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龍蝦,恐怕不少吃貨隔著屏幕都已經感動得“流口水”。
百科資料顯示,小龍蝦只是一個總稱,一般國人吃的小龍蝦都是淡水龍蝦中的克氏原螯蝦(原產美國)和紅螯鰲蝦(原產大洋洲),大概在1929年由日本人引進到大陸南京一代,其主要用途是作為牛蛙、鱒魚等水產的飼料。
但由于蝦苗外流加上本身繁殖能力就很強,在沒有天敵的自然環境中肆意生長,導致后來出現毀壞稻苗、破壞田埂、擾亂魚塘等嚴重影響,一度被列為需要高度警惕的外來入侵物種。
據媒體報道,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由此帶來了對小龍蝦等入侵物種泛濫的擔憂,
原因在于,禁漁方案實施后,湖區小龍蝦同樣不允許捕撈,考慮到該種群得特性,而可能會導致濕地生態系統生境質量下降,顯著降低引入地的生物多樣性。
對此,“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禁漁期間要加強小龍蝦等入侵物種生態防控,可通過天敵控制小龍蝦種群,同時通過研究小龍蝦入侵途徑和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尋找有效控制小龍蝦種群的方法。實行養殖準入制,不適于養殖的池塘、稻田應退養,將距離江河、湖泊較近的養殖區進行搬遷停產等,
據悉,小龍蝦主要在夏季生產,秋天一到就開始打洞過冬,捕撈不易,價格也猛增,去年一份《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9)》統計,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3690億元,甚至超過了大陸得游戲產業和電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