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在不缺乏像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不為人所知,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性不強。
科學家的故事
提到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你會想到誰?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霍金,或者是楊振寧,但是提到霍金或者楊振寧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有哪些成果,反而是非常熟悉他們的故事。比如:身殘志堅的霍金,以及楊振寧的情史。
但其實如果把牛頓和霍金相提并論,那是嚴重高估了霍金,在他們兩個面前,霍金更像是一個科普作者,而非科學家。
楊振寧雖然知名度高,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他的成就有多高。之所以霍金和楊振寧的知名度高,而當代其他的科學家知名度較低,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更具有傳播力。
傳播故事是人類的天性,牛頓和愛因斯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氣,和他們的故事有關。
提到牛頓,我們就會想到牛頓被蘋果砸中,受此啟發提出了萬有引力,但其實這是伏爾泰的杜撰,伏爾泰前往法國時,剛好趕上了牛頓的葬禮,他看到當時的英國貴族爭相為其抬棺,并且牛頓能夠以非王室身份入葬威斯敏特大教堂非常震驚,因此他回國后大肆宣揚牛頓以及英國尊崇科學的風貌,其中就杜撰了牛頓被蘋果砸中才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但實際上,牛頓在瘟疫流行,隔離在家時就已經思考萬有引力定律,后期能夠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完全是其多年研究的結果。
而愛因斯坦最為出名的故事,莫過于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不好,長大后卻成為了天才。其實真實故事并非如此。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在德國讀書,當時最高分是1分,最低分是5分。而愛因斯坦考了許多1分,也就是滿分。
后來愛因斯坦去了瑞士讀書,在這里的分數和德國剛好反過來,6分是最高分,1分是最低分,而愛因斯坦獲得了許多滿分6分,只有法語獲得了3分。
從這項成績表中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小時候也非常聰明,不存在長大后逆襲的說法。
盡管故事和事實不符,但由于故事更充滿戲劇性,因此被廣為傳之,而這又直接導致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知名度提升。
而和牛頓、愛因斯坦在同一個高度的麥克斯韋的知名度就顯著低于兩者,但實際上他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媲美二人的高度。
科學成果
之所以現代科學家難以獲得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的名聲,是因為現如今的科學家生不逢時。
一些容易獲得的成就已經被先人研究明白了,而現如今的科學成就并不能僅憑一己之力就能研究明白的,一些能夠獲得成績的成果,往往需要上百人的大團隊,以及花費上億的資金才能研究明白。因此,現如今科學家想要像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具有知名度,是越來越難了。
比如:研究高能粒子是這個時代容易獲得成就的基礎科學,但是研究高能粒子需要大型粒子對撞機,而大型粒子對撞機動輒需要幾百億的投入,需要整個國家為其背書,因此僅憑個人力量,難以獲得重要科學成就。
盡管如此,只要人類的觀測手段能夠提高,就會有一批尖端科學家根據這些觀測結果提出新的科學理論。比如:通過觀察發現太陽系繞著銀河系的轉動速度比理論值要快,所以科學家們猜測一定是有額外的物質提供引力支持,但現如今沒有科學手段能夠觀測這些物質是什么,所以暫且命名暗物質。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觀測手段能夠觀測這些物質,那么不出50年就會有科學家根絕這些數據提出相應的科學理論。
總結
雖然近些年來知名度達到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越來越少了,但其實現如今的科學家的智商并不輸給他們。
只是因為科學家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故事的傳播,而大多數科學家又比較喜歡埋頭苦干,因此盡管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頂級科學家,但他們的名字大多不為外人所知。
這兩個人是天才中的天才,其他人的確比不上
我們的科學家也都在忙著炒房子,都沒時間搞科研了。
人類這么久歷史也只出了一個牛頓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靠的是故事性強,說起來不搞笑嗎?
我們在中學學過牛頓愛因斯坦他們的成就,像楊振寧什么不守恒定理沒學過不知道啥意思,作為非專業人士關注的就是82歲年齡娶了28歲媳婦。
都是踏著幾百年無數科學家的肩膀上來的,沒有先期積累就不可能有集大成者,也不會有突破。愛因斯坦之后也才100多年,再有預計也是22世紀了。期盼大科學家也得講究科學,我們這輩子估計很難看到了。
一些容易獲得的成就已經被先人研究明白了,而現如今的科學成就并不能僅憑一己之力就能研究明白的,一些能夠獲得成績的成果,往往需要上百人的大團隊,以及花費上億的資金才能研究明白。[大笑]別給牛頓聽到,不然他會罵死你
都忙著炒房子呢?哪有時間搞這些
大師傅,你覺得牛頓愛因斯坦偉大,我們覺得沒有什么對人類有特別的貢獻。
# 我要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