車或是外賣軟體,都需多平臺比價、多平臺輪流使用,避免被大數據“殺熟”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