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ID:babblers),作者:Baoyi,編輯:彼方,原文標題:《連載45年長盛不衰!這部漫畫堪稱專業戲劇表演活教材!》,頭圖來自:《玻璃假面》截圖
有些漫畫連載的時間長了,似乎就會讓人覺得它難以完結,但粉絲們都知道,只不過是作者一直在鴿(手動狗頭:拖也是鴿的一種),
而有一部至今已鴿/拖了45個年頭的漫畫作品,卻依舊勇奪日本今年朝日電視臺“漫畫總選舉”的第21位[1],以少女漫之姿在一眾以熱血少年漫畫為主的熱門作品當中沖鋒破陣,
你找到第21位了嗎?
它就是《玻璃假面》(ガラスの仮面),早期盜版譯名《千面女郎》,一部講述主人公麻雅(北島マヤ)如何成為優秀演員的作品,它由日本漫畫家美內鈴惠(美內すずえ)自1976年起在少女向雜志《花與夢》上連載,
分別發行于1976和2012年的《玻璃假面》單行本1卷和49卷
同時,這部作品還被先后改編成電視動畫(1984版、2005~2006版)、真人電視劇(1997~1999)、OVA動畫(1998~1999)以及搞笑泡面番(2013),
05版動畫海報
而本作最重要的劇中劇《紅天女》,更是被單獨拎出改編成了能樂(2006)和歌劇(2020)。
美內鈴惠(左)和歌劇《紅天女》主演小林沙羅的合影
從1976到2021,跨越40多年的時光,盡管最長情的粉絲已從少男少女變成阿公阿么,但《玻璃假面》的故事和人物依舊鮮活,
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還以它扎實的戲劇理論支撐和完整的劇場知識讓許多人對戲劇產生興趣,甚至走上戲劇之路(包括小時候在TVB追番的筆者~)。
因此,《玻璃假面》值得一篇安利。這篇文章,就讓筆者從故事內容、主角塑造和作品立意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一下這部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
“戲劇表演活教材”
若用今天的詞匯來概括《玻璃假面》的劇情,那么它完全可以被認為是一部走灰姑娘成長路線的“大女主”劇——
1970年代日本,主人公北島麻雅家境貧困,和母親相依為命,機緣巧合,麻雅的表演熱情引起了昔日影后月影千草的注意,她的表演天賦從此得到發掘和培養,
在月影劇團學習的過程中,麻雅先后認識了被稱為天才的同齡少女姬川亞弓以及大都藝能公司的社長速水真澄。
《玻璃假面》主要人物
此后,麻雅和亞弓互為良性競爭對手,共同以成為傳奇劇目《紅天女》的繼承人、成功掌握紅天女作為梅樹精靈亦人亦神的特質而努力。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也各自感受生活的煩惱和起落。
然而,《玻璃假面》的突出之處并不在于“灰姑娘”“大女主”這些俗套的設置,而在于其貫穿全劇的專業戲劇知識,以及由此展開的緊湊刺激、高潮迭起的“演戲”劇情,
所謂“戲劇”,通常指帶有濃厚戲劇文學色彩的劇場演出,分類較為繁雜,而在娛樂活動的范疇里,“戲劇”亦可指代各種形式的舞臺表演。與此相對,日語中常用“芝居(しばい)”“演劇(えんげき)”指代廣義的戲劇形式,或用“舞臺(ぶたい)”指代登上舞臺演出的活動[2]。在中文語境里,“戲劇”則多狹義地對應話劇,與音樂劇、舞劇、歌劇等門類作區分,
在日本,其他也有一些以戲劇、表演、演藝圈為創作題材的漫畫作品(此類佳作比如矢澤愛的《NANA》、仲村佳樹的《SKIP·BEAT!》、成田美名子的《花樣能樂師》和云田晴子的《昭和元祿落語心中》),但似乎少有一部作品能如此聚焦戲劇知識本身,并在作品當中以非常專業、貼合的方式呈現出來。
同時,與一般少女漫畫不同,《玻璃假面》中的戲劇表演力壓談情說愛的內容,作者有時甚至會用長達兩三卷單行本的體量來描述一部劇中劇。
《花樣能樂師(花よりも花の如く)》和《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借用西方戲劇理論中常被提及的“演員、劇本、劇場、觀眾”四要素[2],我們可以具體地來看一下為什么粉絲們會把《玻璃假面》評為“專業戲劇表演活教材”。
其一,通過在故事內容中融入無實物表演、獨角戲、話劇、影視劇、能樂等豐富劇種,《玻璃假面》一眾人物的演員身份被塑造得立體又可信,
以主角為例:在故事起初,作者便通過描述北島麻雅熱衷于模仿影視劇一事來表現她的表演熱情,然后,再通過展現一段“在房間內追逐小鳥”的無實物表演來表明她的表演天賦。
“無實物表演”的典例是1984年央視春晚小品中的“陳佩斯吃面”
“在房間內追逐小鳥”無實物表演(05版EP03)
隨著故事的進行,作者陸續為麻雅安排了排演話劇、出演電影、拍攝電視劇等挑戰,以展現她磨練演技的歷程。
其中,話劇表演中的兩次獨角戲,更是作為重要轉折情節帶出了麻雅作為一名演員在逆境中對表演初心的堅守,讓人動容。
北島麻雅在學校體育器材室上演獨角戲(05版EP30)
其二,通過《玻璃假面》中一眾人物的“表演”,大家可以“觀看”到來自文學名著、知名小說和作者原創故事的多樣劇目,
比如,按出場順序,這部作品的劇中劇有小仲馬的《茶花女》、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婦人》、馬克·吐溫的《王子與乞丐》、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威廉·吉伯森(William Gibson)以海倫·凱勒為原型創作的《奇跡創造者(The Miracle Worker)》以及莎士比亞經典《仲夏夜之夢》。
1961年的一版《呼嘯山莊》書皮和2019年電影《小婦人》的海報
《玻璃假面》中的《呼嘯山莊》話劇(05版EP17)
在日本本土故事方面,《玻璃假面》也向讀者介紹了樋口一葉的小說《青梅竹馬(たけくらべ)》以及一篇實錄故事《八百屋阿七物語》(大友克洋編導的動畫短片《火要鎮》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火要鎮》(2012)劇照
其三,通過對各式劇目“上演”場面的描繪,《玻璃假面》不僅帶領讀者或觀眾“走進”各類形制的劇場空間,還十分有意識地關注到了觀眾在戲劇表演中的互動作用,仿佛讓人身臨其境,
劇中劇《奇跡創造者》演出現場(12卷63~64頁)
主角一行在露天劇場上演《仲夏夜之夢》(22卷34~35頁)
然而,在二維的視覺媒介中傳達出“演員正在進行戲劇表演”一事非常考驗創作者功力。如何才能在平面媒材上展現出劇場空間、故事情節、演員動作神態等要素呢?這個問題,即便是在大師的畫作中也少有周全。
比如,法國著名畫家德加(Edgar Degas)會側重捕捉芭蕾舞女的似動瞬間,畫出她們剛踮起足尖的動作又或者她們剛被揚起的紗裙,
大陸著名畫家林風眠先生同樣也把關注點放在了“似動”之上——借鑒西方立體主義技法和大陸傳統皮影戲,他把人物的動作和衣飾拆解又重組為各種幾何圖形,再均稱地迭置在畫面上。
德加1874年作《Ballet Rehearsal on Stage》
林風眠約1950年代作《京劇人物-白蛇傳/霸王別姬》
而當畫家把重點移到表現故事情節的時候,卻很容易掩蓋劇場空間,使畫面變得像人物堆砌。
Ford M. Brown1872年作《Cordelia’s Portion》,繪畫題材來自莎劇《李爾王》
回到《玻璃假面》,美內鈴惠的畫面十分出色,有時候,漫畫所呈現的戲劇表演效果甚至比動畫還要精彩。
具體而言,她不僅運用擬聲詞、狀聲字這類漫畫元素讓劇場內的非視覺符號(比如聲音、臺詞、語調)得到圖像化,她還大幅運用連續分格、聲狀字重復漸變、對話框置于斜向分格間白之上等能表現動作“歷時性”的技法,像蒙太奇般創造出畫面空間的視覺引導[3],從而讓畫中人物“演起來”,也讓讀者仿佛真地在“看戲”,
聲狀字的運用(12卷119~120頁)
“歷時性”的表達(20卷61~62頁)
因此,僅憑以上三點,《玻璃假面》便已配位“專業戲劇表演活教材”的稱號。再者,美內鈴惠還借由男主角速水真澄的視角,把藝人經紀、劇場管理、演藝事業經營等相關內容也融進了劇情,
動畫版《演員的誕生》?
除了在故事內容中化用關于戲劇的介紹性知識,《玻璃假面》最出彩、也最為人稱道的一點還要數它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對女主角北島麻雅和她的對手姬川亞弓在“業務水平”和性格魅力方面的塑造,實際上,這也是這本“活教材”進一步描述演員表演方法的部分。
自浙江衛視在2017年推出《演員的誕生》起,近年來,與“演技”相關的綜藝節目接連上線。由此,對演員業務水平的討論也似乎成為了我們茶余飯后常有的“吃瓜”話題,
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2018)
當下,我們常說演員要有業務水平,要能駕馭不同的角色,不然便“對不起”觀眾。“玻璃假面”亦是此意,它暗喻演員在演出的時候就像是帶著一副透明的面具,假如一個演員未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或者在演出時失誤,TA的“面具”便隨時就會如玻璃般易碎。
麻雅因擔心母親病情在飾演人偶時落淚了(84版EP16)
為了在漫畫中展現北島麻雅和姬川亞弓作為專業演員的業務水平,美內鈴惠大概也深度學習了現代主流的表演訓練方法,以讓讀者信服,
其一,北島麻雅所接受的表演訓練方法應主要來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這一體系由俄國戲劇大師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創立,強調演員要從自我出發,生活在角色情景里,再現真實的人類生活,
為達目的,斯坦尼提出演員要在訓練中關注肢體動作、表情細節、聲音技巧等方面,從而向觀眾建立起真實感[2][3],
周星馳《喜劇之王》(1999)劇照
因此,美內鈴惠給北島麻雅設計了大量的角色體驗和肢體訓練情節,比如,在飾演《小婦人》中的貝絲一角時,月影千草讓麻雅穿著貝絲的衣服、用貝絲的狀態生活一周;到了《仲夏夜之夢》精靈帕克一角時,月影千草便用扔躲避球的方式來訓練麻雅的身體靈活度。
(05版EP32)
而姬川亞弓所運用的表演方法則應來自主要由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所創立的方法派訓練(The Method)。
與斯坦尼的主張不同,這個訓練方法則允許演員在演出時替換交流對象,用一個物品或一段情感記憶來在腦子中預設一些想法,從而再在舞臺上創造出想象的真實,[4]
因此,與經常在不自覺中入戲的麻雅不同,亞弓在演戲時總是與所演角色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演完后她也能順利地抽離角色,比如,當亞弓被說不會演戀愛戲的時候,她便在劇組找了個工作人員當工具人,而在抓到工具人小哥墮入情網的眼神后,她便跟小哥劃清界線,實際上,亞弓所“使用”的表演方法應該也是呼應了德國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提出的“離間效果”,
(05版EP26)
此外,美內鈴惠也知道優秀的演員應不會囿于單一的表演方法,所以,她也會讓麻雅在飾演《呼嘯山莊》的凱瑟琳時替換交流對象或者讓亞弓為了能演好乞丐而上街體驗乞討。由此,不僅麻雅和亞弓的“業務水平”能得到可信的呈現,連帶她們作為專業演員的敬業精神也能被真切地傳遞開來,
(05版EP17)
更重要的是,通過描繪麻雅和亞弓相異的家世背景和她們接連不斷的演技交鋒,美內鈴惠塑造出了這兩個人物立體飽滿的性格魅力和成長軌跡,并讓讀者從中找到感情投射,
作為絕對主角的北島麻雅,毫無疑問就是個“戲癡”——用一句形容電影《霸王別姬》中主角程蝶衣的話來說,就是“不瘋狂不成魔”的那種。
但是,作為天賦型選手,她卻總是為自己的家世而感到自卑,多數情況下只會膽怯磕碰地被外力推著成長,而被設定為天之驕女的技術型選手姬川亞弓,縱然總是展示自己自尊自愛自信的一面,但她卻也有因產生危機感而想加害麻雅的矛盾和掙扎,
誰能像麻雅一樣為了一張戲票在大冬天里跳湖?(84版EP01)
或者像亞弓一樣為了揣摩演技而濕手觸電?(84版EP20)
盡管如此,無論是麻雅還是亞弓,她們為能獲得“紅天女”演出資格而付出的汗水與努力、堅韌與執著,感染著一個個擁有夢想的讀者,
而她們之間相互激勵、相互成就的君子之爭,也讓很多粉絲覺得《玻璃假面》是一部披著少女漫外皮的少年漫,正如《棋魂(ヒカルの碁)》中的進藤光和塔矢亮,亦如《食夢者(バクマン。)》中的真城最高和高木秋人,
巧了,這兩部作品的畫者都是小畑健
歷久彌新的魅力
靠著作者出色的故事創作、人物塑造和專業知識化用,《玻璃假面》便已能在日本少女漫畫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不像其同年開載卻后期疲軟的另一部長壽之作《王家的紋章》(早期盜版譯名《尼羅河女兒》),《玻璃假面》仍以其質量穩定的畫風、持續推進的劇情以及不流于俗的立意長久地散發著魅力。
當前,無論是爭奪《紅天女》演出權的事業線還是北島麻雅與速水真澄的感情線都已雙雙進入最后的高潮,雖然萬千讀者早已猜到一個大團圓結局,但仍翹首以盼美內鈴惠的親自描述,
這兩條線的立意都是不流于俗套的,
首先,美內鈴惠原創的劇中劇《紅天女》,以國家分崩離析、戰火連綿的日本南北朝時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千年紅梅精靈阿古夜與需用其樹身來雕刻祈福佛像的雕刻師一真之間的愛情悲劇。
此劇不僅融入了能樂的元素,更傳遞出了像莎士比亞悲劇那般關注“靈魂與肉體”“信仰與反抗”“和諧與毀滅”等母題的深刻思考,
北島麻雅飾演的紅天女
歌劇《紅天女》劇照
其次,北島麻雅與速水真澄的感情線也非簡單俗套的“灰姑娘遇上白馬王子”外加“霸道總裁愛上我”。
美內鈴惠化用英國名著《傲慢與偏見》中男女主雙方的刻板印象矛盾鋪開了這條感情線的發生過程,再用美國小說《長腿叔叔》中的人物身份和行為將男女主的情感推進過程合理化,更妙的是,她還用貫穿全劇的《紅天女》劇情來交代男女雙方互通心意的時刻,既呼應了劇情又升華了立意,
(48卷68頁)
此外,雖然有粉絲認為這條感情線的原型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伉儷,但《玻璃假面》中幾條重要感情線在人物年齡上的類同設置也似乎指向了《源氏物語》里光源氏與紫姬那種介乎于父女與戀人的葛藤。而美內鈴惠也確曾借速水真澄之口表達了這種心理矛盾,以增加故事張力。
結語
無疑,《玻璃假面》是一部體量龐大的作品,它多方面的出色也造就了其連載四十五年卻仍經久不衰的魅力。然而,受連載平臺業務調整的影響,《玻璃假面》的故事目前只停在了漫畫49卷,又因美內鈴惠近年家事煩身,導致50卷進度緩慢[5]。
盡管如此,這個故事一直在自己的時間維度里映照當下,縱然它的人物沒有像柯南那樣使用上了智能行動電話,但它所描繪的經典劇目在世界各地排演著不斷更新的版本,它所聚焦的演技訓練問題也足以回應我們近年文藝生活中的熱門討論。
《戲劇新生活》20210306期,改編《李爾王》
同時,我們也能從《玻璃假面》看到比當下甜寵劇更具張力的情感敘述,就像B’z樂隊為其真人電視劇所創作的那首主題曲《Calling》一樣,既情意連綿又蕩氣回腸。
愿戲劇之神保佑這部少女漫佳作早日圓滿完結。
[1]https://www.animatetimes.com/news/details.php?id=1609599746
[2] 河竹登志夫,1983,《戲劇概論》(陳秋峰、楊國華譯),大陸戲劇出版社
[3] 鄭嘉瑢,2013,“漫畫《玻璃假面》表演技術之視覺表現形式分析”,嶺東科技大學部
[4] 姜若瑜、范伊麗,2011,“論“方法”派對演員“表現”之難題的解決”,《戲劇藝術》,第6期,87-95頁
[5] 上田惠子,2019,“「ガラスの仮面」創作の源はここにあった 美內すずえさん異業種対談集「見えない力」”,朝日新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ID:babblers),作者:Baoyi