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膠州灣海域海星泛濫,漁民養在海里的蛤蜊,都被海星吃得只剩下殼了,就像莊稼遭了蝗蟲一樣,這讓養殖戶們損失慘重,
據最新報道,經調查,此次海星泛濫主要集中在膠州灣海域牡蠣、蛤仔底播海區,粗略統計密度平均50個/立方米,受災面積約10萬畝,預計造成經濟損失1億元。截至目前,當地漁民采取人工采集等方式已捕殺海星約45萬斤。
此次膠州灣海域泛濫的海星主要為海星綱的多棘海盤車,是大陸黃海沿岸常見的冷水性種類,最適宜生長溫度15~20℃,適溫上限25℃,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進行繁殖。
專家介紹,海星是貪婪的掠食性生物,對分布區內底棲動物的生物群落組成影響極大,是一種生態敵害生物,也是海水養殖產業的重要敵害生物。
作為一種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成年海星掠食十分兇猛,而且特別不挑食,只要是海底體積比它小的生物,例如牡蠣、鮑魚、海參等一概通吃,有時候狠起來,連自己的同類都不放過。被漁民們稱作是“海底蝗蟲”,所過之處片甲不留。
捕食時,海星會將貝類整個包裹住,使其無法通過濾水管呼吸,窒息而亡。然后海星會把自己的一個胃,賁門胃翻出來,包裹住貝類軟體,局部消化后再把食物吞入,交給另一個胃,幽門胃來慢慢處理,
海星體型本就扁平,整個消化系統又被兩個胃占據了一大部分,腸子就只能壓縮得很短了,因此它的消化效率極低,通常來說只能消化自己吞下食物的6%左右,這也是它幾乎一刻不停地在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